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武闲谈

甲城老武即老武,改名后更具唯一性。谈田园生活,评历史,谈时事, 游四方!
个人资料
正文

家电DIY-解除冰箱内集冰和流水问题

(2025-07-27 12:15:04) 下一个

每到夏天,老旧的冰箱时常会出现冰箱内积累的冰越来越多,而且有水流出来,它下面的地面常常是湿露露的。如果你属于钱多人傻的那种,会毫不犹豫地换一个新冰箱。 但是,几年后, 同样的问题会重演。 新冰箱不结冰不是因为高科技,而是因为出水管是干净的,不存在堵塞的问题。 旧冰箱里面结冰,往外流水是因为出水管堵塞。水管堵塞是因为空气中有尘埃,在制冷后的水里慢慢积累,数年后管道就不那么畅通了。水管堵塞大多发生在夏天, 因为夏天空气的湿度相对高,制冷过程中排出来的水不能及时地流在底部的托盘里, 慢慢地管道上方就结冰,在冰箱内越集越多,最后水就流在地上。

本人根据多年的经验,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以下是相细的过程。图中的例子是Frigidare冰箱,其它的品牌管道的位置有可能不一样,但是原理相同。 以下是简要的步骤,请参考各图下方的注解。

1)首先,切断冰箱的电源, 将冰箱拉出来,能接触到它的背面;

2)拆除冰箱内部制冷版外面的面板,找到出水口(图四, 五);

3)拆除冰箱背部散热的面板(图六,七)。 

4)清除排水管里的冰和杂尘;

5)在装回面板和隔板前,测试排水管畅通无阻。 你可以往排水管的进口(图五)灌水,观察出水口(图十,十一)有无水流出。如果有水流出,而且倒进去的水不集在进水口的金属托盘里,你就成功了。 记得在恢复电源前,先将流出来的水擦干净。


图一 冷冻仓部分, 注意积累在最下层的冰层


图二 冷冻仓部分, 最下层及冰箱底的局部,请注意底层的冰层,冰箱底的纸巾是用来吸收漏出来的水的托盘里


图三 看见冰层了吗? 这个架子已经被冰牢牢地焊上了, 等冰融化了一部分才能取出


图四 去掉冷冻仓下部的保护层,冷却管片就暴露出来了。 下方的托盘里被冰层覆盖,红色的西红柿标记着排水管的入口


图五 清除了冰层后,收集冷凝水的托盘和排水管的入口就完全露出来了。 如果你用手指或软管试探,管道被冰完全堵住了。 这就是为什么制冷后水排不出去,积累在托盘里,然后再被冰箱制的冷气冻成冰。 等托盘被冰充满后,后来形成的水就流到下层再被冷成冰, 没有来得及成冰的水就流出冰箱,流到了地板上。


图六 冰箱的背部的下半部分


图七 冰箱的背部的下半部分去掉纸盖后暴漏出来的部件。蓝色的细管和铜管为制冰和饮水的进水管,红色线指的位置分别是从图五出来的水管和排水管的末端。


图八 冰箱冷凝水的出水管


图九  排水管的局部放大照片,注意U-型弯曲


图十 正常情况下,从制冷室出来的水,经过刚才指出的U-型管,最终到达这个黑色圆球的后面的终端,滴入其下方的黑色托盘里,慢慢地蒸发掉。


图十一 出水管经过U-型管后到达终点的的局部放大照片。


图十二  用塑料软管来吸集在管子里的水的照片


图十三  经过测试,确证通排水管疏后,就可以将先前拆掉的隔板装回去。 接上电源后,一切恢复正常的状态。

要解决积冰和流水问题,就是要疏通从出水口到U-型管前方的障碍物。一开始的时候,出水口的下方是冰, 切断冰箱的电源后,如果打开门,等1-2天后, 冰就会自然融化。 如果等不及那么长的时间,可以用很烫的热水倒进这个金属托盘,等几分钟后,将水清掉(如图十二中我用塑料软管来吸集在管子里的水),如此往返,直到没有冰。

疏通管道,可以用专门的蛇形管。 但当地很多店如Home Depot都没有现货,需要网购。 如果你等不及,你也可以用类似上面的融冰的办法。将冷水或温水倒入有出水口的金属托盘,用塑料软管尽可能地插深,先吹气,再吸水, 如此反复, 直到倒入的水顺利地流到下方的托盘里。

值得一提的是,在装回冰箱背面的纸板前,最好将托盘里的水擦掉,以免使用冰箱的时候水溢出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8)
评论
数学蠢材 回复 悄悄话 完美且细致的图文并茂教学~ 不过我觉得学是不太容易学会了,您能帮我看看我们家冰箱的问题吗?
lunahucn 回复 悄悄话 写得真好,可以帮别人维修了。
甲城老武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ushihandyman' 的评论 : 谢谢, 有这种情况!
bushihandyman 回复 悄悄话 有的并不是排水管道堵,而是除霜加热器位置不合理。过几个月又冻死了
Johnzhang101 回复 悄悄话 太及时,实用了。马上动手修。多谢
甲城老武 回复 悄悄话 本文没有完稿就被推到了城头,因此无法完善.等下了城头后才能修改. 喜欢感兴趣的网友1-2天后再访本文.
甲城老武 回复 悄悄话 谢谢.
远涯 回复 悄悄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Fk5RMdVx9o&t=246s
好像这个video也是这样解决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