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新媒体成睡眠“隐形杀手” (ZT)

(2013-03-31 08:00:14) 下一个
打破砂锅
睡眠本是人们再正常不过的生活作息,而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不断改变的生活习惯似乎正一点点透支着公众的睡眠。请关注——睡个好觉,真的很难吗?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新媒体或成睡眠的“隐形杀手”,好多网友直呼“中枪”,抱怨“想要睡个好觉真的好难”;19日发布的中国首个睡眠指数报告也表明国人睡眠质量不高,总分仅为64.3分,刚逾及格线。其中,四分之一的居民在睡觉这件事上“不及格”,超九成公众的睡眠与“良好水平”存在差距。
快节奏生活夺走“黄金入睡点”
都市生活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刘艳骄博士认为,现代社会里,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原有的生活节律受到影响。“国人睡不好,绝大部分跟生活习惯有关。”
现代生活中,有些特殊职业的工作性质打乱了睡眠规律,别人休息时他还要熬夜工作,比如记者、医生、警察等等;有些人则要经常出差、出国,旅途的疲惫加上时差的颠倒,生物钟不断被打乱;有的脑力劳动者认为夜深人静、思维敏捷,更喜欢在夜间工作,比如文案策划、作家等等;也有一些人虽然早早下班,却被各种延绵不断的夜生活打破了睡眠习惯;还有各种各样的作业、培训课程,不断推迟着人们的入睡时间……
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长陈彦方教授介绍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其实有着深刻的道理。和生物周期一样,睡眠也是有节律的,一般认为晚上11点前入睡是最好的时间点。“人的睡眠包括两部分:速眼动与非速眼动睡眠。非速眼动睡眠在前半夜较多,主要是常人经过一天的用脑后,脑力消枆很大,生理时钟自然会诱使我们睡觉,让脑部进入修护阶段,这对生命的维系相当重要。”陈彦方说,一旦错过最佳入睡时间,就会带来入睡难的问题,导致体内激素紊乱,不利于机体的新陈代谢。
新媒体成睡眠“隐形杀手”
中国睡眠指数报告中指出,有67.1%的居民睡前使用手机和电脑聊天、发信息,在零时还没有上床睡觉的人群中,首要原因就是上网聊天、玩游戏。新媒体对公众的睡眠质量、身体健康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大。
不少人花在网络上的时间,已远远超过社交、娱乐、与亲朋沟通等方面的时间,甚至挤占了工作和睡眠。忙完一整天,许多人喜欢睡前放松一下,拿起手机、平板电脑等玩一会,聊微信、玩游戏、刷微博……但不知不觉几个小时后,发现自己已经睡不着了,干脆继续玩下去。在高科技产物的独特魅力下,许多人对新媒体产生依赖。“现在不听着耳机就很难入睡”、“都能那么容易撂下,就不是个事啦”,面对睡前少上网的倡议,不少网友表示“很难撂下”。
相关研究表明,网络依赖越强的用户睡眠时间越少,这种依赖可能进一步转化为深层次的情感和心理依赖,一旦离开网络,很多人会产生焦虑、失眠、精神不佳等问题。
据了解,美国近期的一项研究显示,在亮度最亮的情况下,使用平板电脑等持续两个小时,会使人的褪黑素分泌减少22%。正常情况下,褪黑素的分泌有昼夜节律,一般在凌晨2点到3点达到高峰,而夜间褪黑素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睡眠的质量。一旦褪黑素受到某种程度的抑制,就会使人始终处于浅睡眠,甚至大大减少睡眠时间。
中国睡眠指数报告发布警示称,“不要让娱乐、电子信息毁了睡眠”。刘艳骄博士也建议,这类人群一定要重视睡眠问题,按时睡眠,减少整夜的娱乐活动;出现持续的睡眠障碍一定要到医院专科诊室就诊。
“不良行为”严重干扰睡眠
睡眠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种不良行为都会对睡眠产生影响。
中医上说“胃不和,则卧不安”。上班一族的时间紧张,很少吃早餐,午饭则大多是吃快餐。因此晚饭就显得尤为重要,加上宴请聚会也多安排在晚上,许多人睡前会吃的很多,而且多是高糖、高脂等高能量食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睡眠障碍中心副主任医师韩方认为,睡前吃得过饱,胃肠要加紧消化,装满食物的胃刺激大脑。大脑有兴奋点,人便不会安然入睡。
此外,为工作应酬而酗酒、为保持工作状态而饮用大量咖啡等行为也不利于睡眠。刘艳娇博士还指出,有些人存在睡眠障碍,可能是因滥用保健品、药物而产生的隐含不良反应的集中体现。
都市人整日坐在办公室,上下班开车,严重缺少运动也会影响睡眠。“白天有适量的活动度,身体有一定的疲劳感,人才会很快入睡。”陈彦方教授解释说。
除了上述情况,现代生活环境的改变也影响着人们的睡眠质量。一般人需要在黑暗安静的环境中入睡,“然而,我们的睡眠环境被五彩缤纷的霓虹灯所照射,被日夜不停的汽车声和噪杂声音所笼罩着。”刘艳娇博士说。

中国科技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