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媒体流行时尚-起哄

(2011-08-08 05:31:49) 下一个

媒体流行时尚-起哄

看黎阳的“选择性舆论狂潮”
把题目改成‘选择性起哄狂潮’,大家都能进入角色。
咬文嚼字还是有必要的话,就再看看谁对舆论做了什么就好了。人人都可以参与,但对错应该有一条标准,责任心。
新闻人应该有责任心,人人都应该有,他们也应该不例外。

既然舆论是人口说笔写的,就不能如同动物,嚎叫而不分原则,仅仅是本能。
靠本能,没有责任心就出来的新闻,给人看给人听,谁会信没有坏处呢?‘信’之不存,听来何益?

不管怎样阴谋和阳谋,高铁被上屋抽梯,就是中国人的损失了。前期投入大,突然不提供资金,坏处是显见的。上头条的文章有这样的内容吗?
如果没有,这就是责任心不健全,报道随之自然偏颇,舆论随后对公众造成伤害。

以前中国没有更多更好的交通方式,分外珍惜铁路。铁路的独立性给中国带来的安全和快捷是历史事实。舆论为什么就没有人先说一些事实呢?

省略部分事实的报道,私有化就可能被凸显出来是美妙的选项。公的不好,私的上就能好?

乱穿铁路的人,私人能管好吗?乱穿铁路的问题,就这个私有化后就没有办法管好。
都是你的铁路了,损失也是你的,国家不管。人人不关心,怎么能好?独立性是一定要的。

私人能用什么办法协调整个铁路周边的一切。先出多少钱,能说个数目吗?能让所有人满意,还是舆论一来就涨钱,还是自以为是认为所有人都爱听你的私?听任你自行涨价,最后都走路,完全放弃铁路也是好无悬念。为什么要听舆论的,最终结果让大家看着铁路而不能用呢?
不能让人信服的报道,不是听听就全会自然消失,没有任何影响。舆论的错误对他人的伤害,完了就完了,算不算没有责任心?
起码应该避免造成如此错误,谁又在改正呢?

高铁就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好事,减少整体社会成本的事,竟然都能考虑放弃,私有化。
什么知识到了中国人手里就变了,还是中国有知识的人只能变异后才能接受知识?这些‘有知识’的舆论分子的话能不值得怀疑吗?
为什么只能有一种声音,压力来自那里?为什么没有人写文章讨论这样的缺失呢?这不是眼前就发生的新闻吗?

除了中国的铁路是个高效利用状态,其他很少有国家如此充分发挥铁路作用。
如果我们的监督完全忽视这些应该值得肯定的部分,抹杀了铁路工作人员的贡献,你能监督好吗?

完全独立的操作和监督不是矛盾的,参与监督也不是一定要丧失铁路独立性作为代价。
监督好和独立性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决定因素在于监督的基础需要良好的沟通。
舆论是否努力让大家沟通好了呢?

火车不是推的,牛皮不是吹的,起哄完全是错误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