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影评 瘋月无边呓语】虫尾续貂二评《十三钗》

(2012-01-01 18:18:22) 下一个

关于十三钗有不少精彩影评,玉石之末,虫二不伦不类的再添一板砖。

不同心态的人看这电影:有的人,看到了“人性”;有的人,看到了“国殇”;有的人,看到了爱恨情仇;有的人,看到了严谨的文艺作品的瑕疵;

有的人,满眼看到的只有两个字“妓女”;有的人,纠结于看到的是1+1不等于2;有的人,想到看到的是金晃晃的电镀的奥斯卡;有的人,看得唾液飞溅秽语成行。。。

引用一下鲁迅先生评《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到淫,才子看到缠绵,革命家看到排满,流言家看到宫闱秘事。。。”。

阿虫看电影,看到德艺双馨、德佳艺逊的,也看到德损艺绝、德艺双损的。《走出非洲(Out of Africa)》《活着》《霸王别姬》《辛德勒的名单》就是德艺双馨的精品。德损艺绝的有如纳粹宣传纪录片《意志的胜利(Triumph of the Will)》就是一部艺术上空前绝后的极品。

老谋子的《金陵十三钗》呢,属于德佳艺稍逊但瑕不掩瑜的一类。

以老谋子对黄土大地的情感,相信他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这么大的一个作品和题材,即便说老谋子在中国电影史上无出其右,他仍然需要一个顶尖的团队来共同完成。也许是我一向对他的作品期望很高,现在看来中国的电影创作基础仍然单薄稚嫩,他的核心团队显然没有完完全全拿捏好这部大戏,以致瑕疵频仍。

从《英雄》开始,这些年为了和港澳台、好莱坞争夺电影市场,大片不断,但是开始走火入魔,如同股市、房市和文物市场,水涨船高,不进则退。老谋子也有点身不由己的被卷入他自己开创的大片的滚滚洪流中。战果就像当年的抗美援朝,几十万装备薄弱的志愿军换几万美军的伤亡代价争夺三八线,虽然拿下了市场,但付出的高昂的代价,牺牲太大,把很多德艺双馨的电影挤迫得难以为继。

但总的说来,还是应该肯定中国电影的成绩,要不哪来这么多人茶余饭后的津津乐道。即便《英雄》在国内争议不断,依然雄踞中国票房前茅,是电影艺术品市场上不可否认的一个成功。

红学家多如牛毛因为指指点点很容易,可是写好“金陵十二钗”的人只有一个。看电影评电影的人无数,导好《金陵十三钗》的只有一人。张艺谋是一个对黄土大地饱含浓情的艺术家,一个引领文艺引领时代的开创者。文化大革命割断了中国文化的继承,张艺谋和我们所有这几代人一样,是个受害者,但他仍从陕西农村贫瘠的土壤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起来,也许他身上缺少江南士大夫式的文化底蕴,但他的艺术饱含着对孕育中华文化的黄土地的浓浓的情。文化是人创造的,张艺谋是个很有创造性的艺术家。随着时间积淀,当创裂被几代人慢慢的愈合之后,会看到更多的文化的承继,会酝酿出红高粱酒般淳厚的文化。

《十三钗》既不是纪录片,没必要严格复述历史。不少观众尤其年轻和国外的观众,会因为看了《十三钗》而去找寻真相进而了解人类历史上那惨绝人寰的一幕。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2006年上映的史实剧《东京审判》,没有硝烟、没有血腥、没有男女情,却撼人心魄,估计全球观众比《十三钗》少了两三个数量级。《十三钗》通过艺术加工,吸引更多的人,去了解那段历史,未尝不是好事。

大多数中国人或许认认真真的了解了那段历史。《十三钗》需要引导的不是这些人,而是全球的观众,只是操作上明显有些力不从心。

阿虫仍很二的坚持认为:张艺谋拍了一部瑕不掩瑜的油画般歌剧化的电影。歌剧的冲击力不在情节。没有个性的艺术是平庸的,老谋子电影的个性就是他的冲击力在于教人过目不忘的画面。

高度真实感的电影老谋子拍过不少。他拍过中国最早的写实电影,《秋菊打官司》不少镜头是躲在面包车里偷拍的,还有《一个不能少》的女主角起用的是没有过任何艺术训练的普通市民。

这次他显然不想拍成一部南京大屠杀的写实片或纪录片,因为类似题材的写实影片已经很多很多了,可是没有一部能唤醒世界,尤其是日本人的良知。

逻辑上说十三人愿同去赴死说不通,但是她们当时并不一定确切的知道,去当慰安妇就一定会死,也许她们像大多数放下武器的南京战俘和没有撤离的市民一样,还抱着侥幸的心理,以为日本人的劣行可能只是存在某些官兵中(颇为遗憾的是片中身藏玻璃这一画蛇添足之败笔)。事实上,多数中国人了解南京大屠杀,是日本战败后的大审判中人们才知道日本当年在占领南京后有的屠城的秘令。至今世界上很大部分人不相信当年日本人对付中国人,比德国人对付犹太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确切的说,《十三钗》整个故事意图用的是抽象的手法。数字“十三”估计是作者刻意使用的,而不是魏特琳女士日记里被带走的二十一位妓女,而且把故事的背景放在教堂里,隐喻她们的献身,如最后晚餐中的圣人,是在救赎,她们不仅是为了那些女学生挺身而出,也是为了那些至今还供奉在靖国神社里的历史的罪人在救赎,犹如效仿殉难在十字架上的圣人。

《十三钗》之精美堪比根据清初孔尚任的历史剧《桃花扇》改编的昆曲。女主人公都是秦淮名妓,故事都发生在亡国之时。很难想象如果完全用写实文字描写李香君为爱情为国家喋血桃花扇,这故事还能三百年来这么打动人。《十三钗》既不是魏特琳日记,也不是张纯如的《The Rape of Naking》,更不是文科生或理科生的严谨的论文,它是一部严肃认真的歌剧化的电影。

《十三钗》导演、剧本、演员、摄影、制作在艺术上都超越了不少这些年的奥斯卡获奖影片,随便列几部可爱幼稚的获奖片:童话式喜剧 Shakespeare in Love (1998),卡通式剧 Gladiator (2000),歌舞闹剧 Chicago (2002),连环画剧 The Lord of the Rings (2003),白日梦童话 Slumdog Millionaire (2008),政治宣传剧 The Hurt Locker (2009),皇室八卦剧 The King's Speech (2010)。

《十三钗》导演是中国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导演张艺谋,编剧是非凡的华人作家严歌苓,男主角是当代好莱坞最伟大的演技派演员克里斯蒂安.贝尔,但是这大手笔的艺术品,缺少得奥斯卡的天时、地利、人和。

好莱坞大量选票都被掌控在SONY电影公司手中,让老谋子拿奖就等于默认了他们供奉在靖国神社里日本战犯的战争罪行,这个题材缺少“人和”。国外影评就有认为影片把日本兵脸谱化,描绘的太残忍。

众多好莱坞评委如Sharon Stone之流认为中国人遭受的天灾人祸甚至八万多人死于地震都是“报应”(karma),在充满了偏见和傲慢的好莱坞,根本没有“地利”。

美欧观众欠了一屁股债的时候岂能放下王者身段去为债主捧场?这个上映的时机不对。

除非是中国的电影公司买断一些好莱坞的电影厂,尤其是SONY这样的日本右翼公司。SONY公司当年买下好莱坞的电影厂,很有效的抑制了西方世界的反日情绪,特别是如1993年的反日电影代表作《Rising Sun》从此消失在好莱坞。如果中国想要还原历史真实,就得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
有钱到冰岛买地,不如到好莱坞买话语权。


题外却又不是题外的话:

影评也要讲德和艺(得艺双佳的有褒扬的:《妖精凯茜: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皆是读书人-金陵十三钗影评》(天涯论坛);有批评的:《老冷:恭喜老张,你又拍了一部武侠片》(文学城论坛);也有德艺双损的影评, 《十三钗,一场一厢情愿的自轻自贱的意淫游戏》---附上虫二的跟贴调侃,轻松一下话题:呵呵。

不论老谋子的作品有哪些不足,抱着 Forrest Gump 和阿Q的阳光心态去欣赏他和他的作品,把阴毒的谩骂和仇恨留给地狱里的日本战犯和仍在企图掩盖战争罪行的日本鬼子,不要发泄在老谋子、以及片中不论从事何种职业的中国同胞身上。不把南京大屠杀当回事的是日本。大片为人民服务无罪。爱情不分国度。出生不分贵贱。

客观的说,要是没有美苏联手,中国的抗战还不知要多死难多少人。日本二战本质上没被中国打败,更没有正式为战争罪道过歉。所以在沸沸扬扬的评论声中,提醒各位同胞,真正的对手还在海上虎视眈眈呢。化干戈为玉帛展望未来的时候,也得留个心眼谨防至死不改悔的敌人卷土重来。更需从政府从民族性检讨甲午战争和二战的失败,“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痛改前非,知耻而后勇,同仇敌忾。




[ 打印 ]
阅读 ()评论 (7)
评论
石假装 回复 悄悄话 俺也得去看这电影了。
虫儿总是很客观公正地看实物。
红豆红 回复 悄悄话 “红学家多如牛毛因为指指点点很容易,可是写好“金陵十二钗”的人只有一个”,用这样的心态写影评,会是公平的!
有时,人的心情不同,看问题的着眼点都很不同的。喜欢这部电影的后半部分。
战争是丑陋的,但战争中发生的故事可以是凄美的,个人感觉故事如果在流畅、细腻一些会更好。
外国的妓女可以有义举,中国的妓女为什么不可以有???
张导是个天才,如果他脚下的土壤再肥沃一些、周遭的空气再新鲜一些,会更好!
欣赏阿虫的好文~~~
x潇潇 回复 悄悄话 这样深刻的博士论文,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看看原作。因为看到的评论都是妓女,所以至今没有问津。
日光岩 回复 悄悄话 看到了“人性”,艺术作品表现出来的人性。

参加奥斯卡奖角逐,可让更多的人来关注,讨论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看不得张艺谋的提名,讨论和关注的都围绕在妓女上。。

谢谢楼下林韵提供的高清完整版。
黑头发白裙子 回复 悄悄话 所谓不拿奖的几个原因站不住脚,完全是个人杜撰的理由!
林韵 回复 悄悄话 这幅海报好美,我拿走了啊,谢谢!

虫儿happy 2012!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