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波尔和爱因斯坦到底谁的贡献大?zt

(2009-10-16 17:01:44) 下一个
20世纪最伟大的两位物理学巨匠爱因斯坦与波尔,曾就量子理论出现后所引起的确定论是否不再成立这个无论在物理学还是在哲学上都至关重要的问题,展开过旷日持久的争论。据说相信宇宙以确定的方式行事的爱因斯坦,在争论中说过这样一句后来被广为引用的名言:“上帝是不掷骰子的。”而波尔的回答也同样精彩:“不用你告诉上帝该做什么。” 当然,爱因斯坦也好,波尔也好,他们所说的“上帝”都既不是虔诚的宗教徒心目中的无所不能的神袛,也不是牛顿时代的先知先觉人士心目中的所谓“第一推动”,随后便退入无所事事,清静无为,但将在某一天出来收拾残局的神秘者,而只是支配大自然之演化发展的规律体系的代名词。理解这位“上帝”的行事方式,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 发生在这两人之间的,其实是信念之争。他们的信念都是在自己多年学习与研究,做出重大发现的领域中形成的,进而推而广之,上升为世界观的一部分,并各自影响着众多科学家乃至整个社会。“上帝”如何行事,是有关“基本纲领”的总则,物理学的一切都是围绕它展开的。

事情大约是这样的。1927年,量子力学创始人之间的重大分歧戏剧性的上演了。那是天才和巨人的交锋,一方是以爱因斯坦为首的理论物理学家,一方是年轻的整个哥本哈根学派。那一年九月在意大利科摩召开的国际物理学会议上,波尔基于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作出了大胆的推论:粒子运动的轨迹是不确定的。波尔认为在原子世界测量会影响到被测物体。“关键一点在于我们无法分清所看到的到底是原子本身的行为,还是原子与测量仪器之间的作用,在观察存在的伟大舞台上,我们既是观众,又是演员。”波尔宣布的这个理论无意是一枚重磅炸弹,立即在理论物理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波尔这个理论颠覆了传统物理关于“实在”的认识。很快,在第5和第6索尔维物理会议上爱因斯坦对波尔进行了回应:物理实在的每个元素都必须在理论中有它的对应物,要是对于一个体系没有任何干扰,我们能够确定地预测以个物理量的值,那么对应于这个物理量必定存在一个物理实在的要素。爱因斯坦认为量子理论的统计表现是因为理论不完善造成的,他说:“难道你们还真的相信上帝也靠掷骰子办事吗?”波尔则回敬说:“难道你不认为用普通的语言来描述神的旨意时,还是小心一点为妙吗?”这就是这个事件的大致过程。(如果需做进一步了解请参阅靳锐敏的《世纪之争》和波姆的《现代物理学中的因果性与机遇》)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