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八婆

一罐臭豆腐,最合中老年人胃口。http://bookseed.com/html/chinese_book_info/619880
个人资料
正文

捣腾破烂的美国邻居们

(2012-05-02 11:38:05) 下一个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周六早上,开门视察,但见对面邻居家,早已敞开车库门,车道两边以及草坪上,摆满各种旧货家什物品,有老人三轮车、婴儿小推车、衣服鞋帽、沙发玩具、座钟台灯,还有电视机微波炉,花瓶瓷器锅碗瓢盆,每件物品均贴有价格,从几十美分到几美元或几十美元不等。。。。。。啊哈,又是一个“yard sale”,也叫车库大甩卖,热热乎乎开始啦。

八婆明白,这是美国人家习以为常的周末“大扫除”。也许美国物质太丰富,人们一买就是一大堆,也许美国人住房太宽敞,足以堆放各种东西,等到家里仓库似地塞满了多余的“废品”,便全部清理出来,象征性地标个低价格,任凭邻人各取所需,乐呵呵地“买”回去。有些完好无损,有些没用过几回,有些新的还挂着吊牌呢。

最初看到这个“西洋景”,笨八婆感到很震惊——发达富足的美国人,竟然也会“投机倒把”,捣腾买卖不值钱的旧东西?且明目张胆摆在自家门口院子里,就赚一点儿零花钱,或者节省几个小臭钱,小气抠门的真要命哇,难道不嫌寒碜丢面子?

咱们中国人哪,早就过了“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时代,一些人的新衣服新货色用不完,还要比拼个“新潮”与“奢侈”;一些人在家“一分钱掰成两瓣花”,出门却“打肿脸充胖子”,大方的要命,讲究个“高档”和“名牌”,谁会稀罕个二手货旧东西?待到喜新厌旧时,要么叫个回收旧货的老伙计,讨价还价卖几个小钱拿走了事,要么打包送给农村熟人,要么捐献给灾区人民,反正绝不会在自家门口摆摊子。

可美国没有人专门走街串巷收破烂,白送人不一定稀罕,拉到教堂或旧货市场捐献,要专门开车跑老远,若能就地解决卖点钱,岂不方便又省劲?若有人开着卡车来“扫货”,拉到跳蚤市场去倒卖,双方更是皆大欢喜。最后还卖不完的,再一车拉到旧货商店,免费奉送上门,由旧货商人清理分类,摆上货架低价销售去。

慢慢地看惯了,每当遇着这种“yard sale”,笨八婆也忍不住走过去瞧一瞧,花几块钱买几件小玩意,什么瓷器工艺品小尖鞋、小花篮、小茶盅,什么假铜钱、小铜盘、小胸花,看着养眼挺好玩。但每次买回家,都被笨八公嗤之以鼻:“Junk!”哼,你不喜欢废物,还有人当做宝贝蛋蛋哩。

老朋友爽儿和青儿,就曾极力推荐连锁旧货商场“Goodwill”,多次带着笨八婆去溜达。进去一看,除了进口的吃货之外,世界各地各种衣物用具琳琅满目,丰富多彩应有尽有,一排一排整整齐齐任你选购,价钱便宜的如同白送,许多还是高档名牌货,好好的只是稍微有点旧。小富婆爽儿毫不在乎,说她才花了两块钱,就买到了很新很靓的名牌牛仔裤。阿菊说她只用十八元,即搬回很好用的摇摆健身器。八婆是“人不如旧,衣不如新”,只看中一对儿玻璃花瓶。青儿喜欢金银首饰老古董,擦亮火眼金睛仔细瞅,还真给她淘到了几件呢。

实际上,美国人这种做法蛮不错,那些半新不旧用不着的东西,留下占地方,扔了怪可惜,半卖半送给有需要的人,价廉物美物尽其用,既环保又慈善,何乐而不为?还体现了平民们勤俭节约,平等互助,务实朴素的生活内涵。比家乡人到处吆喝“换鸡蛋哩”、“收破烂哩”,算是高家庄哩。

想起唐朝李商隐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而今腐败成风,浪费惊人,Who Know?

笨八婆每当看到邻居们喜眉笑脸,大刀阔斧地“割资本主义尾巴”,心中都会响起小时候唱过的一首“红歌”:

“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社会主义建设离不了,离不了,不管是一根线,哎嗨一粒米,一尺布,一分钱,咱们都要用得巧。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千日打柴不能一日烧哎嗨哟,不能一日烧!”

呵呵,八婆十六岁时穿破烂,那是穷的要布票;六十岁时捡破烂,那叫潮流和时尚。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