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早安,深圳!21(小说)

(2011-03-10 09:07:13) 下一个

顾雅兰今天起了个大早,她先仔细安排了阿姨要备的晚餐菜单,又去看了看孙子小宝踢被子没有。唉!也不知道儿媳妇芝芝这几天到底怎么了?明显心不在焉,陪小宝玩时都难掩一脸的乌云密布,估计又是被王晓明这臭小子的花心花肠给气着了。快过年了,眼见着自己忙得团团转、想有个人帮帮手都指靠不上,一会儿让司机送完大明上班、顺道把阿美接过来帮忙,还是那孩子朴实、用得顺心顺意些。


 


小妹妹妹夫下午就到,虽说他们会临时住到晓明公司的空宿舍里去,有大妹妹跟他们作伴不用太操心他们,只是安排春节的吃饭、游玩出行,浩浩荡荡的一大家子呢够顾雅兰忙的了。帮晓明管模特服装的大妹妹不肯跟平时在深圳上班的女儿女婿回去香港过年,嫌那里住得太憋屈了、不习惯;跟儿子媳妇又处不来;自从大妹夫前几年病没了,她就越发孤僻挑剔起来,幸亏有她这老姐在、总算不是孤苦伶仃。


 


顾家没有男孩,只有三个女儿。顾亚兰老大,加上姐妹几个数她过得特别好,所以每年的团圆都由她来安排,现在很少有人家有这习惯,这个传统自她父母先后过世都一直没有变。老公王大明家正好相反,就三兄弟没有女儿。顾雅兰跟婆婆倒是处得蛮好的,一个是她本身脾气好、婆婆也好说话、拿她当女儿疼;另一个更关键的问题是大明能娶上这么个好媳妇,还是得感谢自己的妈妈-----当年正是她婆婆一不小心把她“捡回了家”,才有了他们这美满姻缘的。人生际遇真是奇妙费解。


 


说来话长:顾雅兰正好生在新中国成立的十月,出身工人阶级,属于特别苦大仇深、根红苗正的一类。1966年刚刚16岁的她也凑热闹、参加了进京红卫兵“破四旧”经验交流大串联。当年那一路乘坐火车汽车、住宿吃饭全部免费。颇有高喊几句语录就可以走遍红色中国的趋势。比如进到餐馆,大喊一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然后说了就做、拿起大海碗自己动手盛饭扣一勺菜,立马就“足食”了;填饱了饿扁的肚皮、衣服也自然丰隆起来----也算另类“丰衣”了。有趣的是,那时的红卫兵基本统一打扮,顾雅兰长得比较娇小,但普通的装扮也掩饰不了她初长成的美,那是相当地水灵漂亮。


 


话说她还神气地将红宝书举在胸前,骄傲地站在天安门广场上跟身后的伟大主席合过影呢!那张经典黑白照记录了她的青春和骄傲,虽然不少同龄人都有类似照片,但美到那地步的真的不多见。不过曾经骄傲地挂在墙上醒目处的放大照片最后还是被悄悄地收入到了旧相册的哪个角落旮旯里,真是时势造英雄;此一时,彼一时也。


 


这么威风的历史,怎么就能让王妈妈把她给捡了呢?事情发生在回程的路上,顾雅兰原就是跟着一大帮同校的哥哥姐姐串联到北京的,虽然胡吃海喝不用钱挺神气和神奇,但那时有啥好吃的呀?一海碗饭压得实实的,加一大勺炒卷心菜(缺油!其实说煮更确切些。)要再加饭除非你吃得神速,否则想都别想。再说他们运气不好、没捞着主席动不动的城楼“倾城一笑”,所以日子一长也觉得百无聊赖、甚是无趣了。


 


不要钱的火车那真叫不坐白不坐,全国青年没事的闲着也是闲着、都往北京涌,结果回程的车那不是一帮的拥挤和吓人,那时虽然早已号召大家“向雷锋同志学习”好几年了,可挤火车时人人都“像秋风扫落叶般残酷无情”,可怜娇弱的顾雅兰一下没跟上队伍,就被大家当成了落叶,她不小心、被撇下了!毕竟还只是个大孩子,虽然免费坐车又不收钱不用怕,可是三人成虎,一人若虫。落单的顾雅兰当时就忍不住哇哇地哭了起来。


 


下一班火车来时,因为她站的位置太有优势了,根本就是被人群推上的火车。不过火车到站时她顿时傻了眼,她居然来到了大上海!那时天就要黑下来,上海人民精着呢!串联小同志吧,交通工具您随便,白吃白喝白住可不容易!人人挤在里弄里阁楼里,虽说也曾有大街堆满各家自觉“破四旧”扔出来的各色大小钢琴的奇观,但高压之下、人人自危,看见红卫兵都自觉让开些。谁知那些披着狼皮的狼、会不会革掉自己的命呢?


 


于是顾雅兰顺着出站的人群,孤零零、可怜兮兮地走在夜幕降临的大街上,她雄赳赳气昂昂的服装让她不能呼天抢地地嚎哭,她终于又累又渴又饿地蹲在路边饮泣。平时挺精灵的她一时不知是该再回到火车站去呢还是怎么办?她饿她累她怕她渴啊,可是她兜里根本没钱。这下叫她怎么办呢?她像个奶娃娃似的忘了革命、只想妈妈!


 


正在她绝望之时,王妈妈经过了!她看见一小姑娘蹲地上闷头哭泣,她以为她肚子疼什么的,所以轻轻地拍了拍她的手臂,问道:“姑娘,你怎么啦?”顾雅兰抬头一看是个慈和的阿姨,泪水更哗哗地倾泄下来,一边还得倾诉前因后果,王妈妈一听就热心地即刻带她回了家,顾雅兰想都没想这阿姨会不会是坏人,就跟着她回去了。


 


也是那时的人单纯,坏人很少见,不是被镇压了,就是自己改过自新了,最后都没有坏人可整,都只好玩把好人打倒成坏人来整他们的游戏了,唉!谁说“治大国如烹小鲜”的?大国人多易乱。不玩“挑起群众斗群众”,让他们闲着就麻烦大了。主席爱读书,据说巨床的半壁江山是分给墨香而不是美人的,这招数不知是否是从《资治通鉴》里学来的花样。


 


只有三个傻小子的王妈妈真是打心眼里喜欢这小姑娘,老大、老二都结婚搬出去了,老三在某大学是工农兵学员,老伴原是制药厂烧锅炉的、锅炉爆炸没了的,要不然也轮不到老三小小年纪就被推荐去上大学。所以她家的两间阁楼房在当时的上海算是富户了。


 


王妈妈是个细心的人,她还专门陪雅兰顺道到邮电局发了个安心电报回家。说来也巧,一向不怎么回家的大明那天莫名其妙地回了家,十九岁的他从来见了女孩子就脸红,那天看见家里忽然出现了个漂亮姑娘在他家餐桌上狼吞虎咽地、差点儿以为自己走错了门,他是真的倒退到门外去检查了一下是不是自己的家,直到定睛看到自己的妈妈坐在那儿看着傻乎乎的他发笑,他才敢放心地蹩进脚去。


 


雅兰慌忙变斯文起来,面对面吃着晚饭,只有王妈妈在说原委,两人都脸红耳赤、窘迫得不知该说什么好,王妈妈一看这情形真是喜上眉梢,正想着这姑娘要能成为自己的小儿媳就太好了,王家是王爸爸是上海人,王妈妈原籍不是,所以她倒是没有一般人家非得娶上海姑娘的观念,前面两个儿媳都是本地姑娘王妈妈也并不觉得好相处。当然户口调不进来的确是个大问题。顾雅兰执意第二天就走,王妈妈倒是有心把她家的地址、父母单位电话给留了。


 


次日,王妈妈拉上儿子一起去送她,王大明提着两个苹果两个桔子(当年水果是稀罕物哈。)跟着,除了说“再见!”两人都没说过别的,王妈妈在雅兰兜里偷偷塞了两块钱,那时这也是不小的数目了,刚工作的人的月工资都才八块十块的。


 


“知子莫如母”,刚送走雅兰,她就敦促着儿子给雅兰写信问候了。那时信要在路上跑好多天呢。所以当顾雅兰回到家不久就收到看似木讷的王大明的来信,心里既意外又甜蜜,虽然通篇都没有什么特别的话语。那时的时髦是先写语录,再谈工作学习和自己,互称同志,最后敬礼。从此两人鱼雁往来起来,开始了他们不平凡的爱情。顾家的留城指标给了老大顾雅兰,大妹妹小妹妹都下乡吃过苦,很顾家的雅兰也并没有像王家希望的那样早早嫁过去。上海哪!多少姑娘的梦想和期盼。王妈妈朴实,觉得这姑娘怎么想怎么不该错过,她工人阶级出身呢,车钳刨洗八级钳工,连退休工资都不低。再说大明带工资上大学的,家里有房、不过添张嘴而已,至于孙子孙女的上学问题,总会有办法的。


 


虽然只有十六岁,顾雅兰知道自己是重庆户口不太好办,且不说这两地情结果如何还不知道,但清楚的是将来孩子的户口必须得跟自己,虽然王家希望她满了十八岁就先嫁过去,但顾雅兰不想那样,没有上海户口,将来孩子念书都成问题。调到上海去?这是普通家庭想都别想的事情,再说她连工作都没有。


 


雅兰后来在重庆新华书店买书,一个女售货员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因为王大明在念大学,这也激励了她好学上进。这也是后来她嫁给了大明,有了儿子,最后自己还能在恢复高考以后考上大学的根本原因。当然有婆婆帮着打理家务和带孩子帮了她巨大的忙。那时哗哗的56年光景过去了,左等右等看不到希望,王家母子专门登门求婚,顾家倍有面子也被他们的诚心所打动,同意了顾雅兰先嫁过去再说。


 


小俩口成婚不容易,两人都很懂事孝顺,王大明话不多,但疼老婆孩子是真心的。他跟其他工农兵学员不太一样,一是他底子好也肯吃苦苦读,另外他私下不想回到原单位去,所以他后来还读了研究生最后被分到其他更好的单位去了。


 


顾雅兰在王家母子的疼爱下,做了几年的无业家庭妇女,她基础弱,老公帮她不少,再说“是金子就总要发光的”,她最终骄傲地戴上了上海某高校的校徽,已做妈妈的她在老公和婆婆眼里更加分外美丽。所以一个人的道路跟他的个人努力还是密切相关的,并非什么都是命定。否则他就只能前赴后继、接过父亲的班,继续把锅炉烧得更旺些了。王家的小儿子小儿媳倒是出息了,但王妈妈并没有享到很多年的福,他们接她到深圳,但她十年前就不在了,王妈妈一生最骄傲的就是自己独具慧眼、“捡了”个好儿媳---她说一切都是命。也许是受自己慈祥的婆婆的影响,顾雅兰对不甚满意的儿媳妇,一般情况下也凶不起来。谁不是父母生父母养的呢?唉!好久没有跟芝芝一起单独去逛街了,等忙完这段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