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41)
2011 (23)
2014 (12)
陪几个老外游苏州,不巧碰上了阴雨天。
我们先到拙政园,小雨滴落在青石板上,发出淅淅沥沥的响声。我告诉随行的客人,江南一带多雨,设计园子的时候已有考虑,回廊与亭台的连接都是恰到好处,不用打伞亦可逛遍大半个园子,所以雨中游园是别有一番意境的,另外游客也少很多。
他们似乎听懂了,提起兴致跟着我在回廊里拐来拐去,还拍了不少照片。我特意带他们在“听雨轩”小憩,正想跟他们解释这个亭子,他们自己发现了英文的解说牌“Rain Drop Pavilion”,但读完之后仍旧不太明白。我跟他们补充说:看见没有,这个亭子的四周种的是芭蕉树,树叶宽大,雨点打在叶子上的声音犹如动听的音乐。中国有名曲《雨打芭蕉》,披头士有名歌《雨的节奏》,讲的就是这个意境。
我让他们在亭子里静静地坐了一会,客人跟我说好像有点感觉。难得。
离开拙政园时,小雨仍旧不停。我当机立断,建议少游一个园子,改去苏州博物馆。其中一位客人立刻响应:你是说要去Pei设计的博物馆?太好了!原来你也知道贝大师,想必是个建筑爱好者。她说美国的公共电视台PBS里专门介绍过。难怪。
苏州博物馆与拙政园仅一墙之隔,而且参观是免费的,只要过一下安检就行了。
在门厅里首先看见的是水塘对面贝大师设计的山石装饰,亦可看成是巨型的“盆景”。后面这一堵白墙是拙政园的一部分,改动不得。留着吧,又是一段“煞风景”的空白,所以老贝只好在这一侧动脑筋,运来了好些大石头,磨去棱角,做成了与前景倒影水塘相辅的山水构图。
博物馆的设计亮点是“自然采光”:过道的天花板用玻璃加百叶,明亮,而且随日照角度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纹理。展室里用竖窗加百页,可保持幽暗,防止文物被阳光直射。回廊里的窗口则与天井里的树木相印,更像是一个画框。
小雨终于停歇了。我们出得回廊,上了横跨倒影池的小桥,一边山石的景致,另一边则是博物馆的主楼。
看着棱角分明的主楼,我的第一反应是非常摩登的建筑。当年苏州市政府建议延用传统的白墙青瓦,但贝大师坚决不同意。他执意要把现代建筑的元素引入苏州传统的以砖瓦结构为基础的市容。
“引入” 是做到了,但“融入”就不敢说了。在我看来,姑苏是阴柔的,有千娇百媚的“吴侬软语”,以婉转抑扬的曲线为美。独步天下的苏州园林中找不到的设计元素就是“直来直去”。
我给客人做导游,讲了我的观点,他们似懂非懂,我说咱们去苏州老街吧,到那儿一看就懂了。
© 梁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