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即使在阿含经,亦可发现世尊开示会用到反话

(2010-12-13 22:24:42) 下一个
兹整理经文如下∶
http://www.suttaworld.org/big5-txt/sutra/kgin/kgin17/841.htm
修行菩萨。宁犯杀等五种大罪。不学须陀洹果。不退菩提修行。
菩萨宁於一劫百劫乃至千劫。受地狱苦。不学斯陀含果。不退菩提修行。
菩萨宁堕畜生。不学阿那含果。不退菩提修行。
菩萨宁杀害众生堕於地狱。不修阿罗汉果。不退菩提。

这四句经文是用反话的构句,是为针对定性声闻所言,并非针对【非定性声闻】,所谓【宁可A】也【不可B】,所以这不能解读成【可A又可B】,例如∶【菩萨宁犯杀等五种大罪。不学须陀洹果。不退菩提修行。】就不能读成【菩萨可杀等五种大罪也不修阿罗汉果也不退菩提修行】,因为经文既说【菩萨宁可犯杀等五种大罪也不学须陀洹果也不退菩提修行】可见它是一种反话,它的本意是【菩萨应不犯杀等罪,亦应学须陀洹果,但菩提更应不退】,易言之,世尊用反话来说明菩萨修行的次第,是要以持戒与声闻果为基础,这就是世尊用反话来开示成佛之道的次第!

由於,众生因缘根器不同,原本一乘之佛法就开展出三乘佛法,所以佛教并非只有声闻乘。有些定性声闻因其因缘根器而不肯修习根本有部律卷四十五、杂阿含二八.七六九、杂阿含二六.六○四、增一阿含卷十九,这些定性声闻才被认定为小乘,世尊针对这种人来谈菩萨乘时,有时会用反话来开示(注),如同上述经文所显示的反话。

注∶即使在阿含经,亦可发现世尊开示会用到反话,例如杂阿含经聚落主相应,就提到世尊居然对调马聚落主说【三事调伏犹不调者,便当杀之。所以者何?莫令我法有所屈辱】,调马聚落主吐槽说∶【瞿昙法中,杀生者不净;瞿昙法中不应杀,而今说言不调伏者亦当杀之?】,大家读到这里,或许会发现这位聚落主与洗心明觉一样无法脑筋急转弯,听不出世尊的反话,世尊的回答却是【如汝所言。如来法中,杀生者不净,如来不应有杀。聚落主!然我以三种法调御丈夫,彼不调者,不复与语,不复教授,不复教诫。聚落主!若如来调御丈夫,不复与语,不复教授,不复教诫,岂非杀耶】,世尊重申【如来不应有杀】的根本戒,但世尊是用【若如来调御丈夫,不复与语,不复教授,不复教诫】作为【如来之杀】的定义,可见,世尊的反话是为了说明更深奥的法义。

http://www.yinshun.org.tw/books/38/yinshun38-26.html
杂阿含经聚落主相应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时有调马聚落主,来诣佛所,恭敬问讯,退坐一面。尔时、世尊告调马聚落主∶「调伏马者,有几种法」?聚落主答言∶「瞿昙!有三种法。何等为三?谓一者、柔软,二者、刚强,三者、柔软刚强」。佛告聚落主∶「若以三种法,马犹不调,当如之何」?聚落主言∶「便当杀之」。聚落主白佛言∶「瞿昙!无上调御丈夫者,当以几种法调御丈夫」?佛告聚落主∶「我亦以三法调御丈夫。何等为三?一者、柔软,二者、刚强,三者、柔软刚强」。聚落主白佛∶「瞿昙!若三种调御丈夫犹不调者,当如之何」?佛言∶「聚落主,三事调伏犹不调者,便当杀之。所以者何?莫令我法有所屈辱」。调马聚落主白佛言∶「 瞿昙法中,杀生者不净;瞿昙法中不应杀,而今说言不调伏者亦当杀之」?佛告聚落主∶「如汝所言。如来法中,杀生者不净,如来不应有杀。聚落主!然我以三种法调御丈夫,彼不调者,不复与语,不复教授,不复教诫。聚落主!若如来调御丈夫,不复与语,不复教授,不复教诫,岂非杀耶」?调马聚落主白佛言∶「瞿昙!若调御丈夫不复与语,不复教授,不复教诫,真为杀也。是故我从今日,舍诸恶业,归佛,归法、归比丘僧」。佛告聚落主∶「此真实要」。佛说此经已,调马聚落主闻佛所说,欢喜随喜,即从座起,作礼而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欢颜展卷林中闲坐 回复 悄悄话 您所引用的《说妙法决定业障经》,在大正藏是第17册,属经集部,性质是大乘经,不属於阿含经。

用大乘经解释大乘成佛的思想,本身立场就是大乘的,跟阿含经的主张没有必然关系。看不出来怎麽支持您主张的「菩萨修行的次第,是要以持戒与声闻果为基础」 依阿含经,最低的声闻初果,最多只有7次人天出生,没有例外(e.g. 依愿力住世)。在七生中修菩萨行大概不是您想说的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