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幸受总领事之邀和北京的几位基础教育工作者座谈中国的教育改革。聊天中间碰到的一些小问题,我觉得很值得记录下来。 晚宴的时候和几位老师聊起我的两个女儿学吃饭的事情。翘翘2000年在北京出生,我妈妈和我一起带着,直到1岁9个月到英国来。我记得从她6个月的时候开始加蛋黄、菜泥、果泥等辅食,一勺一勺地喂大。每当勺子接近她的嘴,我的嘴也不自觉地张开。我妈妈是最看不惯家长追在孩子屁股后面喂饭的,她花了不少心思教翘翘吃饭,大约在她1岁多时终于可以独立吃饭了。 翛翛在英国出生,6个月大的时候送到曼大的幼儿园。一天中午,我去看她,正赶上吃饭。老师先给孩子们洗干净,放到高椅上,然后系上安全带,放上小桌板。接下来的事情让我大吃一惊:每人一份的饭泥被倒到小桌板上,任凭孩子们玩耍。只见翛翛抓起一把饭抹到头发上,接着又抓到一把抹到了前胸------几分钟过后,几个孩子已经是“惨不忍睹”,同时他们也享受着“不经意”送到嘴里的美味。最后,老师把孩子抱到浴室,洗澡换尿裤,穿上干净衣服,再抱出来玩。没过多久再去看她的时候,翛翛上路了很多,只不过是个小花脸而已。不记得是什么时候了老师兴奋地对我说:翛翛可以自己吃饭了! 这件小事让我这个做老师出身的人受益匪浅,所以拿出来和同行们分享。与会的老师们说北京的孩子4、5岁还在让家长喂饭的多得很,但是不管怎样孩子们最终的结果是一样的------都学会了吃饭!这不过是东、西方习惯的不同,各有各的特色,喂饭的吃得更饱,更有营养。这是一个让我意料之外的结果。 真的是习惯的不同吗?不是,是理念!西方的孩子为什么普遍比我们的孩子能力强?因为他们的教育理念是顺应孩子的生长自然规律,鼓励孩子发挥自身的特质。吃东西是人的本能,老师用吃饭来鼓励孩子认识自己的手,促进大脑、肌肉、神经的发育,同时建立了孩子必须为实现目标去努力的潜意识。尽管也许孩子当初没有吃饱,但是孩子学会了为了今后要吃饱该怎么做。而我们的孩子被喂得很饱,甚至撑得很胖,当他们能挥舞着勺子自己动手的时候,大多已经厌倦了碗里美味。孩子最终都学会了吃饭这一结果是相同的,但是过程却截然不同。 以前,每当我引用学吃饭的事例时,我的结论是:我们的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现在我应该向孩子们道歉:你们没有输,是你们的教练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