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相文学

本是白相人 偶博文学客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赤霞珠

(2011-12-14 04:50:33) 下一个
没有了西蒙小姐和西蒙酒庄,我只好到附近别的地方去碰运气,希望再能撞上个 “东蒙” 小姐或是先生什么的。虽然遇到过几个听着也蛮懂酒的伙计,但不是喜好不同,就是口味不对,能谈到一块不容易。

就说那天碰到的伙计比尔吧,非跟我说下牛排最好用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
“因为赤霞珠的丹宁高。” 比尔很内行地告诉我,
“丹宁?丹宁是什么?” 跟人谈酒,我最怕对方抛出个我从来没听到过的专业名词。根据我的经验,那些经常使用 “大词(big words)” 的家伙,往往是没有真才实学的,唬弄人而已,经不起刨根问底的。
“很难解释。它是一种口感,你会觉得有东西留在舌头上。” 比尔果然说不出个道道,
“留在舌头上?好吧,我买一瓶试试,看看什么东西留在我的舌头上。” 我没把比尔太当回事,不过尝尝赤霞珠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倒也是个不坏的主意,就让他替我挑了一瓶回家。

周末我就着红烧肉,慢慢地品着比尔推荐的赤霞珠,想着他关于丹宁的说辞:“它是一种口感,你会觉得有东西留在舌头上。” 我不停地转动着舌头,正琢磨呢,太太系下围裙坐到了边上,端起我给她倒好的酒杯喝了一小口,便一语道破了天机:“这是什么酒?怎么有点涩?” 原来这个所谓的 “丹宁” 就是中国人常讲的 “生涩” 的口感。

丹宁(tannin,也就是丹宁酸,tannic acid)是无色无味的,所以只是一种口感(冤枉比尔了),和橡味一样,它是葡萄酒的又一个基本属性。大部分尚未熟透的水果,吃到嘴里后,都会觉得有些东西留在舌头上,涩涩的,这就是 “丹宁”。它存在于葡萄的皮、籽、和茎中(不信你下次嚼碎一棵葡萄籽试试,看看涩不涩,有没有东西留在舌头上的感觉。),在榨取葡萄汁时会被挤压出来。因为红酒是带皮榨汁的,而白葡萄酒是去皮的,所以红酒的丹宁含量都要高于白葡萄酒。在几种最常见的酿酒葡萄里,赤霞珠葡萄的颗粒小,皮厚,籽粒多,酿成的酒丹宁含量自然也就高了。

记得有一次参加品酒会(wine tasting),那个摇头晃脑的专家说喝红酒应该在开瓶后先倒入一个敞口的酒壶(decanter)里,摇一摇,醒一醒再喝,而白葡萄酒则没这个必要。当时没理会,哪来那么多穷讲究。现在有点明白了,因为丹宁是多酚类的化合物,极易被氧化,属于人们常说的抗氧剂,所以将丹宁含量高的红酒倒入敞口的容器里醒一醒,把丹宁氧化了,喝起来口感就会滑润一些。当然也有人喜欢略带生涩的口感,那就又当别论了,况且抗氧剂还是非常有益健康的。

丹宁高的酒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易于存放(因为有抗氧剂)。赤霞珠一般要在橡木桶里老化好几年,好让低度的氧化把丹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但是又不会因为过度的氧化而变酸。丹宁也存在于橡木中,发酵和老化时也会被萃取出来,被称为 “软丹宁(soft tannin)”,口感相对柔和一些。装瓶以后的赤霞珠虽然也可以久放,但是绝对没有越陈越香的说法。

都说高丹宁的赤霞珠要配高蛋白的肉类菜肴,好像是有点道理的,否则清谈的小菜都会被丹宁的生涩盖过去,不能相得益彰。我吃着红烧肉,便不觉得赤霞珠有什么特别的生涩,而太太坐上来空口一尝,立刻就道出了它的关键所在。
我这么一解释,太太不乐意了:“哪有像你这样的?明明是自己的口感不灵,还不肯承认,怪红烧肉。”
“没你厉害,行了吧?” 我心说上次的橡味你不也没尝出来吗,咱俩是各有短长。

后来我又找过比尔几次,喝了几种不同的红酒,还跟他讨教过RWH。



© 梁兄 2011年12月


Note: I suggest that you go to a wine store and ask for a reasonably priced Cabernet Sauvignon with high tanning. This should be relatively easy to taste. Enjoy, preferably with red meat.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