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世界杯---中国国家形象的严重缺失。

(2010-06-24 10:03:02) 下一个
       

        
如火如荼的南非世界杯赛场上,虽然寻觅不到中国足球队的身影,但是“中国制造”无处不在,从球迷头上戴的发套到球场上的喇叭,从观众席的坐椅到南非世界杯专用足球,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当属“呜呜祖拉”。  
       
        美国《侨报》6月22日载文《世界杯:中国国家形象的严重缺失》,文章说,当下全球最热的大众事件恐非足球世界杯莫属。然而在这场足球列强的狂欢表演中,除了那只中国产的比赛用球和一名在外候补的中国籍助理裁判,人们几乎把中国这个占地球人口五分之一的大国忘得一干二净。这显然令人匪夷所思。特别是当久违了四十四年的朝鲜足球队重返世界杯赛场并攻入巴西队球门一球,华人心中的莫名情绪真可谓五味杂陈。

  香港的一位经济分析员因此撰文公开批评中国超级央企“简直算不得什么”——世界杯中赛场内外反覆出现VISA、SONY这些巨头,令中国处于垄断地位的“内战专家”(央企们)汗颜。后者动辄最大、最快、最暴利,却连世界杯上的脸也没有露一个(无论不敢还是不愿),真是比之绿茵场上缺少中国男足的身影更令人抬不起头来。

  要以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积累的财富看,这样的缺席真有些让人意外。尤其是在刚举办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后,中国企业所得的国际赞助或国际公关经验应该不会落于人后,何以在这场全球狂欢中上不了阵仗?细究起来,恐怕不只经济现象可以解释。

  所谓国家形象,目前各国并无统一定义,但大体上所指“公众对一个国家的稳定且持续的印象集合”是相对准确的。国家形象难以靠政治、军事、经济、外交行为单独构成,它更由历史传统、文化个性、心理特征、国民素质等软实力组成,既有作为游客的整体形象,也有作为居民的个体面孔,很难刻意营造或操作而成。这犹如国人常说的“不看一时一事,只看平日表现”——这种缓慢的印象积累更为准确可靠。

  当然,持反方观点的朋友完全可以用同期开幕的欧洲国际防务展上中国武器大放异彩、夺人眼球的事实回击:有钱何必撒在那块小小足球场?四年一次的世界杯登场虽为全球大戏,但世界杯并非人类文明演进之全部,何必只在球场内外看作为。

  另一方面,个性内敛、言行传统的中国人作为球迷恐怕也难以用“出位的表演”搏取西方记者的眼球,受政治阶层风气限制的中国高官也不可能休起年假前往南非观战,喜欢低调和隐身的中国富豪更是鲜有高调观战的动作——因此对于这一场“男人的现代战争”来说,中国人之于世界杯的缺席,的确决不止于球员和教练。

  既然人不在、钱不到、事没有,那么中国记者在南非的阳光下看着别人家的热闹便不免心生那种“中国还是不是地球村一员”这类杞人忧天的困惑来,也难免会将失望情绪再一次投入到对“国脚真臭”的怨愤中去。然而这些在享受欢乐的各国球迷眼中似乎根本不值一提:人们只注意谁在场上跑动,而会忽略谁没有上场。这也是人性之必然。

  提到国家形象,两年前摘取“世界桂冠”的德国据说是全球公关界不断研究的楷模范本。德国钢铁、汽车、机械的稳重牢固,德国人的严谨、守时甚至有些僵化和教条,德语文学和艺术的理性光芒,德国足球给球迷带去的希望和信任……这一切似乎都在组成一个完美形象。更令人惊诧的应是,经历了六十多年,德国人早已用忏悔清算了希特勒时代的历史遗毒,让世界公民记住的只是这张令人尊敬的国家面孔。

  中国人不缺智慧,但有时给人过于算计的印象;中国人同样勇敢,但又常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令人以为缺乏责任;中国人坚守原则,但太多的时候用变通战术消磨了原则的边界。现在,不缺钱的中国似乎又开始给世界留下一个并不顾及全球环境责任且不愿付出的坏印象。这恐怕在于未能及时组合出一幅清晰的国家面孔、未合理运用一切舞台。

  距离那幅清晰的国家面孔,现在来看真是因遥远而模糊了。甚至可以说,国家形象从来就不能用计谋和手段去塑造,它的水滴穿石、润物无声的时间成本和慢功夫难以让眼下躁动的中国静下心来——但愿,这张模糊的面孔不要成为中国在这个时代的另一悲哀。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