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卓琳遗体告别式举行 胡锦涛等领导人前往送别 捐献遗体和角膜 骨灰将撒向大海

(2009-08-10 10:33:20) 下一个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10日18:16  中国新闻网

卓琳遗体告别式举行胡锦涛等领导人前往送别

  8月10日上午,邓小平夫人卓琳女士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卓琳生前曾经生活工作过6年之久的河北涉县民众自发包车前往吊唁。中新社发侯宇 摄

卓琳遗体告别式举行胡锦涛等领导人前往送别

  邓小平夫人卓琳女士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社会各界民众前往送别。中新社发 苏丹 摄

卓琳遗体告别式举行胡锦涛等领导人前往送别

社会各界群众前往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悼念邓小平夫人卓琳女士。中新社发 侯宇 摄

  中新社北京八月十日电题:她将与小平在大海中重逢

  ——卓琳遗体告别仪式见闻

  记者周兆军

  邓小平夫人卓琳的遗体告别仪式十日上午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数千群众前往吊唁,同这位与邓小平执手相随一生的传奇女性作最后的告别。

  告别仪式在公墓大礼堂举行,礼堂内摆放着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敬献的花圈。卓琳的遗体安卧于鲜花翠柏丛中,她的子女邓林、邓朴方、邓楠、邓榕等亲属守护在卓琳的遗体旁边,在低回的哀乐声中答谢前来吊唁的各界人士。礼堂布置得庄严肃穆。正厅上方悬挂着黑底白字的横幅“沉痛悼念卓琳同志”,横幅下方是卓琳的遗像。卓琳的遗体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在遗体的正前方,摆放着卓琳子女敬献的花圈,挽联上写着:“妈妈我们爱你”。前来送别的人们在遗体前三鞠躬,表达悼念之情。

  从上午八时起,前来吊唁的人群就已在殡仪馆前就排起了长队。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王渝生带来了自己写的一幅挽联:卓越女性辅佐伟人相濡以沫荣辱与共五十八年情真意笃高风亮节垂范千秋;伟大母亲抚育儿女四世同堂龙凤呈祥九十三岁高龄辞世遗爱人间圆满一生。

  上世纪五十年代,卓琳曾在重庆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人民小学校长,王渝生当时是这所小学的学生。“每个学期的开学典礼,卓琳校长都会讲话。”王渝生说,“她非常和蔼可亲,讲普通话中带着些云南口音,跟我们重庆话很像,大家听着特别亲切。”

  在人群中,一身黑衣的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坐在轮椅上默默排队向前。“卓琳是一位伟大的女性,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张海迪说:“不管是在革命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卓琳都始终尽心尽力帮助小平同志,不计名利,无私奉献。在子女教育方面,她也做得非常成功,她是所有女性的楷模。”

  告别仪式结束后,卓琳的遗体被火化。按照卓琳的遗愿,她的骨灰将撒向大海。十二年前,卓琳亲手将邓小平的骨灰撒向大海。十二年后,她将与自己的丈夫在大海深处重逢。(完)

已有295条评论我要评论



卓琳逝世后捐献遗体和角膜 骨灰将撒向大海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3日08:22  新华网 

卓琳逝世后捐献遗体和角膜骨灰将撒向大海

  这张摄于1978年的照片显示的是这对革命伉俪的经典常态:卓琳总是默默地站在邓小平的身后。本报资料图

  卓琳:为“老爷子”还愿12年

    在邓小平走后这12年,卓琳和邓小平仍像那“双龙树”,相伴在一起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漆菲发自北京 北京景山后街的米粮库胡同,被靠墙根停靠的车挤得不那么通畅。街坊们都知道胡同尽头右拐那个两进的院子,住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和他其乐融融的一大家子。而悉知邓小平夫人卓琳29日去世的消息后,很多人自发到大院门前驻足哀悼。

  “卓琳说过想跟老爷子活到一样年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研究组副主任、研究员刘金田告诉《国际先驱导报》,也许是上苍在冥冥中的安排,在邓小平辞世12年之后,小他正好一轮的卓琳,于7月29日12时30分在北京驾鹤西行。十年磨难,三落三起,世态炎凉,风云多变。在邓小平风雨飘摇的一生中,卓琳一直紧随其后,艰险时无怨无悔,显赫时低调行事。

  不让人动的办公室

  1977年后,邓小平一家便搬进这个方方正正的,近2000平方米大院子里。院子灰砖灰瓦,绿荫满庭。紧贴着院子是一些普通的民居。以往,这些民房的主人修葺房顶时,常常能瞥见邓小平和夫人卓琳在院子里散步的情景。

  邓小平逝世后,除了少许的重要活动,卓琳基本上不会离开这里。每天早饭后她常常听上一段评书,10点左右会让护士陪同在院子里散步,下午或许接待一些老朋友。再继续听听戏曲,晚上待孩子们回家后则享受在天伦之乐中。

  自1993年起,刘金田由于工作关系,常常与邓家人打交道。在邓小平逝世后,刘金田和同事上门整理老爷子的书卷和相片,卓琳在一旁小声问:“他们在干吗呢?”护士说“在整理首长的东西呢”。卓琳便满怀笑意地频频点头。“每次采访她的时候,只要谈到邓老爷子,她马上会很兴奋。”刘金田回忆道。

  在邓小平研究组主编的《永远的小平——卓琳等人访谈录》中,邓家大院里的两棵油松历历在目。它们高矮错落,枝叶交织,长得拙朴苍劲。儿女们认为这两棵树象征着邓小平和卓琳相依相伴,又因为两人同属龙,便起名曰“双龙树”。绕过这两棵树踏上台阶,走过挑檐下的平台,沿着宽宽的甬道向前,左边第二间房便是邓小平的办公室。

  写字台上排满孙辈们送的礼物,书架上摆放着生前他最爱的书籍,“中国桥牌协会荣誉主席”和世界桥牌协会颁发的“荣誉金奖证书”静静矗立,墙上挂着画家吴作人相赠的字幅“寿比南山”。这里的一切,都定格在1997年2月19日。“老爷子走后,卓琳从不让人动这个屋子。”刘金田说。

  这个院子中满溢的是卓琳与邓小平晚年的幸福时光。邓小平在家的时候,每天卓琳都要为他泡上一壶浓茶;邓小平散步和思考的时候,她则默默在屋里注视着;而邓小平办公的时候,担心老爷子会累着,她便要孩子们去跟爸爸说说话,或者要小孙子去拽拽爷爷。小女儿邓榕曾经说过:“这些孙子孙女每天的工作就是要定时来看爷爷,亲亲爷爷,在爷爷面前坐一坐,这是母亲规定的。”

  而过去,邓小平一年四季穿什么衣服,盖什么被子,每天晚上吃几粒安眠药,都是卓琳来安排,“她的关心从来不会说出来,都在这些点滴和不经意间。”刘金田说道。

  “我的任务就是把家管好”

  在刘金田看来,卓琳最伟大的成就是“切切实实照顾好这一大家子。”这一大家子包括邓小平的继母夏伯根、邓小平的两个妹妹以及她们的孩子、自己的五个孩子,还有卓琳两个姐姐的孩子们……对所有人,卓琳都以无限宽广和善良的胸怀安排地周全和细致,并且让这个家庭永远和谐和融洽。

  1973年邓小平从江西回到北京后,这个大家庭终于完整地生活在一起。这家人的晚餐常常要两大桌,必须等人到齐了才开饭。“有一次长女邓林飞机晚点,全家人等了足足两小时,就因为她说过要回家吃饭。”刘金田回忆道。

  有人评价这一大家子的“核心”是邓小平,“中心”则是卓琳。刘金田把这些归结于卓琳的性格:直爽大气,粗中有细。卓琳曾对自己的好朋友、著名外交家黄镇的夫人朱霖说:我的任务就是把家管好,把孩子管好,不让小平操心,让他专心致志干好工作。

  邓小平曾跟卓琳交待:不要到外面工作,言行要谨慎。而几十年过去了,卓琳一直秉持这样的品格。她做过的唯一工作就是邓小平办公室的秘书。每次整理妥当后,她便蹬上个三轮车把这些文件送走。“卓琳始终低调行事,因为她相信并支持自己的丈夫。”刘金田感概道。

  一点点为老爷子还愿

  在邓小平走后的12年,卓琳深居简出。但凡是参加的活动,都与邓小平有关。正如刘金田所说:“她在一点点地为老爷子还愿。”

  邓小平晚年,藏着“众所周知”的两个心愿:想活到1997年,到香港自己的土地走一走,看一看;想活到2000年,亲眼看一看中国人民的小康生活。

  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卓琳向江泽民提出,要代邓小平去香港看一看。江泽民去香港时便带上了卓琳。在回归庆典上,特首董建华特意郑重介绍卓琳女士,全场掌声雷动。董建华曾回忆说:“我对卓琳的介绍中,寄托了港人对邓公的无限敬意及追思,也是希望透过卓琳聊慰邓公未竟的心愿。”两年后,时年83岁的卓琳再次在女儿邓楠的搀扶下步下舷梯,成为澳门回归的见证人。

  汶川地震的时候,卓琳寝食不安,无时无刻不关注着灾害救援及灾民的生活状况,并积极发动家人为灾区捐款。卓琳拿出自己积蓄多年的工资近10万元捐给红十字会。

  2008年12月18日,邓小平“文革”期间的“下放”地——江西新建县“小平小道”陈列馆开馆,卓琳专程发去贺信。在这条小道上,邓小平思考着中国的未来,夫妻俩同甘共苦,顶风冒雨,相互鼓励与体贴着对方;在那个潮湿的小屋子里,体孱的卓琳提着水上不动楼梯,呼唤着“老爷子你帮我一把”……

  十二年间,只要邓小平家乡有事情,卓琳一定亲自过问,并一再鼓励家乡好好建设。在刘金田看来,“只有卓琳能明白这些‘小事’的意义,也只有她最了解小平的想法和情怀。”

  邓小平去世后每年的2月19日,卓琳会预先买些花瓣,沿着邓小平散布的轨迹抛撒,边撒边喊着“老爷子,给你撒花了,你听见了没有﹖” 而今,她离开时将遗体和角膜捐献出来,骨灰将撒向大海,在那里,他们相伴永远。

  邓家院子里的“双龙树”苍劲依旧,树干是相距不远的两株,到了空中,枝与枝相连,叶与叶相交,已经难分彼此。(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推荐《国际先驱导报》博客:http://blog.sina.com.cn/m/xqdb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