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拿大的华人,尤其是大陆过来的华人,华人支持共和党和Trump,反对民主党,其更本原因是在大陆受到的狼性教育,很难理解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心,因为生长在资源源缺乏的环境中,长期受到优胜劣汰观念根深致固,在心里上对共和党的理念更为贴近。认为自己是层层考试中选拔出的人才,看不起体力劳动人民,崇拜金钱,权力。只可惜,肤色无法改变,被极端白人羞[
阅读全文]
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进行渐进的政治制度改革,彻底改变不透明的党选,避免党争和内斗,以及利益集团的金钱选举。
选民并非理智,选民的选择可能是糟糕的选择,选举制度应有过滤功能来选择最优的数个候选人给选民做选择。
好的选举制度应是对人才的优胜劣汰,应走出人治,应给予大众以真正的投票权,应能避免党争和内斗,应能避免个人的独裁,应该能避免或[
阅读全文]
香港特别行政区司法权和终审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高度自治权”授予的,
并非基于主权而产生的权力,是中国具有地方性、区域性的司法权,
只能在基本法授权范围内行使其权力。
在任何时候,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都不得依其司法权和终审权自行创设新的权力,
更不得行使管辖和审理涉及与国家主权相关事项的权力。
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对于有权代[
阅读全文]
24基地是中国的第一个反导基地,父亲1968年开始加入640工程,刚开始在新疆库尔勒,20基地第四实验部,当时是一个师级单位,70年随24基地搬到云南寻甸大石洞,24基地随升级为军级单位,640工程在70年代初达到高潮,到70年代末,国家决定下马640工程,而1979年父亲调离24基地,他整整在24基地干了11年,而全家就一直两地分居到1975年,直到母亲可以随军做医生,全家才可以团聚[
阅读全文]
有的朋友可能疑惑,解放初,人那么穷,怎么上的起学呢?
父亲回忆,上私塾需要交学费(粮食),低年级交5升粮食(小麦),高年级交1斗(10升)粮食。
但是,上民国小学,并不需要交学费。民国的国民教育是公办的,教授国文,数学,父亲还记得一篇国文“去,去,去,去上学,大家去上学”。此国文教材为知名学者梁实秋编撰。
解放后的小学,也并不收[
阅读全文]
父亲生于1939年12月,父亲上过私塾半年,又接着上民国小学直到小学三年级,上民国小学,进学校,唱三民主义,给孙中山鞠躬。小学四年级,解放了,不过小学课本没有什么变化。
父亲回忆,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都需要通过严格的考试,
尤其初中升高中,一个汝南地区(包含几个县),仅仅只有一个高中,每届仅招4个班,200人。
据父亲回忆,在他上初二的时候[
阅读全文]
母亲一家一共9个兄妹,家里除了她和舅舅都饿死或病死了。母亲是最小的,舅舅比母亲大10岁,每次都是背着她去要饭,后来被姥姥一家收养,再后来上中学,考上中专。
我可以想象到,母亲和舅舅在寒冬腊月里,衣衫褴褛地出去要饭,母亲还小,只好趴在舅舅背上,兄妹二人,走过一家又一家...
后来被姥姥一家收养,虽然姥姥家也有孩子,但他们俩依然是最亲的...
[
阅读全文]
母亲是军人,母亲是1967年从信阳医专毕业,分配到汝南县下属的乡级医院工作,可穿上军装一直是母亲的心愿,和军人的父亲结婚后,在父亲在70年代初调动到云南24基地后,母亲终于可以穿上军装,从军了。
母亲今年8月29号离开了我们,她的遗嘱是穿着军装,盖着党旗离开...
父亲说,你母亲一生的愿望就是穿军装...
[
阅读全文]
我的父母都是贫农出身。
母亲是1940出生的,母亲一家一共9个兄妹,家里除了她和舅舅都饿死或病死了。母亲是最小的,舅舅比母亲大10岁,每次都是背着她带着她去要饭,后来被姥姥一家收养,解放后,上中学,考上中专。
父亲是1939年出生的,父亲没出生,我的爷爷就被抓壮丁抓走了,9岁又没了我的奶奶,父亲是真正的孤儿,父亲说他那时最大的心愿是能吃饱饭,[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