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78)
2011 (89)
2013 (2)
2014 (1)
2019 (2)
2020 (1)
在书架上看到它,没有片刻犹豫就拿下了。
完全是被书名和封面吸引。此前,不晓得北岛和李陀主编了这样一本书。
三十个作者分别写下他们经历的看到的感受的七十年代。虽然一些读者抨击此书像是贵族诉苦,但在我看来不乏真实坦诚之作。
开篇是徐兵的《愚昧做为一种养料》。徐兵在美术界大概是名人。因为他不是陈丹青那样的专业画家兼业余作家,所以我对他没有半点了解。全书读下来后,方体会编辑为何将此篇放在书首:是最棒的。客观、公允、坦诚。以他当时的年龄以及所处的环境能有那样从容、积极的人生态度,很是让人叹服。他对当年生活以及时代的反思足见其心境格局之宽阔。文中还夹有两张他的生活照,是在插队的乡下拍的。不少女性读者看了这本书都认为另一位作者张郎郎是最帅的,我和她们看法不同。我对浓眉大眼者从不来电,徐冰这样,才是我的茶。
陈丹青写的是《幸亏年轻》,篇幅很长,写得很细。是他的调调。什么调调呢?就是骨子里透着那分清高。也许,我也有其尖酸刻薄的一面,所以他的某些描述会让我觉得特别痛快,比如,他形容周润发的笑“粗野而又妩媚”。NND, 怎么这么准确!
邓刚的一篇叫《我曾是山狼海贼》。如果以酒喻文章,他这篇似二锅头。浓烈、赤诚、淳厚。我不胜酒量,但我愿意喝下去醉倒。
阎连科是另一种。深沉而又敏感的笔触。乡村少年的七十年代与“沙龙派”相比,好像是两个不同的世界。他的经历不是让我共鸣,而是让我认识、思考。当然也不乏同感,比如他说:命运与人生原是多么需要偶然和幸运。
阿城写了一篇《听敌台》,轻松甚至有点诙谐,是他一贯的风格。喜欢。
全书最令人反感的是唐晓渡的《1976:初恋败絮》。30多年后他写出如此格调的文章,不但没有为他当年脆弱的自尊赢回一点同情,相反,他表现出来幼稚而又世故的一面让我深信当年老师没让女儿嫁给他是个英明之举。
以书中作者的眼光看,我在70年代的时候不过小毛孩一个,自然不会有他们那样阅历和体验。不过,有一件事,我是干过的:看禁书、看手抄本。另外,爸爸有几本画册,藏在床下的纸盒箱里,也被我偷偷翻出来看过。记忆尤其深刻的是翻开一页,乍一看,是荒芜的沙漠,苍凉寂寥,画面的主体是一个弧线优美舒缓的山丘;再细看,山丘居然是女模特的臀部,她全裸,俯卧,光线的关系,身体的其它部位都在阴影中…… 视觉上的冲击感我现在都还记得,让我意识到女人的身体可以如此曼妙、感性、美丽。
每个过来人都有自己的七十年代。
虽然回忆本身是个主观行为,而且具有局限性,但每个人都把自己经历的记下来,星星点点凑在一起,也能还原一部分历史吧。
姐姐好!
不求火红,只求三五知己~~~ 嘻嘻
周末愉快!
谢谢阿松鼓励!
嗯,我等着!
周末愉快!
在’本周博客之星‘那里看见熟悉的杯子,进来问个好~~~祝大家 长周末快乐!!!
厨房基本完工了。还有不少小细节有待我慢慢调整。
接下来还有好多要改造重整的,希望过完夏天能把一切都搞定。
等一切收拾妥贴,我再来上点片片。不能高调啊,我这是袖珍小屋而已~~
周末愉快~~
得闲在那边可能会上河里吐吐泡,呵呵,take care~
一霖你装修忙完了吗?这个大工程忙完才能喘口气吧?
其实看完《七十年代》以后我是想把《八十年代》找来看的。
至于“敲门”,喜不喜欢是很个人化的,无所谓主流否。
你以后不妨聊聊吧。
完工要贴before & after, OK?
嗯,想来你会比我有更多体会和共鸣,我那时是小毛孩....
电子版本我没查,不晓得有没有。前段时间,下了一些张爱玲,重读,感受不同,毕竟,有了些阅历,以前不能体会的,现在倒成了感慨得部分。
乖乖....吓了我一大跳,5万多步,咱们万里长征啊?
前段时间看了陈丹青的《纽约琐记》,还成,但不足以好到让我想写读书笔记。北岛在《七十年代》里有一篇,也还不错。值得看。
你不写,好可惜....不过,生存总是要让位于爱好。
等你有空吧。
最近比较少露面,其实你们几个那儿我还是常来张一眼的,就是忙完这个心里有烦着那个,就懒得敲字了~~
我记忆中的70年代就是那种山雨欲来风满城的感觉,父辈们对政治的敏感,一点点风吹草动,那么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情绪,或兴奋或沮丧,或期待或失落,让我这个不懂世事的小女孩也跟着莫名其妙地紧张。当年我有个表哥家在北京,在南方的老家插队,每次来来回回总要在我家住上几天,和我父亲小酒一壶,聊到深夜。当年天安门的诗抄,我还读到过不少呢。
我们这一代,影响最深刻的应该是80年代,那个时候的伤痕文学,中外名著和诗选,古典交响音乐,我们就像海绵,使劲地汲取着养分。常来这儿的姐妹们,你们都应该写写“我的80年代”~~
“敲门”一剧,我以前就听朋友推荐过,但觉得太长了,不敢动看的欲念。这次听你聊起,我也在网上看了一下,说真的,我看到一半就不想看下去了。后来看你们讨论得热烈,我勉强跳着看,边做事边有看没看地完成了全剧,怎么说呢,我的感觉肯定是非主流的,等有空的话,或许也来聊几句~~
最近写博逛博都不正常的,可能得持续到过了夏天吧。
跟这儿的姐妹们都问个好~~
30多位作者,能够有五六分之一受你青睐,看来可读性是相当乐观的。 内容能够引起共鸣,自然也不足为怪了。
你这么推荐徐兵,那一准要找来看看。 陈丹青的文字气息很浓也很傲慢,相比之下,阿城和北岛的诙谐,平和,实在更吸引我,北岛的随笔
毫不逊色于他的诗。 他那些七十年代的回忆,包括对他父母的,都很引人入胜。 譬如听西洋音乐,自己打家具,做音箱,活生生地也都发生过在我家。。。
gee, I meant 5620,haha
先报个到,56200 steps~~~
就喜欢阿城。。。
但是喜欢你的这个评点,在河里已经花过,这里再坐沙化~
这两日安排太紧张,脑子放松不下来。
对我而言,80末,90初这个年代可能更贴近本体。不过,我的70年代是小孩眼里的大人世界,色调很sepia-ish,很可咀嚼。
空了似乎也能写写流水,呵呵。只可惜我这个空闲不知道得等多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