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沁的博客

提升自己的灵性。 生命不在那么浓稠,那么灰暗。 轻快,透明,充满喜乐
正文

知青生涯〈3〉

(2010-02-25 07:24:02) 下一个
     
     
    深秋的田地被收割干净,队长带着全体村民们到后山去挑水库。每人两只小巧的畚箕一条扁担,一趟趟的把山坡上的土,送到一块刚筑起的水坝上。年纪大的人负责把土装进畚箕,他们手中的锄头总是那么仁慈,放进去的土只浅浅的盖住底。工地上插着一面“一定要兴修水利”的红旗,劳动的场面轻松愉快,年轻的夫妇们肆无忌惮的说闹着;偶而看到有路人从山洼里经过,大家锋芒一转,兴致勃勃的把这个人的来龙去脉仔细说道一遍,意见不一致时还会有一番争执。大家都不在乎那可有可无的水库,只看中每天记工单上的工分。

    有一天收工时,我们几个女同学拉在了最后,把亦兰围住,审问她和本的关系,亦兰笑盈盈的的说还拿不定主意。那是黄昏的时分,山脚下的路上远远的落着一只鸟儿,亦兰羞怯的说“我再往前走五步,这只鸟不飞走我就愿意了。”她轻手轻脚的向前面迈着步子,到了第四步时,鸟儿飞起来划过我们的头顶不知了去向。亦兰回过头对大家轻松一笑,拿起放在地上的担子,两只小畚箕挂在两头欢快的摇动。从那以后便常见到他们同出同入的身影。

    这件事很快让亦兰的父亲知道了,他亲自来到乡下,在公社为女儿办好了请假手续,把亦兰接回城里,理由是回城看病,还付上了医生证明。

    本在她刚离开的时候十分的痛苦,也许他生性原本单纯并不执着,恍惚了一段时间又渐渐的平静下来,只是言语中多了几分不安份。大家都说亦兰回城是家里给她找了一个产业工人,一个有工资拿国家薪水的人,还能说什么人往高处走,谁让咱是知青呢。

    秋尽冬来,是乡下最清闲最快乐的日子。村民们组成文艺宣传队,把样板戏改成地方戏的调子,简单的服装简陋的舞台,两盏气灯忽明忽暗的照着演员们缺姿少采的身段,照样能烘托出一个热闹的场面来,台下坐满了拖家带口的观众们。队长看看没有太多的农活,就放了我们的假,让我们回家过年。于是城市的街头上又流动着一群群脸色鲜亮,身体肥胖,木头木脑的少年人,我们又涌回了那个已经不属于自己的城市。 

    过年了,从乡下归来的知青们从东家吃到西家,做家长的总是热情款待,想弥补一下孩子在乡下吃得苦头,本也邀请我们去他家作客。小巷的深处七弯八拐地走进一间小黑屋就到了他的家,屋子里的摆设十分简陋,唯一的小方桌上摆满食物。本的母亲嗦嗦的站在灶台边,怎么也不肯坐到饭桌上,看着我们吃得开心有说有笑,她苍桑的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等到我们告辞离开的时候,本的母亲一下恐慌起来,她想留住这样的快乐,一再的央求我们常来她家玩,说她的儿子好孤单。那个冬天,我们常聚在本的家里,一起打牌一起聊天,在哪儿我们无矩无束,不必顾及父母们的脸色,也不必顾及时间,他家连钟也没有,只等窗外暗了下来便散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