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文章分类
归档
正文

中国人为什么感觉不到快乐

(2009-06-30 08:07:11) 下一个
声明为了扩大影响力本人放弃对本文的著作权,任何人可以随意转载:至此声明谢谢合作 中国人为什么感觉不到快乐现代人压力越来越大,精神负担越来越重,自杀率节节上升,是什么让国人如此的不开心,以至想以死来解脱呢?原因应该是很多的,但我觉得最关健是两个,一个是信仰的缺失,还有一个是体制的不公平。先来说说信仰的缺失问题。信仰的缺失或者说断代,公认的看法应该始于文革,对于这个运动的性质,我们无须评论,历史会它定性的。众所周知,在新中国之前中华大地一直以儒家为尊崇。不论从印度来的佛教,还是本土原创的道教,都从中吸收了不少养分,才得以发展的如此辉煌。儒家以仁爱兼施,中庸为其主要理念。有人说儒家是落后的,封建的,正是它拖往了中国从封建迈向资本主义的步伐。退一步说,也许你们说的是对,但是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没有儒家学说,中华文明何以传承千年?没有中华文明我们又靠什么来,维持分分合合的中华民族?所有人都知道没有文明的民族是可悲的,而且是注定要被历史所淘汰的,或者被其他有文化的民族所同化,或者沦为其中的一支或异支。民国时候孙中山孙先生一帮人等推翻了清政府,他们觉得是旧的文化,拖累了中华民族通往强盛的步伐。于是孙先生他们不遗余力的在中华大地全面的推行了,他们认为可以救中华于泥污强立世界之林的西方式的自由民主,但过惯了皇民生活的国人,似乎对孙先生他们的西方的自由民主并不感冒。期间还差点让帝制复辟。那时虽然政府更迭不断,新政府的生活方式也层出不穷。但在民间人们依旧以儒家的流传下来的规范来过活。齐家,治国,平天下,依然是那时读书人最大的目标之一。再后来因为历史的传承,共产主义之花在中华大地提前绽放。建国哪会儿,人民虽然没有了皇帝,也没有了儒家思想,更放弃了孙先生他们的西方式的自由民主。但人们似乎并不到感到痛苦,反而感觉过的很充实。因为除了人,还有这从末移动过的大地,此时的中国什么都换成了新的,或者改变了原来的模样。哪时因为有了社会主义信仰,人们得以空前的团结。哪时官员的腐败可以说是,中华之有文明以来的发生率最低最少发生的时期。虽然那时相对其它国家我们国家还很落后,物质也非常的贫乏。但人们的精神,却无比的充实。因为哪场运动,原先精神充实的人们开始摒弃了善良,又恢复了原始的犯罪动力。打砸抢丰富了每个运动青年的神经。落井下石,卑鄙,明哲保身,自私什么样的丑陋都在那时期通通展现。无神的青年们,开始肆无忌惮的将上帝和菩萨扔进垃圾堆,更不用说殴打他们的信徒之类的小事了。因为他们神鬼不怕,所以就公然的拉“牛鬼蛇神”们上台出丑批斗,展现了人类最为可怕的一面。鬼神尚且不怕,孔老二自然要打倒,于是在中华大地上开了上千年的孔家店就成了头号消灭对像。此后,烧了祖先的红青年们便人不像仁,鬼不像龟。虽做到了六亲不认,却这么也做不到万寿无彊。又一个老头的出现,再一次改变了中国,改变了中国人的精神。这个老头只简单的划了个圈,简单的点了点头。从哪以后中国就变得再也不简单了。物质的快速发展,精神文明的建设却从没有一次跟上节奏。原来的文化因为哪场运动的破坏,失去了它的延续性。对于此时求新求变的中国人来说,过去的即是落后的。传统的,即是淘汰的。西方的即是最先进的,最正确的,最能引导人类前进的。于是在这种错误观念引导下,便有了国人的崇洋媚外,一切唯洋人是瞻的奴才哲学。于是洋人的文化不分好外的统统的如传送带般的引进到中国来,也不管合不合中国人的口胃。于是外国的文化垃圾便也源源不断的传入中国,污染了那时还略属保守的国人。要数外国对中国最大的精神污染就属拜金主义,也正是因为有了拜金主义,官员们才开始批量的腐败。民众开始不择手段的赚钱,为了赚钱国人可以公然把道德踩在脚下,可以把良心扔到狗也不光顾的垃圾堆里,为了财富国人可以公然无视任何的法律法规。外国人也不是个个都是圣徒,人人都是君子。也同样有小人,有犯罪,有公共犯罪。但是外国人有《圣经》,大部分的外国人都比照《圣经》校对自己的行为,一旦有所越界便惶惶不可终日,害怕上帝会不知何时的会突然惩罚自己。我们都知道外国人,任何人帮你做事,都要给小费,因为哪是劳动,他并没有义务给你免费劳动。但是一到周末,大家却结伴去社区或者疗养院做义工,这是为什么?难道他们也要学习遥远东方的雷峰同志不成?或者他们一到周末就开始讨厌钱财不是?或许连傻瓜都会觉得哪是不可能的事。哪是为什么呢?答案还在《圣经》,在基督教的所宣扬的仁爱。曾经仁爱可是儒家的立教之本,立足中华的根基。但如今却因为一场运动破坏殆尽。中国人都说中国的富人,为富不仁。这究竟是为什么?难道是中国人缺乏善的基因吗?我想不是,因为中国人一直是善良的代名词。哪是什么是中国的富人变了味,你可知道,在富人还没成为富人之前也和我们一样的一无所有,或者收入有限。是钱吗?但钱又是什么?钱只是为了方便人类货物交换更容易而发明的纸张而已。钱的多少只能说明,你活着的时候暂时拥有物质的多寡而已,而哪也只是暂时的它并不是永恒的,它迟早会像水一样流到其他适合它的地方去。可是中国的富人很少有人能明白这一定,于是还拼命的去夺取穷人的财富。富人越是这样,这个社会的贫富差距就越来越大。于是矛盾就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尖锐!但还有一些富人却不识时务去和另外的富人比拼各自的财富的多寡!这就使得本就痛恨富人的穷人更加的仇视富人。穷人越愤怒,富人就觉得更加没有了安全感,又开始拼命抢钱,企图用钱建造一个安全的“国”。穷人却更加觉得自己受到了富人的欺压,于是社会充满了不公平。在西方基督教的对金钱的看法是,上帝为什么让有些人富有,而不让所有的人都拥有财富呢?其根本原因是他们认为财富是有限的,一切的财富都是上帝赐给他忠实的仆人的。上帝让某些人富有,是因为他们善于理财,能更好的发挥财富的最大作用。当然他们也只是暂时在替上帝管理财富,一切的财富都还是上帝的,是上帝留给世人的。这就是西方对金钱原罪的解释。且不论它的对与错,但至少这种理念,诞生了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等等之类的巨善。同样西方的各色各样的慈善基金会的诞生也是此理。当然佛家也有类似的说法,佛家讲布施,持戒,忍辱。其中的布施就和西方的观点有相通之处。布施分三种,有财布施,身布施,法布施。财布施其意应该不言自明,身布施也和西方的成立慈善基金有类似之处,但它还兼有比如献血,损献器官之类的皆称身布施。最后的法布施,可不是单单的是那些懂法的人给不懂法的你,讲解佛法这么简单,它也包括把自己的一些技能无偿传授给别人,类似老师教练带学生之类的。于是在允许宗教公开办社会事业的,西方,台湾,香港还有新加坡等地。我们皆可以看到很多基督教或者佛教办的免费的供穷人孩子上学的学校,或者供人免费就医的医院,还有各种给流浪汉提供食物和衣物的收容所。这些同样都宗教信仰善的体现,从哪些慈善学校出来的孩子,因为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接受了别人帮助,所以等以后他们长大了就更愿意帮助别人。有些长大后甚至回来做一辈子的义工,因为爱可以传递,他们想把这种爱一直延续下去。追星的朋友应该知道香港的娱乐圈就有好多喜欢做慈善的明星,从小就是从慈善学校出来的。很多做过慈善的人都知道,宗教让你去帮助别人的时候。收获最大的并不一定是接受你帮忙的一方,有时收获最大的往往会是我们自己施与的一方。借用凤凰卫视海若的一句话就是:“施比受更有福”。帮助人永远都是快乐的,尤其是当你按照上帝的意思,或者按照佛教的经典来执行的时候。便更加会有一种神圣感附身,仿佛是天使或者菩萨对着你微笑,赞许你的善良。记得以前曾有人问道,为什么当官的下一代,都比较有出息?个个都是博士,硕士出生,然后齐刷刷的和他们父辈一起挤入统治阶级。难道这一切真应了陈胜的哪句:“将相候宁有种乎?”是中国人都应该知道其中的道道,就是体制的不公平,资源的分配不平均。教育资源不公平,在中国简直就是公开的秘密。北京的孩子可以比外地的孩子以更低的成绩进入中国最高学腐。城里的孩子可以有明亮的教室,可以有最聪明最高级的老师来教学,可以有现代化的电脑,可以有漂亮安全的校车接送,可以有免费的早餐供应。而乡下的孩子都还在为希望学校而苦苦盼望。有钱的有权的人的孩子可以挤入,最高级升学率最高的学校,而穷人或者民工的孩子则只能窝居在被法律所不允许的破房子里,也就是非法教学或者受学。中国名义上在实行九年义务制教育,但有孩子在教育的人都知道。其中该收的钱,一直没有少收过,有的甚至还变本加历收的比以前更多。当然值得体凉的是老师也是人,他们当然得有自己的小密和小车,而这一切都统统需要人民的币来支持。精神的一边去,识相的晚上后门还开着呢。是什么让家长们如此不辞辛劳的送礼拍马,以博叫兽们一笑呢。首先在中国,唯一可以证明合法的可以给你打上人才标签的手段就是高考。也正因为如此才会有,进高考如挤独木桥般的孤独感,及恐惧感。自从高考成了唯一的人才标签证明生产线,于是种种的不公平,和各种各样的腐败便围绕着它产生。高考这种恐怖的方式,简直就和前朝的状元高中,一朝成名天下知,十年寒窗无人问一脉相承。于是得道者,鸡犬升仙大摆宴席,失败者患得患失,精神失常拿生命当作儿戏。君不闻高考之前自杀如雨落,生命格外轻啊?既然高考如此的恐怖,那为什么还有那多的人都争先恐后的要参加高考。其中也包括早年的我。说到底还是跟中国人的皇权思想有关,记得我们小的时候。父母时常嘱咐我们要好好读书,读书读好了以后就可以吃省力饭,可以当官可以做管平民百姓的官,让办事的人来求你,给你以展示威风的机会,以显得权力的特殊。说到底就是脱离平民阶级去当更高级的统治阶级。也因为只有读好书才能当大官做可以做欺压百姓的和大人。同样你的家族在地方也不敢有人轻易的碰你或者动你一分一厘,否则你则只能任人鱼肉。我们的父母和我们自己的自私的或者现实的想法,正是这高考越来越恐怖的源头。因为有高考这狗头铡悬在学生的头上,你叫学生们这么快乐的起来,家长如何的能心如止水的面对,这能改变孩子一生的特别应试。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