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胡同琐议17--话说电影院

(2009-08-31 12:22:11) 下一个


记不得在国内最后一次进电影院是什么时候了。总之那是很久远的事了。
 
看电影,在小时候也是一件很高兴的事呢。当时看电影,多是学校组织,包场,票价就便宜。那时的票价,学生票一毛,大人票一毛五,包场五分钱。五分钱看场电影哎!学校一个学期常常会组织一两次:看电影前一个星期,老师发个条儿给家长,通知看什么电影,什么时候交钱。然后大家拿了钱,统统交到班主席那里,由他交给老师。看电影当天,大家会排好队,一个班一个班的,然后浩浩荡荡,向电影院进发。
 
电影院,在我家附近也很有几家呢。往北,离我家两站多一点,有个交道口电影院。旁边就是二十二中。在当时那是个很气派的电影院(现在也没了,拆了建了东城图书馆还是文化馆,比原来还气派)。高台阶,宽宽大大的。影院门厅的正面墙上,挂着当时大明星们的大幅大头像,或正面或侧头,一个个都冲着你微笑:崔嵬,谢添,赵丹,秦怡,白杨,王丹凤,张瑞芳 ,祝希娟,陈强,那都是百花奖的得主。大众电影百花奖在文革前好像也就搞了一次还是两次。
 
在交道口南大街圆恩寺胡同里,有个圆恩寺影剧院,之所以叫它影剧院,是当时的北京木偶剧团常常在那里演木偶剧。在它旁边有个西洋式的院子,曾是蒋介石在京的行宫。后来挂个牌子,叫什么亚非记者协会。
 
东四隆福寺街是电影院比较集中的地方。把口第一家是明星影院。不大,可有二层。小学组织的电影,大部分是在这里看的。电影院门口是一家卖干果零食,糖豆大酸枣什么的。兜儿里有几分零钱,最后就都交到这儿了,买个果丹皮,花生粘,一边看电影,一边嚼着,享受!
 
进到隆福寺街里,走不远,有一家叫东城区工人俱乐部的,那是东城区工会的地盘,也演电影。还时不常搞个舞会,演点儿京剧,评剧什么的。文革中,工农兵占领文艺舞台,我们也就在那里“占领“过多次。
 
再往里走,有个蟾宫影院,在当时算是甲级影院呢,新片出来,首轮总是在那里上映,然后才会轮到明星,工人俱乐部。为什么叫蟾宫不知道,古人有个说法叫蟾宫折桂,是说科举时代考取了进士。也有一说是月亮里面有三条腿的蟾蜍,因此以蟾宫喻月亮。甭管怎么说,反正这蟾不是那蟾(癞蛤蟆)。一般人叫俗了,都叫长宫,所以文革初这里改了名,电影院改叫长虹,长长的彩虹了。
 
从蟾宫影院再往西走不过二三十步,又有一个,叫东四剧场。这是个很小的小剧场,在人民市场东侧的东廊下胡同内。现在也没了。当时,剧场的票房在胡同口,买了票常常是先逛人民市场(现在叫隆福商场吧,也许),然后从市场开在东廊下胡同内的旁门出来,走到胡同尽头,进剧场看电影。那里也演过木偶,还有戏什么的。我就曾被家母带着在那里看过一出评剧叫《刘介梅》,演得什么早记不得了,只记得一句台词儿,叫“刘介梅你忘本,回了头“。
 
在靠近东单王府井方向,也有几个电影院。东四南大街的演乐胡同东口,有个工人俱乐部,同样,这里也是东城区工会的地盘。以前不会到这边儿来看电影,远,怕走丢了。经常来这里是文革中了,在那里的舞台,后台,化妆室里,留下了我的青春记忆。
 
金鱼胡同,西口就是东安市场。东口,有个红星电影院,当时是专门演新闻纪录片的。去那里看电影,总觉得不踏实,为什么?楼旧,觉着要塌似的。现在,也没了,盖王府饭店的时候,拆了。
 
再往南,西总布胡同西口有个大华电影院,也是甲级。很少去。
 
那时候看电影,正片之前常常有个加片儿,就是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简称新影拍的,叫新闻简报,好像。我特喜欢看。演加片儿的时候,常常是进口的门还开着,透进来的光亮使后来的人很容易找到自己的座位。一到正片儿开始,影院里就漆黑一团了。
 
改革开放了,电影院也有了改革。后来的电影院我还真不知道什么样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七荤八素 回复 悄悄话 回复TBLACK的评论:

等交通部礼堂的票?
七荤八素 回复 悄悄话 回复TBLACK的评论:

兵马司不就是中戏后边那个胡同吗?东城卫生防疫站就在一个大四合院里。
TBLACK 回复 悄悄话 你说的电影院我一个都不去。我流着鼻涕在兵马司门口等‘赋予票’,那时候脸皮怎么那么厚实啊。
TBLACK 回复 悄悄话 往北,交道口?我住在兵马司啊。
七荤八素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凡人小事儿的评论:

看来你也是北京东城的。东单电影院旁边就是青艺剧场。那时候演青年近卫军。不过没看过。
凡人小事儿 回复 悄悄话 你说的电影院我都去过,不过去的最多的是东单那个儿童电影院,现在都是东方广场的地盘儿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