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今天重读了一篇关于“普遍智商”的文章,挺有意思的。

(2009-06-05 15:54:26) 下一个
http://www.udel.edu/educ/gottfredson/reprints/1998generalintelligencefactor.pdf
The General Intelligence Factor--Despite some popular assertions, a single factor for intelligence, called g, can be measured with IQ tests and does predict success in life(Copyright 1998 Scientific American, Inc.)

这篇文章好像这里有人以前贴过。我再读读,这个G好象就是我们中国人日常用的“聪明”。 我喜欢里面IQ曲线下面那张图。不同IQ的人有不同的训练方式,也应该有不同的职业选择。作者认为高IQ的孩子应该自己收集信息进行推理(大概就是我们说的自学)。

还有两点挺有意思的,一是兄弟姐妹共同生长的环境和智商关系不大。二是年龄越大,智商和遗传的关系越密。学龄前儿童测智商和遗传40%相关,青春期60%相关,成年后80%相关。看来成人的智力主要由父母决定,岁数大了再推就没用了。

我再想中美两国的教育体系,好象中国的更重视智商。中国的高考数理化几乎就是智商测验,十七,八岁的孩子去高考,智商不行的再努力也弥补不了多少先天差距。在那种一考定命运的制度下,父母的“推功”作用有限,因为环境的作用越小越明显,高考的时候已经不那么重要了。所以中国的名牌大学里有那么多农村孩子。也有许多靠高考创出来的人认定“推也没用”。

要说美国的教育制度对高智商的人不很公平,比较优待普通人。给普通人竞争的机会。美国的高校录取方式不象中国高考那样和智商高度相关。智商中上的人也能混个“全面发展”。小学初中积攒的成绩能帮助孩子在高中的竞争中抢位。所以不少中国的尖子现在看着他们的高智商子女在美国的竞争中不占优势会忍不住怀念中国的高考。

既然环境对孩子智商表现上在岁数小的时候最有效,那么如果必须“推”孩子的话,还是小时候推比较占便宜。但推什么比较有讲究。比如数学这种几乎纯粹由智商决定水平的东西,推又有什么用呢?但是社交,举止,体育,阅读习惯这些东西小时候给孩子推进轨道了,以后总不吃亏。

还有就是如果孩子是一般人,那么家长需要HANDS-ON的推。如果孩子本来就是超常儿童,家长可能放手更好些。因为这样孩子可以有自由空间发展自学能力。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