交易禅

把握市场趋势;交易在当下;风险第一,盈利第二。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天朝暗启新一轮万亿投资

(2013-08-26 11:20:22) 下一个
万亿投资暗启

  与五年前的狂欢盛宴不同,新一轮的投资将注重优化结构,“以长带短”,慢热释放。启动投资的同时,决策层亦在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下放审批权,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垄断和公共事业领域

 

  2013年已然过半,“稳增长”仍为当前经济领域的核心议题。种种迹象表明,虽已不再如五年前的“4万亿”般高调,但新一轮投资潮却悄然涌动。

 

  投资,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历来扮演着令人又爱又恨的角色。它是见效快、易于使用的“兴奋剂”,但若服用过滥,却又极易侵蚀健康肌体。

    决策者努力从五年前的那场资本盛宴中吸取经验教训,本轮投资“以长带短”的政策思路清晰可见,即选择那些既能长期优化经济结构,又能短期起到拉动投资和经 济增长作用的领域,比如棚户区改造、中西部地区铁路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和地铁公共交通建设等。值得一提的是,决策层已提出,将引导民间投资通过多种途径进 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公用事业(1579.480, 32.40, 2.09%)等领域。

  然而,要真正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进而推动经济结构转型目标,需要实在的体制性变革。回顾历史可以看到,上一轮经济体制改革同样启动于经济低迷期,同样是面临重重阻力。但通过改革释放的生产要素,启动了中国经济的引擎并将红利延续至今。

  如今,新一轮投资箭在弦上,新一届政府亦再次祭出改革大旗。但能否将投资与改革形成的“组合拳”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一切有待观察。

  ——编者

  投资又来了!

  8月下旬,在各界为下半年经济走势焦灼之际,相关部委应对经济下行的宏观调控政策已经提交决策者讨论。《财经》记者获知,今年下半年开始,新一轮投资将陆续启动,总体投资规模达“万亿级”。

  “新的投资拉动异常谨慎。”一位接近国家发改委的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决策者不再启用“N万亿投资”的概念,亦不会再现五年前一拥而上的“盛况”。

  2008年11月推出的“4万亿”投资计划,在短期内有效地稳定了就业和增长,但地方债高企、投资低效、产能过剩加剧等负面效应在随后几年越来越突出。也正是如此,对于新一轮的投资启动,决策者将更为关注有效投资和结构调整。

  8月上旬,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在谈及经济形势和下半年宏观调控时指出,要“继续发挥好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保持合理的投资增长。要保证有限的政府投资投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徐绍史特别指出今后将扩大市场准入,破除民营企业的“弹簧门”“玻璃门”“旋转门”,引导民间投资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公用事业等领域。

  “稳增长”保卫战

  中国的经济形势在2013年上半年经历了微妙而复杂的变化,下行压力增加是上半年经济运行的显著特征。今年一季度,中国的出口数据光鲜,但后来 被爆出数据不真实,深圳地区出现的出口“一日游”现象,到了四五月份被“打回原形”。5月份,出口仅增长1%,2013年上半年,出口对GDP的拉动只有 0.1个百分点。

  世界银行[微博]在今年中发布的报告中称,中国的高投资率可能无法维系,而如果投资在缺乏管理的状态下无序撤出,则会导致中国经济迅速减速,且如果投资回报率无法达到预期,很多发展项目的还贷将受到威胁,届时中国可能将被迫介入解决坏账问题。

  7月30日,最高决策层召开专门会议,讨论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按照惯例,这种最高规格的经济形势分析会在每年的7月中旬和12月中旬召开,其中,7月中旬的会议将确定下半年的宏观政策基调和政策。

  为了筹备此次经济形势分析会议,中央派出五个调查组,分赴各地调研。一位曾参与西北调查组的人士透露,地方最担心的是经济增速下滑,以及背后的 质量、效益、就业和财政收入等相关问题。他表示,就目前的现实来看,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投资,都呈下降态势。“制造业投资、房地产投资、基础设施投资是最重 要三大投资领域,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速度在下降,房地产投资相对稳定,基础设施投资明显下降,不管是公路还是铁路。”

  虽然对于中国经济的整体走向仍众说纷纭,但地方对经济增速下滑的担忧,已经通过调查组等渠道传递到中央决策层。

  在7月中央经济形势分析会议之后的政策表述中,“稳增长”被置于第一位,紧随其后的是“调结构”“促改革”。

  然而,“4万亿”殷鉴不远,新一轮投资将如何出手?

  经济形势分析会议一天以后,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行部署,从“看不见”的市政地下管网建设和改造,到“看得见”的污水和生活垃圾 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以及地铁、轻轨等大容量公共交通系统建设都涵盖其中。同时,会议还将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额从年初的6500亿元,调高至6900亿元, 新开工项目由37个增加至47个,并以中西部铁路项目为主。

  此前不久,环保部亦透露,中国将投资1.7万亿元,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将投入2万亿元进行水污染治理。

  种种迹象表明,新一轮投资计划悄然启动。

  “2008年的‘4万亿’投资是公开的,这轮投资没有公开说,但是,在悄悄地使劲。”一位接近国家发改委的人士透露。

  在中信证券(11.06, 0.55, 5.23%)等机构看来,中国政府“以长带短”的政策思路已然清晰,即选择那些既能长期优化经济结构,又能短期起到拉动投资和经济增长作用的领域,比如棚户区改造、中西部地区铁路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和地铁公共交通建设等。由于这些是关乎长远发展的项目,因此也被称为“定向投资”。

  回暖迹象初显

  刚进入下半年时,中国经济已有回暖迹象。

  海关总署公布的外贸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进出口额比去年同期增长7.8%,回升态势明显;此前的6月份,中国外贸进出口额出现双降,其中出口额出现了三年来最大跌幅。

  8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7月份的经济运行数据。其中PPI(生产者物价指数)同比下降2.3%,虽然这一经济先行指标并未摆脱17个月连续下跌的趋势,但跌幅已比上月收窄0.4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黑色金属出厂价格环比降幅分别收窄1.4个和2.2个百分点。从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交易价格变动情况看,7月底大部分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化工产品的交易价格比月初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这些皆与7月份制造业PMI略有回升的趋势契合。

  8月22日,汇丰发布的8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预览指数升至50.1,相比之下,7月份终值为47.7。这是PMI指数连续三个月徘徊收缩之后的首次反弹,并创下2010年8月以来最大升幅。

  汇丰控股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微博]认为,新订单及产出回升拉动制造业活动重回扩张区间。受新业务和产值温和回升的推动,中国制造业增长已经开始企稳。

  “预计随着棚户区改造、铁路投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IT基建的加快及小微企业减税等政策措施全面显效,未来几个月,经济将在目前企稳的基础上进一步回升。” 屈宏斌表示。

  然而,新一轮的投资显然会采取“慢热型”驱动,五年前的狂欢场景不会再现。

  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刘立峰曾公开发表《对4万亿投资计划的回顾与评价》的研究报告。报告称,从2008年四季度到2010年底,新增中 央政府投资1.18万亿元,带动地方投资8300亿元,银行贷款1.41万亿元、企业自有资金等其他投资5800亿元。其直接效果是“经济增长实现V型反 转”。在2009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跌入谷底6.2%以后,2009年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经济增长率分别提升至7.9%、9.1%和10.7%。

  “‘4万亿’之时强调‘出手要快’,要求旬报、月报、周报,恨不得各种项目一哄而上,实际上确实带来了无效投资。”一位当时参与“4万亿”研究 决策的专家表示,新一届政府会借鉴这些问题。新一轮的投资是在下放审批权的改革推进背景之下,明确“凡社会能办好的尽可能交给社会力量承担”,因此,本轮 投资“慢热”的同时,将具有市场化特征。

  “新一轮投资跟之前是有区别的,其中最大的区别就是这次讲有效投资。从消费和投资两方面来看,2008年那次是重点在于供给,但是这次重点是提振需求。”中国银行(2.64, 0.02, 0.76%)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告诉《财经》记者。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