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41)
2011 (23)
2014 (12)
那一年和朋友一起开车去尼亚加拉大瀑布,路过纽约上州的五指湖(Finger Lakes),听说那里是美国仅次于加州纳帕谷(Napa Valley)的第二大产酒区,我们就在回来的路上专门花了一天时间造访了好几家葡萄园,参观他们的酿酒工艺和酒窖,然后坐下来品酒。
在品酒室里,我们先花几块钱买一个刻着葡萄园名字的酒杯做纪念,再拿上两块免费提供的苏打饼干和一大杯冰水,就可以品酒了。我们四人在吧台上一字排开,先听台后的女主人介绍葡萄园的历史和风格特点,然后选出三种今年刚装瓶上市的新酒,开始品尝了。女主人把三瓶酒全开了,先把头两瓶倒进敞口的酒壶里摇完了醒着,然后拿起第三瓶,问清了谁是指定的司机,熟练地给我们前三个各斟了一口酒(第四个指定的司机只好喝可乐了)。我们照着品酒的规矩先拿起酒杯转几圈,对着光亮看 “酒之泪”;然后拿酒杯罩住鼻子,深深地嗅一下,鉴定酒的香气;最后才把杯里的酒一口干了。不能直接下肚,要在嘴里溜一会,再咽进嗓子里。如果意犹未尽,可以再要一口尝尝。这时女主人就问我们尝出了些什么味素(Note),大家七嘴八舌地小议一番,各抒己见,无需达成共识,就去尝第二种酒。
我们用冰水漱一漱口,吐掉,嚼一小块苏打饼干,再漱一次口,才算完成了 “清口” 的程序。这时女主人已经换好了新的酒杯,拿起一个酒壶摇一摇,里给我们斟上了第二种酒:“品酒必须从口感清淡的开始,你们刚才喝的酒丹宁少,味道也不浓。这第二瓶酒就不一样了,是中等酒体的(medium bodied)。来,尝尝看。” 于是我们一看、二嗅、三尝,又重复了一遍。
和第一瓶酒相比,丹宁明显高了,果味(Fruity)明显浓了,但大家的感觉一般,说不出有什么特别,好像对 “酒体” 的大小不那么敏感。女主人看出我们没有太大兴趣,也不再追问,便让我们再一次清了口,帮我们换好酒杯,去尝第三瓶酒。这次斟完酒以后她没再说什么,只是静静等着我们的反应。
“Wow!”加州来的朋友脱口而出,“This is a really big wine.”
“You are right. This is definitely a full bodied wine.”我祭出前不久才领悟到的“酒体”,赶紧附庸风雅,
“You guys are good. This is our reserve Cabernet Sauvignon. Full bodied, and you can even age it a bit more. ”女主人很自豪的向我们推荐,“This is a small production, and we sell it for $29.99.”
所谓的“特制酒(reserve wine)”其实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限量版(limited edition)”。很多葡萄园都会在大批量生产的同时,会选出少量优质的葡萄,做一批限量版的特制酒,标上高价,它们的市场对象是收藏葡萄酒的爱好者。所以去葡萄园品酒,尤其是那些地区性的小作坊,就要尝他们的特制酒,有很多是市场上买不到的。
“怎么样?来一箱?”朋友给我建议,
“急什么呀。这是我们停的第一家,还有三四家要去呢。两瓶够了。”我提醒他,
“行,听你的。”我们带着两瓶特制酒去了下一个葡萄园。
一天下来,我们买了四五种不同葡萄园的特制酒,花了不少银子,凑了一箱,满载而归。太阳落山时分,车子行驶在回家的路上,我们提醒没喝酒的司机开得平稳一点,因为我们几个都感觉车子有点飘。
“废话!也不想想你们今天喝了多少,不觉得飘倒怪了。”
© 梁兄 2012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