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枪械…… (ZT)

(2009-12-28 20:44:35) 下一个
79式狙击步枪


79式狙击步枪是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从越军狙击手那里缴获的前苏联德拉贡诺夫(SVD)半自动狙击步枪仿制品,1979年正式定型,1981年投入批量生产;老山作战时期,大量我军狙击手使用该枪投入对越狙击作战,曾有一名副连长用79式狙击步枪创造了1300米的狙杀记录,使用该枪最高的中国狙击手仍不为人所知,目前解密的最高者为郑珏,狙杀越军50余人。


  该枪是边防哨所和步兵狙击手使用的单兵武器,主要杀伤中、远距离上的单个重要目标,射击精度较好,有效射程远,重量轻,机构动作可靠。但因使用的不是专门的狙击步枪专用弹,因而射击精度不及 SVD.且其瞄准镜倍数过低,已不适用反恐需求。




  配有4倍放大率的光学瞄准镜,减小了瞄准误差,提高了射击命中率。本枪采用导气式复进,闭锁方式为枪机回转式刚性闭锁,击发机构为击锤回转式,只能行单发射击,具有射击精度良好,有效射程远,重量轻,机构动作可靠等特点。 本枪除配有弧形表尺与圆柱形准星的机械式瞄准系统外,还配有光学瞄准镜,从而减少射击时的误差,提高第一发命中率。半自动射击提高了战斗射速,便于抓住机会,命中目标。装有可卸式的多功能刺刀,不但可用于白刃战,还可作为剪刀和锯使用,能剪铁丝网和锯钢条等,是士兵野外生存的辅助工具。


  实施半自动射击,战斗射速较高。它采用导气式自动方式,枪机回转式闭锁,10发弹匣供弹,发射7.62毫米53式枪弹,


  性能:


  口径: 7.62mm


  初速: 830m/s


  配用弹药: 7.62x54mm


  有效射程: 1000m


  射速: 30发/min


  全枪重:(枪自重) 3.8kg


  (带镜,垫) 4.4kg


  全枪长:带刺刀 1368mm


  不带刺刀 1220mm


  全枪宽: 170mm


  全枪高: 178mm


  瞄准镜:


  重量: 0.5kg


  放大率: 4倍


  视角: 6度




-----------------

95式枪族·QBZ95B式5.8毫米短自动步枪




QBZ95B式5.8毫米短自动步枪是特种兵、基层指挥员和勤务人员的自卫战斗武器,其主要任务是杀伤300米内暴露的有个人防护的生动目标。该枪采用无托结构,全枪长度短,质量轻;全枪长78.7%的零部件可与QBZ95式5.8毫米自动步枪互换使用,通用程度高。QBZ95B式5.8毫米短自动步枪的多功能膛口装置构思巧妙,结构简单,参数设计合理,很好地解决了枪口焰、噪声及射击精度等问题。该枪有光学瞄准镜结合座,可配装白光、微光瞄准镜,并设有简易夜瞄装置,能在昏暗环境或夜间对可见目标射击。


主要技术诸元如下:

口径:5.8毫米

初速:790米/杪

有效射程:300米;

理论射速:609发/分(单发)

发射方式:单、连发

弹匣容量:30发

全枪长:609毫米

空枪质量:2.9kg

瞄准基线长:210毫米

瞄准装置:机械瞄具、光学瞄具

全枪寿命:6000发

使用枪弹:DBP87式5.8毫米普通弹,必要时也可使用5.8毫米机枪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5式5.8毫米自动步枪


95式自动步枪于1989年提出研制指标要求,于1995年设计定型,命名为QBZ95式5.8mm自动步枪(简称95式自动步枪)。该枪于1997年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的配用武器首次露面。95式为无托结构步枪,导气式自动方式,机头回转式闭锁,可单、连发射击,机械瞄准具为觇孔式照门。95式自动步枪与QBB95式5.8mm班用机枪(简称95式班用机枪)形成95式枪族。后来又增加了短枪管的QBZ95B短突击步枪,这三种武器一般被简称为95式枪族。95式枪族及其他5.8mm口径班用枪族已装备作战部队。

  研制指标要求自动步枪全重小于3.5kg,机枪小于4.4kg,经过初设计,要保持高的零件通用,难以达到指标。从系统出发必须加大减重力度,选择设计基础枪步枪为优化核心体,控制在3.2kg,机枪相应控制在4kg,才能得到全系统及系统内每项产品达到指标并保持先进的水平。指标要求自动步枪全枪长不大于760mm(枪管长440mm)、机枪不大于840mm(枪管长520mm)。经过初设计,在保持零件通用率的情况下,机枪的指标又最为紧张,因此,在全枪长上选班用机枪为优化核心体,优化指标定为840mm。全枪长又同枪管长息息相关,又直接影响产品的威力水平,因此,在优化全枪长时,必须把选定的枪管长作为边界条件,在系统全枪长达标时,要使威力性能先进,是这项统筹的难点。

  下表为全枪重系统筹划表:

  指标要求 策划指标 实际达到

  自动步枪 ≤3.5 ≤3.2 3.25

  班用机枪 ≤4.4 ≤4 3.95



  95式枪族内自动机构件完全通用,步枪与班用机枪之间通用件的比例高,这对生产和维修十分有利。钢件采用化学复合成膜黑磷化处理,铝合金零件用硬质阳极氧化处理,上、下护手及上机匣等件采用工程塑料。95式枪族在通过国家靶场的可靠性试验时,自动步枪故障率在0.4~0.6‰之间,班用机枪在0.1‰左右







结构特点




95式自动步枪由枪管、导气装置、护盖、枪机、复进簧、击发机构、枪托、机匣和弹匣、瞄准装置、刺刀等11部分组成,还有一套附件。

  95式自动步枪枪管内的枪瞠分为弹瞠和线瞠。弹瞠用以容纳枪弹,线瞠能使弹头在前进时作旋转运动,以保持飞行的稳定性。枪口装置用来减小发射时枪口的跳动和火焰,并可作为榴弹发射器及刺刀连接座使用。

  导气装置由气体调节器、活塞及活塞簧组成。气体调节器用以调节火药气体的大小,标有“0”,“1”,“2”的数字,分别表示闭气、小孔和大孔位置。通常装定在“1”上,当武器过脏来不及擦拭或在严寒条件下射击时装定在“2”上。发射枪榴弹时,必须转到“0”的位置,以防损坏枪内活动机件。活塞用以承受火药气体的压力,推动枪机向后。活塞簧用以使活塞回到原来位置。

  护盖由上护盖与下护盖组成。上护盖上有提把,用以提枪前进。下护盖有握把、扳机护圈、小握把、护盖锁孔、挂合杆,主要用以操持武器和射击。握把内为附件筒巢,用于容纳附件筒,前端小握把有通气孔,用以及时散热和冷却枪管。



  枪管赋予弹头及枪榴弹的飞行方向。枪管内的枪瞠分为弹瞠和线瞠。弹瞠用以容纳枪弹,线瞠能使弹头在前进时作旋转运动,以保持飞行的稳定性。枪口装置用来减小发射时枪口的跳动和火焰,并可作为榴弹发射器及刺刀连接座使用。 瞄准装置由机械瞄准具及白光、微光瞄准镜组成,用于对目标进行瞄准。表尺上有觇孔型照门,标有1、3、5三个字样,分别表示100m、300m和500m,表尺照门上的荧光点与准星两侧的荧光点组成简易夜瞄装置。准星由准星座、准星连接座、准星护圈和准星4部分组成,准星可拧高、拧低,准星连接座可左右移动,准星连接座和准星座上各刻有一条刻线,用以检查准星位置是否正确。瞄准镜座用以安装白光、微光瞄准镜。

  枪机由机体和机头组成,用以送弹,闭锁、击发和退壳,并能使击锤向后成待发状态。机体上有圆孔和导笋槽,用以容纳机头,并引导机头旋转进行闭锁和开锁,机体上还有解脱凸笋、机柄和复进簧巢。击针,用以撞击枪弹底火;拉壳钩,用以从膛内抓出弹壳(或枪弹)还有导笋、送弹凸笋、开闭锁凸笋、导槽和弹底巢。机头有3个闭锁突笋,机头与枪机框的连接以圆柱体进行,在此圆柱体上有一个连体的开闭锁及前后运动的带动凸起。开闭锁作用面设计在凸起的顶部,后坐带动面设计在凸起的根部。

  复进簧的作用是储存枪机、枪机框的部分后坐能量,以便赋予枪机、枪机框向前复进及完成推弹、抓弹、闭锁、解除不到位保险等所必需的能量。

  击发机构由扳机、扳机拉杆、阻铁杠杆、击发阻铁、单发阻铁、不到位保险机、解脱杠杆、快慢机、击锤、击锤簧、击锤簧导杆、顶头及击发机座组成。用以控制待发、操纵击发及保险。快慢机上的“0”、“1”、“2”分别为保险、单发和连发位置。

  机匣用以容纳枪机,固定快慢机和弹匣。机匣外有弹匣卡笋和弹匣结合口,用以结合弹匣或弹鼓;机匣内有闭锁卡槽,能保证枪机闭锁枪膛;拨弹凸笋,刚以拨出弹壳(或枪弹)。

  枪托用以保证机匣内部免污污垢和便于操作。枪托右侧有抛壳(或枪弹)口,枪托内有杠杆式缓冲器和后端的变刚度托板组成双缓冲机构,可降低活动机件后坐时的撞击。


95式自动步枪一般使用弹匣供弹,必须时也可使用弹鼓供弹。可实施短点射(2~5发),还可实施长点射(6~10发)和单发射击。点射时射速为每分钟100发,单发时射速为每分钟40发。枪管寿命为1万发。95式自动步枪每支枪配有5个弹匣。弹匣由弹匣体、托弹板、托弹板簧、卡板、弹匣盖组成,用以容纳和托送枪弹。弹匣体后端有三个观察孔,分别对正第10发、20发和30发枪弹的底缘,用以观察枪弹的余量。

  附件用以分解结合、擦拭上油、携带和排除故障。附件有通条头、通条连接杆(7根)、铳子、铳杆、准星扳手、油刷、油壶、背带和弹匣袋。使用时,将通条连接杆与通条头或油刷拧结在一起,用以清除枪管内脏物及涂油;铳子用以拆卸击针销、拉壳钩轴等;准星扳手用以校枪时调整准星高低;铳子用以清除枪管导气孔的火药残渣。

  扣扳机后,扳机拉杆拉下击发阻铁,击锤平移向前打击击针,击针撞击枪弹底火,点燃发射药,产生火药气体,推送弹头沿膛线向前运动;当弹头经过导气孔时,部分火药气体通过导气孔,涌入导气箍,冲击活塞,推动枪机向后,压缩复进簧,完成开锁、抛壳,并使击锤向后成待发状态;当枪机退到最后方时,由于复进簧的伸张,使枪机向前运动,推动次一发枪弹人膛,闭锁。此时,如快慢机定在连发位置,扳机未松开,击发阻铁不能卡住击锤,击锤再次打击击针,形成连发;如快慢机定在单发位置,击锤被单发阻铁卡住不能向前,若要再次发射,必须松开扳机再扣;如快慢机定在保险位置,快慢机轴阻挡,击发阻铁使其不能回转,成保险状态;当击锤位于后方(即待发状态)保险时,扣不动扳机,不能击发;当击锤位于前方(即击发状态)保险时,活动机件不能压击锤向后成待发。

  95式枪族的瞄准装置有传统机械式、简易夜瞄、可装白光瞄准镜及二代微光管的微光瞄准镜,表尺上有觇孔型照门,标有1、3、5三个字样,分别表示100m、300m和500m,表尺照门上的荧光点与准星两侧的荧光点组成简易夜瞄装置。准星由准星座、准星连接座、准星护圈和准星4部分组成,准星可拧高、拧低,准星连接座可左右移动,准星连接座和准星座上各刻有一条刻线,用以检查准星位置是否正确。瞄准镜座用以安装白光、微光瞄准镜。白光瞄准镜的放大倍率为3倍,用于远距离目标精确瞄准;微光瞄准镜的放大倍率也为3倍,可在夜间弱光条件下对200米以内的生动目标精确瞄准。两种瞄准镜通用于自动步枪和班用机枪,并能在枪身上快速装卸。

  白光瞄准镜用于对600m内(配于自动步枪时)或800m内(配于班用机枪时)的目标实施瞄准射击和战场观察。当目标宽度为0.5m时,可概略测定目标距离。白光瞄准镜主要由物镜组。分划调整机构。目镜组。眼罩、照明机构和与枪配合的锁紧机构等部分组成。

  微光瞄准镜是一种轻便的被动式夜间瞄准器材,可有效地进行夜间精确瞄准;观察发现敌人所使用的红外光源或其他光源的位置。在无月星空、中等对比度、背景不透亮的条件下,能识别200m处站立的人员。微光瞄准镜主要由镜体、成像系统、分划调节机构、低温外接电池及罩具等组成。

刺刀(匕首)用以刺杀敌人,也可作为格斗匕首和野战工具用。多功能刺刀由刺刀和刀鞘组成,刺刀上有剪刀部位、剪刀轴孔、锉削部位、刀环、刀柄座、砍削部位和锯割部位;刀鞘上有挂带、带扣、磨刀石、平口起子、剪座和轴。(注:战斗中如需用刺刀刺杀敌人时,应将刺刀装在枪上,其要领是:将刀环套入枪的瞠口装置前端,刀柄座的T形槽对准枪上刺刀座的T形凸笋,向后拉到定位。卸下刺刀时,左手握护盖,右手用力按压刀柄左右凸笋(刻有直纹处),然后将刺刀向枪口方向抽出,并装入刀鞘内,挂在腰带上)。多用途刺刀综合了砍削、剪切、锉削、开启瓶口和磨刀等功能,既可用于自动步枪,也可用于班用机枪。95式枪族发射5.8mm普通弹系列,必要时还能发射5.8mm机枪弹系列。步、机枪还能实弹发射标准接口尺寸(Ф22x125mm)的枪口榴弹,也能安装快速拆卸的35mm口径下挂榴弹发射器。







95式步枪规格数据




 QBZ95自动步枪 QBZ95B短突击步枪

  全长 746mm 609mm 

  枪管长 463mm 326mm 

  全重 3.25kg 2.9kg 



  初速 930m/s 790m/s 

  理论射速 650RPM

  战斗射速 单发 40RPM

  连发 100RPM

  直射距离 370m ? 

  有效射程 400m 300m 



  弹匣容量 30rds 30rds







弹药



95式自动步枪配用的5.8mm弹药95式自动步枪配用5.8mm DBP87普通弹,是5.8mm小口径枪弹中的主要弹种;必要时DBP87普通弹也可配用于88式5.8mm通用机枪和88式5.8mm狙击步枪等步兵轻武器。


 光学瞄具瞄准不便是部队反映比较多的问题,这主要是95式自动步枪受“应满足以机械瞄具为主要瞄准方式”要求的限制而造成的,安装光学瞄准镜后瞄准基线太高,无法舒适贴腮瞄准。

  类似于M16的有托枪通常利用弹匣作为下挂榴弹发射器的握持部位,95式自动步枪由于采用无托结构,加装下挂防暴榴弹发射器后只能利用小握把作为握持部位,实际使用时不方便。

  95式枪族采用无托结构使全枪布局十分紧凑,但也带来射击时射手贴腮靠烟源太近,没有燃烧完全的火药燃气从抛壳窗、拉机柄槽和上护盖散热槽溢出,直接刺激射手眼睛或弥漫在瞄准基线上,以至影响射手持续瞄准射击,这种情况也给武器使用带来不便。

  5.8mm普通弹采用的双基扁球药燃烧不完全,95式枪族在发射2,000发弹(全枪需要清洗的射弹数)后,通常都会出现气体调节器和活塞取出困难的问题,而且射弹多后,还会出现导气孔由于火药残渣堆积变小的问题。另外为了获得好的外弹道性能,5.8mm普通弹将部分难题转移到了内弹道,造成枪口压力过高,给解决枪口噪声和火焰问题带来许多困难。5.8mm普通弹采用的是常规雷汞底火,存在长期贮存后底火锈蚀问题,给可靠使用留下隐患。

  塑料件容易磨白,这主要是塑料材料本身的问题。要满足低温-45℃的可靠使用要求,塑料中的玻璃纤维含量就不能太高,而磨白问题主要是塑料强度不足,这个矛盾比较难解决,塑料件磨白后影响了95式枪族的美观。

  95式枪族进行分解结合时,有时会出现散件丢失和零件倒装、错装问题,这种情况给武器正常使用带来不便。



  供弹及自动原理

  上述问题有许多均是在部队试用初期提出的,95式枪族一直在改进,有部分问题现在可能已经得到解决。从已经公开的图片分析,至少是经过了3个阶段。这3个阶段的区别特征可从拉机柄的形状和上护木的散热孔数量识别出来。




供弹及自动原理

95式枪族的自动方式和其他导气式自动武器基本相同。枪弹击发后,弹丸在火药气体的作用下沿枪膛向前运动,通过导气孔后,膛内火药气体沿导气孔流入气体调节器气室,在气室内火药气体迅速膨胀并作用于活塞,推动活塞向后运动,活塞撞击枪机,枪机向后运动,迫使机头回转,实现开锁,并带动机头与击锤一起后坐完成抽壳、抛壳动作。枪机后坐即将结束时,枪机撞击缓冲器并压缩缓冲簧,起到缓冲后坐力的作用。后坐结束后,在复进簧、击锤簧、缓冲簧的共同作用下推动击锤和枪机复进,并在复进过程中连发阻铁挂住击锤,枪机完成推弹入膛和迫使机头回转实现闭锁枪膛等动作。机头闭锁后,机体继续复进,压下不到位保险,复进到位并带动连发阻铁解脱击发机,从而枪机复进到位,全枪完成由击发到待发的自动循环过程。如果是单发状态,击锤则通过单发阻铁被交换为阻铁挂机状态,并待下一次击发{如果是连发状态,击锤则在击锤簧力的作用下打击击针而击发枪弹,完成连发射击动作。

  班用机枪采用弹鼓供弹时,在枪机复进过程中,弹鼓里的拨轮和推弹器在涡卷簧力作用下将枪弹向上推至进弹口处,由机头的推弹凸笋推弹入膛,弹鼓里的拨轮和推弹器输送下一发枪弹至进弹口,作好供弹准备。

  枪机的回转式机头上有3个闭锁突笋,机头可在枪机框内往复运动,机头导杆上面有导柱,开闭锁作用面设计在导柱的顶部,机头在导柱和枪机框内导槽的作用下回转,从而实现开闭锁。



  95式枪族大量采用高强度的轻型材料以减轻重量,机匣为高硬度铝合金材料,采用阳极氧化处理工艺,强度高,上下护木及机匣盖则采用工程塑料。枪管内膛精锻成形,并进行镀铬。

  9 5式枪族的快慢机设置在枪托后方,共有三种状态,即保险位置“0”,单发位置“1”和连发位置“2”,使用时转动快慢机扳柄,使其绕轴转动到所需位置即可。枪不使用时,验枪后将快慢机置于保险位置。

  95式枪族的气体调节器设有1#、2#、0#三个导气孔,根据使用环境不同,装定不同的导气孔。其中l#导气孔为常用导气孔,在一般正常条件下使用此孔;2#导气孔在能量不足或在水冷却的射击条件下使用,一般在出现枪机和枪机框后坐不到位故障,又无法用擦拭涂油的办法排出时也采用2#导气孔;0#导气孔为闭气位置,一般在发射枪榴弹时使用。

  95式枪族机械瞄准具采用觇孔式表尺,步枪表尺分为l#、3#、5#三个档位,分别表示100、300、500米;机枪表尺分为3#、4#、5#、6#四个档位,分别表示300米、400米、500米、600米的射击瞄准位置。对付300米以内的目标,常用表尺为3#。在表尺3#位时,100米距离上的瞄准点为距靶中心正下方8.8厘米处。准星的高低和方向可用专用工具调整,100米位置上,准星每旋转一圈,弹着点上下移动20厘米,准星滑座每移动一格(刻线在准 星座连接体上),弹着点左右移动27厘米。

  95式枪族有很多优点,在国内的兵器杂志中均有介绍,如采用无托结构,长度大大缩短,可加装白光瞄准镜、微光瞄准镜等辅助观瞄装置,提高了使用性能,多用途刺刀综合了砍削、剪切、锉削、开启瓶口和磨刀等功能,增强了士兵野外生存能力,等等。最重要的是,95式枪族发射我国自主研制的5.8×42毫米枪弹系列,与北约的5.56毫米SSl09弹相比,弹头重,枪口动能大,中远距离存速能力强,外弹道直射距离远,因此在威力和作战性能方面有着5.56毫米和5.45毫米枪弹无法比拟的优势。


____________---

88式5.8毫米狙击步枪
50年代,我国开始进口第一批带瞄准镜的苏制纳甘1950式步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参照国外产品设计定型了79式、85式7.62毫米狙击步枪。KBU88式5.8毫米狙击步枪是我国第一支独立研制的小口径狙击步枪,它的问世,标志着我国狙击武器的开发研制已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枪族化、小型化、简便化

  该枪与新式5.8毫米步枪、机枪属同一枪族,也大量采用工程塑料、硬铝合金等材料制造,全枪外貌大为改观,同时还提高了枪身的防腐能力、减轻全枪重量、简化了生产工艺,具有整体结构紧凑、布局合理、持枪郐适、使用方便等优点。




  战斗性能可靠




  该枪独特的优点,使它具有其它枪无法比似的可靠的战斗性能。下面我们拿该枪与我军现装备的85式7.62毫米狙击步枪进行对比:




  后坐力 使用KBU88式5.8毫米狙击步枪实弹射击时效果良好,后坐比85式狙击步枪使用的53式重机枪弹,膛室内火药气体压力比发射普通的步枪弹大,所以后坐力大,常常是射击完毕后让人有一种疲劳、疼痛的感觉;与此相反,88式狙击步枪因为使用的是新型5.8毫米小口径子弹,并且击发机采用击锤平撞击方式,射击时还可靠枪上安装的稳固脚架支撑,因此,大大减小了武器后坐,使射手感到操作舒适,便于控制。




  实弹射击 在400米距离上对脚环靶射击,每次10发弹,85式狙击步枪的平均成绩为85环,88式狙击步枪的平均成绩91环。此外,88式狙击步枪的平均成绩91环。此外,88式狙击步枪在400米距离上对圆环靶目标实施50发精度射击时,射弹散布面远远小于基本射表中所规定的有关数据,这说明该枪的精度已超出了理论要求的精度。




  另外,该枪还加装了用于支撑枪身的脚架,狙击手可根据地形选择打开或者折叠脚架,便于战斗行动。正如专家评价的那样,该枪具有便于隐蔽、发现目标快、射击指向快、消灭目标准等诸多特点。











  瞄准装置先进

 瞄准装置的优劣,不仅影响武器的射击精度,也间接关系到战场生存能力、人机效能的发挥,对狙击武器来说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当代轻武器的瞄准装置正向观、测、瞄一体化方向发展,KBU88式狂击步枪当然不会落后。




  该枪除了安装了当今世界最为浒的砚孔式瞄准具外,还配备多普勒变倍望远系统,实现放大变部。一般讲,由于狙击手执行任务地点的光线不定,所以客观上要求配备一具体积小且重量轻、光强度够的瞄准镜,而瞄准镜内的光照度与透镜的直径和放大倍率有关。当瞄准镜的直径、目标距离一定时,放大倍率越大镜内的光照度与透镜的直径和放大倍率有关。当瞄准镜的直径、目标距离一定时,放大倍率越大镜内的光照度就越弱,并且还大大缩小视场,使射手无法观察到目标周围的环境,而这种观察又是射手必不可少的。固定的放大倍率不能使各种距离上的目标都达到镜内光强度适合的要求,KUB88式5.8毫米狙击步枪瞄准镜通过距离远近、光线明暗程度对800米以内的单个目标进行快速调节,实施昼夜精确瞄准。而85式狙击步枪的瞄准镜为固定倍率,在一定条件下工作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无法全天候使用。所以在同时捕捉不同射距的目标和一闪即逝的目标时,88式狙击步枪的瞄准镜要比85式来得更容易。




  KBU88式狙击步枪瞄准镜的使用非常方便,在瞄准镜内垂直方向上的7个“^”形立标即为瞄准分划,“^”的顶点为瞄准点。100米、200米合用一个瞄准点,300-800米射距每一百米有一个单独的瞄准点。瞄准分划右侧的数据为射距。瞄准时根据光线强弱及射距远近,调节变倍手轮,用相应射距段上的“^”顶点,对目标即可射击。




  瞄准镜的矫正更加方便、快捷,射手只需打开方向转动护盖,就能准确地进行矫正,十分简单。85式狙击步枪的瞄准镜矫正工作比较麻烦自不易掌握,在实际使用中大多数85式狙击步枪的射手不太适应该镜的矫正方法。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KUB88式5.8毫米狙击步枪有着以往狙击步枪所不能比拟的优点。虽然如此,但由于它是我国独立研制的第一狙击武器,鉴于经验和技术上的原因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瞄准镜的安装位置 由于该枪和瞄准镜分别由没部门生产,在枪、镜结合上,瞄准镜有时因与燕尾槽配合间隙过大,转运扳手扳到位置I时仍未能锁紧;相反有时却因与燕尾槽配合间隙过小,还未到位置I时便已锁紧。而且进行调整时,都需要重新取下瞄准镜,朝燕尾槽中心方向压下制动块,使制动块与齿形曼母解脱后才可调整配合间隙。装卸繁锁,且镜内分划会产生微小的跳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射击精度。




  扳机行程长 在实弹射击中可明显感到该枪的扳机行程比85式狙击步枪长,击发慢,还容易出现猛扣扳机的现象,影响射击精度。而在真正的战争中要求狙击手射击“快速而不猛扣,平稳而不偏扣”,因此,适当缩短扳机行程十分必要。


____________

87式5.8毫米自动步枪

与95式5.8毫米自动步枪闪亮登场相比,87式5.8毫米自动步枪的出现实在过于寂寞,即便后来有了87A式,依然是波澜不惊。不过如果说95式是我国轻武器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那么这段路之源就应该是87式。而且87式光滑流畅的外形,即便是今天,空降部队对它仍然是情有独钟。


87式——稳妥为先

  87式枪族是我国第二代班用枪族(81式7.62毫米班用枪族为第一代),由87式自动步枪和87式班用机枪组成,它也是我国第一代小口径自动步枪和班用机枪。其原理、结构、外形都与81式枪族一样,只是改用了新式5.8毫米枪弹。究其原因可以归为四个字“稳妥为先”。
  我国5.8毫米枪弹的研制论证始于1971年,论证的口径也很多。1979年经过国家靶场选型试验后决定只在5.8毫米口径上研制自己的小口径枪弹。1981年,我国的81式7.62毫米步枪及轻机枪设计定型,为了稳妥,决定我国的第一代小口径武器就在已经成熟的81式基础上应用5.8毫米小口径枪弹,由此产生了87式枪族。
  87式自动步枪长945毫米,装上刺刀长1 105毫米,枪托折叠后长730毫米。枪全重(含空弹匣及随枪附件)3.95千克,空弹匣重0.14千克,装满30发枪弹后重0.52千克。弹头初速920米/秒,有效射程400米,理论射速700发/分。
  该枪使用87式5.8毫米普通弹(参见《兵器知识》2000年第10期“小口径弹药的‘奇葩’——中国DBP87式5.8毫米普通弹”),其弹头在空中飞行的存速、存能、飞行时间、侵彻硬目标的能力,均比俄罗斯5.45毫米枪弹及西方的5.56毫米SS109枪弹好。另外该弹发射药的低温性能较好,有利于保证在严寒条件下的威力。

87A式——阅兵之作


四个创新

  87式和87A式步枪的出现是我国步枪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揭开了具有中国特色小口径步枪研制的序幕。特别是87A式,它写下的四个创新意义不比寻常。
  第一,87A式步枪在外形上获得突破,有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第二,使用工程塑料上有了开端。87A式的弹匣、护木、握把和枪托使用了工程塑料,手感舒适。
  第三,钢件表面处理上甩掉了发蓝氧化的老路,开始了黑色磷化处理,防锈蚀性能好,抗磨能力强。
  第四,刺刀由单一功能变成了多功能。

____------

86式自动步枪

86s是我国为适应国外民用枪市场的需求,在国产7.62毫米56式冲锋枪的基础上研制的一种半自动步枪,其外观与国产56式冲锋枪迥然不同,所以有人认为它是我国新研制的一种步枪,其实,86s的“内脏”部分与56式冲锋枪基本相同,各项性能指标也大同小异,只是不能连发射击而已。
独特的无托型外观

  作为一种民用外贸型步枪,86s在外观设计上采用了目前国际上广为流行的无托结构。与56式冲锋枪相比,它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86s将传统的枪托前移至机匣处,包络住整个机匣后部和发射机构,使自动机能在枪托内运动,从而保证了枪管在长度不减的情况下,全枪长比56式冲锋枪缩短约25%,外观显得短而粗。

  86s的枪管与56式冲锋枪的枪管一样长(均为415毫米),但全枪长只有663毫米,比56式冲锋枪刺刀折叠时还短211毫米。

  86s的机匣上部增加了提把,方便了携行。同时将瞄准具置于提把上,有利于瞄准射击。而且在提把上有光学瞄具导轨,便于加装光学瞄具。

  拉机柄安排在机匣上方、提把以下,左右手均可操作。

  机匣前部下方安装了可以向前折叠的小握把。小握把支撑地面时,可以提高步枪的射击稳定性。

  机匣后下方有一个掏空的形似折叠金属枪托的斜撑,便于射手抵肩射击。必要时也可打开斜撑,作枪托用。弹匣有两种,一种为容弹20发的直弹匣,另一种为容弹30发的弧形弹匣。

  枪口部有刺刀座,必要时可以安上刺刀进行格斗。刺刀未装在枪上时,可以当匕首用。


基本性能与结构

  86s发射7.62X39毫米枪弹,采用单发发射方式,初速710米/秒,有效射程400米,弹匣容弹20或30发,空枪重3.6干克。

  86s的机匣部件由枪管座、机匣体、尾座、保险部件与护手等主要零(部)件组成。回转式刚性闭锁机构主要由枪闩、枪管、枪管座(机匣)等构成。

  枪闩头部有左右对称的闭锁凸耳。凸耳上有螺距为3毫米的闭锁螺旋面。

  弹匣主要由弹区身,托弹板,托弹簧,托弹盖,左、右口板和前、后扣板等组成。

  击发发射机构主要由击锤、击锤簧、击针、扳机、阻铁、击发机构轴和保险部件等组成。

  保险机构有安全保险和到位保险两种。击发机构采用回转式击锤。

  当然,86s也有一些不足,如横向尺寸大,难握持,射弹口径偏大等。但86s步枪的结构紧凑,储存和运输便利,对枪械收藏和狩猎爱好者极具诱惑力。

  主要参数:

  口径:7.62毫米

  全长:663毫米

  枪管长:415毫米

  枪宽:49毫米

  全重:3.75千克

  初速:710米/秒

  理论射速:600发/分

  有效射程:400米

  弹匣容量:15发或30发

  枪弹:56式7.62毫米枪弹

  自动方式:导气式

  闭锁方式:枪闩回转

  发射方式:单发

_______
85式7.62毫米半自动狙击步枪

85式7.62毫米狙击步枪是在79式7.62毫米狙击步枪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1985年设计定型,两种枪从外形上看难以分辨。据说主要的改进在护木和瞄准镜。护木改了些什么就不太清楚了,而瞄准镜是把原来用于照亮分划板的小灯泡改为二极管。现在我军装备的主要为85式,但在国外提起中国仿制的SVD,大多数只称之为79式。
与SVD一样,85式狙击步枪也有可卸式的多功能刺刀,既可用于白刃战,也可用作为剪切铁丝和锯钢条,及作为士兵野外生存的辅助工具。85式狙击步枪的光学瞄准镜与PSO-1一样,有一个小灯泡在低能见度下照亮分划板,夜间也可以发现主动式红外瞄具的红外光线,光斑为淡绿色,但自身并无夜视像增强器,因此并不算是完全的夜视瞄准镜。

  瞄准镜的设计/生产质量是79式一个致使的缺点,主要原因是瞄准镜的燕尾槽和步枪上的突笋结合时,间隙较大,瞄准镜上的齿形螺母不能将紧定扳手调整到合适的程度,所以枪、镜不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结果在实弹射击时,由于武器的后座和震动,使瞄准镜经常出现松动的现象,影响射击精度(详见《轻兵器》1997年第5期)。但枪镜结合不称的确是AK式机匣的一个缺点,不清楚俄罗斯的SVD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85式狙击步枪的缺点主要是后坐力大,易使射手疲劳,枪太长也不便于携行,尤其是机械化部队。现在新型的KBU88有可能取代军中的85式狙击步枪。

表演中使用79/85式狙击步枪的广州特警队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军队一直没有装备专用的狙击武器,虽然也曾设计过一些狙击枪,但并不成功。后来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缴获了越军使用的SVD,于是就利用这种战利品进行仿制设计,在1979年定型出1979年式7.62毫米狙击步枪,于1981年投入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主要用作边防哨所和步兵狙击手使用的单兵武器,杀伤中、远距离上的单个重要目标。一般称为79式狙击步枪。由于当时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不承认知识产权(中国是当时唯一有专利法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对于这样的直接仿制苏联也没有追究。

由于79式狙击步枪是仿制SVD的,因此在原理结构及战术性能等各方面都与SVD基本相同。导气式自动方式,枪机回转式闭锁,10发弹匣供弹,4倍光学瞄准镜。由于考虑到生产成本问题,79式狙击步枪并没有开发专用的高精度狙击弹,而是通用53式7.62毫米机枪弹,因此在精度表现方面与SVD略有差距。

  85式7.62毫米狙击步枪是在79式7.62毫米狙击步枪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1985年设计定型,两种枪从外形上看难以分辨。据说主要的改进在护木和瞄准镜。护木改了些什么就不太清楚了,而瞄准镜是把原来用于照亮分划板的小灯泡改为二极管。现在我军装备的主要为85式,但在国外提起中国仿制的SVD,大多数只称之为79式。

  与SVD一样,79/85式狙击步枪也有可卸式的多功能刺刀,既可用于白刃战,也可用作为剪切铁丝和锯钢条,及作为士兵野外生存的辅助工具。79/85式狙击步枪的光学瞄准镜与PSO-1一样,有一个小灯泡在低能见度下照亮分划板,夜间也可以发现主动式红外瞄具的红外光线,光斑为淡绿色,但自身并无夜视像增强器,因此并不算是完全的夜视瞄准镜。

  瞄准镜的设计/生产质量是79式一个致使的缺点,主要原因是瞄准镜的燕尾槽和步枪上的突笋结合时,间隙较大,瞄准镜上的齿形螺母不能将紧定扳手调整到合适的程度,所以枪、镜不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结果在实弹射击时,由于武器的后座和震动,使瞄准镜经常出现松动的现象,影响射击精度(详见《轻兵器》1997年第5期)。但枪镜结合不称的确是AK式机匣的一个缺点,不清楚俄罗斯的SVD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79/85式狙击步枪的缺点主要是后坐力大,易使射手疲劳,枪太长也不便于携行,尤其是机械化部队。现在新型的KBU88有可能取代军中的79/85式狙击步枪



广州的突击特警队使用的狙击步枪,两脚架据说是外购的,但却安接在枪管上,而非机匣或护木上 这种把两脚架装置在枪管上的方式前苏联曾经用过,但现在已经不采用。其原因在SVD一文中有说明




__________-_______
82式7.62毫米自动步枪

该枪族1979年开始研制,1981年设计定型。由于定型时间晚于81枪族,没有列装,国家也没有命名。设计人员将其定名为82式班用枪族。



______________
85式7.62毫米微声冲锋枪
是在85轻冲的基础上更换节套和枪管,增加消声装置变型而成。是我军特种兵(侦察兵、空降兵、海军陆战队)的单兵自动化武器,主要以单发和点射火力杀伤200米以内敌有生目标,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精度好、近距离火力强、携带使用方便的特点。
  
  85式微冲还具有较好的微声、微光、微烟三微性能,自投入部队使用以来,深受广大官兵的喜爱,该微声冲锋枪还具有以下优良战技性能:
  
  一是双保险,安全系数大。双保险机构就能有效地防止武器的偶然发火,避免走火和误伤事故的发生。
  
  二是枪托侧向折叠,提高了射击精度。
  
  三是使用弹药的种类多:85冲锋枪即可使用64式7.62毫米微声冲锋枪弹,又可使用5l式、7.62毫米手枪弹,这对提高弹药利用率、枪种弹药的互换性、方便生产等方面均有很多益处。
  
  四是发射声音小:85轻(微)冲发射时.声音比步机枪小得多,特别是85微冲因加装了消声装置变型而成,在消声筒内盛装并固定了一个大消声碗和十个小消声碗,使其微声、微光、微烟(三微)性能良好。使用64式7.62毫米微声冲锋枪弹,在宁静的夜晚单发射时,距离枪口100米处任何地方听不到枪声(微声性);距离枪口50米处看不到光(微光性)和见不到烟(微烟性),使85微冲更易达到隐蔽、突然的目的。85轻(微)冲使用的是5l式手枪弹或64式微声弹,在枪托折叠与展开的情况下均可实施单、连发射击,具有良好的射击精度,且微冲还具有“三微”效果,为特种兵遂行战斗任务提供了便利条件。
  
  85微冲的瞄准基线比85轻冲的瞄准基线长(85微冲为319毫米,85轻冲为295毫米)。因而85微冲的射击精度要高于85轻冲,且使用范围广于85轻冲,如果从弹头的杀伤效能比较.两种武器弹头的侵彻力则旗鼓相当。可见,两种武器相比,既具有共同的优长,也有各自的特点。
  
  该枪采用自由枪机式自动原理,可单、连发射击。瞄具是片状准星,觇孔照门,翻转式表尺。此枪全长869毫米/631毫米(托伸/托折),空枪重2.5千克,30发弧形弹匣供弹,发射中国64式7.62毫米手枪弹时,弹头初速300米/秒,理论射速800发/分。



________
82式9毫米冲锋枪


  20世纪70年代末,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我军侦察兵分队在一次战斗中,无意间捕获了越南一名特工人员,并缴获了一支小巧精致的微型冲锋枪。回来后,经我方专家鉴定,确认这支冲锋枪为波兰9毫米PM63式微型冲锋枪。它是由波兰枪械总设计师皮奥特威利耶维茨设计的。该枪曾在黎巴嫩内战中使用过,后在越南特工人员中有少量装备。

  1981年,我国专家对该枪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进行了测绘仿制,仿制的产品命名为国产仿波兰82式9毫米冲锋枪。该枪可供保安人员、防暴人员、武装警察部队以及军队中的空降兵、指挥员和装甲战斗车辆的乘员等特种人员使用。82式冲锋枪是一款结构新颖、设计独特的微型冲锋枪。该枪全枪由机匣、套筒和弹匣三部分组成,共计79种80个零件。它采用自由机原理,固定击针、开膛式击发,枪机为套筒式,采用常规手枪的装填方式,故也有人称之“冲锋手枪”。该枪发射的弹种是原苏联马卡洛夫手枪弹,供弹具分40发、25发、15发3种直弹匣。该枪全长(枪托拉出)592毫米,枪托缩入时为333毫米,单发30发/分钟,连发60发/分钟,有效射程为200米。82式冲锋枪的发射机构比较简单,没有单独的快慢机,只需通过手扣扳击、依靠扳机行程来实现单、连发,这就保证了发射时转换迅速。另外,82式冲锋枪有两个握把,前握把可以折叠,后握把内可装交错排列单位供弹的长、中、短3种直弹匣。

但是该枪有两点不足。一是套筒、机匣的几何形状较为复杂,加工较难,为此成本较高;二是瞄准具位于套筒上,枪管的固定方式造成枪管在套筒内有松动,所以,客观上也影响了射击精度。但总体说来,它仍是一把值得信赖的好枪,至今仍在服役。

$$$$$$$$$$$$$$$$$$$44
81式自动步枪

81式自动步枪是中国军队装备的一种制式步枪。于1979年下达的研制任务,1981年设计定型,在1983年正式投入大量生产、正式装备中国人民解放军。包括采用木质固定枪托的称81式自动步枪、采用折叠金属枪托的称81-1式自动步枪。81式自动步枪与81式7.62毫米轻机枪组成81式枪族。这3种武器的主要结构相同,自动机、复进机、击发机构、导气系统、供弹具都能在枪族内各枪互换使用,约有65种零部件可以互换通用。连同其他零部件通用率达到70%。


  81式步枪准星座比较AK47后移让出一段枪管,供发射枪榴弹之用,不过,设计单位确忽略了就使用机率而论,枪口防火帽的设计较为实用与更有效益;并且81式步枪瞄准基线相对亦有过短的缺点。不过其射击精度优于56式冲锋枪,这应与较长枪管、制造精度、提高精度的措施、与保养优于56式冲锋枪有相当的关系。


  81式步枪的主要零部件都要与81式轻机枪互换通用,因此零件寿命必须按机枪的寿命要求(20,000发),但步枪的重量又不得太重。56式冲锋枪自改为冲铆机匣结构后寿命定为10,000发,而且难以保证,往往在节套闭锁肩根部出现裂纹;因为81式步枪闭锁构件结构与56式冲锋枪基本相同,也是冲铆机匣,要按20,000发寿命要求,节套闭锁肩部位必然是最薄弱环节。采取的弥补措施是:改变预转衬铁在节套上的装配形式,保持闭锁部位的完整,不削弱闭锁肩根部强度,并加强了节套右闭锁面与其基体的横向、纵向联接。


  自动机的运动、开闭锁直接影响武器的射击精度,尤其对点射精度的影响更为明显。为提高81式枪族射击精度,围绕自动机设汁采取了一些综合措施。加强对自动机运动的导引,机框导轨长度连同复进到位后的辅助导轨。全长为110mm,相应的机头杆部与机框配合长度为70mm,使每一发枪弹的闭锁状态尽量一致。又靠拢了机匣导轨、复进簧、活塞与枪管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尽量减小枪管轴线与活塞轴线之间垂直距离,与枪管中心距离为18.5mm(56式冲锋枪为25mm),机匣导轨位于枪管中心上方6mm,与活塞、复进簧中心靠拢,使自动机运动平稳,运动件质心降低,减小动力偶作用。减小运动中撞击,防止射击时全枪振动影响点射精度。枪机运动为较长行程130mm(56半自动步枪为100mm),保证自动机后退与复进适当能量,控制合理射击频率,前后到位撞击面尽量接近枪管中心并左右对称。但由此导致扳机护圈与弹匣座之间距离过长,外形不够美观。


  自动机能量过大会导致自动机撞击严重,影响射击精度和零件寿命;能量太小则达不到可靠性要求。因此81式采用有调节功能的导气系统,在正常状态下用小气孔(Ø2.1)射击,射速在600~700 rpm,自动机后退到位速度不大于2.5m/s。即使后退不到位,在30mm以内也不影响机构动作。在严酷的环境条件下射击,则用大气孔(Ø4.2),给予足够的能量克服风沙、严寒、污垢造成的过大阻力,保证自动机可靠工作。在发射枪榴弹时,为使全部燃气能量作用于榴弹发射,需关闭气孔,自动机不能运动。


  56式冲锋枪没有气孔调节装置,只有一级大气孔(Ø4.5),射击时自始至终猛烈撞击,虽然保证动作可靠,但影响了射击精度和全枪寿命。81式步枪导气系统结构简单,装卸也很方便。活塞与调节塞先套在一起,再装入导气箍,卸下时也是一同向后取出。调节塞的大、小气孔定位是靠上护盖衬管,起到弹簧片的作用而实现的,简单可靠、一件多用。调节塞变换时, 利用弹壳底部的底缘插入调节塞上的T形槽,搬动弹壳使调节塞T形槽对准0(闭气)、1(小气孔)、2(大气孔)。这种调节方法避免了需用专门工具调节的麻烦。在战场上,需要调气孔时,士兵可以随时进行。大量射弹后调气孔也不会烫手。


  81式步枪导气系统的缺陷是对于导气箍、调节塞、活塞三者之间的配合间隙要求较严。间隙过小,则不灵活;间隙过大则影响能量。自动机运动速度不够,即所谓对间隙敏感。所以,生产上要求严格控制配合间隙,使用中要正常擦拭,清除残渣,保证灵活。


  81式步枪的击发机构仍为56式冲锋枪的回转击锤,阻铁为挂钩形式,但比56冲的发射机更为简单。击锤、连发机、阻铁分别用三根完全相同的轴插在机匣上,三根轴用一个卡片固定在机匣上不能窜出,卡片再由快慢机来固定, 因此装卸分解发射机非常方便,不需任何专用工具,在战地现场即可分解结合。快慢机变换柄在机匣左侧,握把上方,“0”为保险,“1”为单发,“2”为连发,变换时用握住握把的右手拇指即可变换,迅速方便。但必须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操作,不能扣着扳机关保险,否则再打开保险时就成了连发状态(但又有多少人会扣着扳机关保险呢)。


  瞄准系统为柱形准星、表尺,缺口式照门。步枪瞄准基线长315mm,准星高40mm,表尺分划为1~5码。机枪瞄准基线长490mm,表尺分划为1~7码,其中6、7码时需用表尺板护翼上的缺口瞄准。表尺码高由表尺轮的多面轴变换定位。变换码高时,转动表尺轮或表尺限制轮来实现。左右手都可以装订表尺,表尺板两侧有表尺座的支耳保护,防止碰、压、损伤表尺板。


  56式冲锋枪和56半自动步枪的表尺外露,背枪时在衣服上很容易把表尺脊磨白,产生虚光影响瞄准。81式表尺缺口上面有一个护翼,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遮去了表尺脊反光,能更清晰的进行瞄准。由表尺护翼与表尺脊之间形成的条形槽与准星护圈构成快速瞄准系统,在紧急情况下,只须把表尺板的护翼槽对准准星护圈套上目标即可射击,既迅速又准确。


  表尺多面轴还有压住上护盖的作用。当表尺轮转到0码时,即可分解结合上护盖。为防止在转换表尺码高时,表尺轮误转到0码,上护盖自行分解,在表尺多面轴的另一端(左侧)有限制轮。当要分解上护盖时,须横向抽动表尺轮或表尺限制轮,才能转到0码。


  供弹具是钢板制成的弹匣或弹鼓,常规装备是步枪配备5个30发弹匣,机枪配备4个75发弹鼓,另有20发弹匣供平时执勤。步枪、机枪供弹具完全互换通用。


  75发快装弹鼓的结构是一个容弹的扁圆柱体,在圆周的一方安一个弹匣口部形状的出弹口。供弹时由装在弹鼓体内的涡卷弹簧带动拨轮转动,使枪弹沿弹鼓体内的螺旋轨道转动,依次送至出弹口被枪机推出弹鼓上膛击发。由于拨轮上的推弹器作用,弹鼓内的75发枪弹能够全部上膛射完。81式弹鼓比起俄罗斯的RPK弹鼓,其优点是装弹、退弹可快速进行。压一下涡卷弹簧旋钮,解脱涡卷簧,打开弹鼓盖,推弹器旋至最后位置,就可装弹。弹头朝下,向拨轮上的空位插放,不分先后次序,可以双手插放,也可两人同时插放,十分迅速。盖好弹鼓盖,旋紧涡卷簧,装到枪亡就可射击。平时,为保护弹鼓簧,可不必旋紧。当需要退出弹鼓内的枪弹时,只需解脱弹鼓簧,打开弹鼓盖,翻一下弹鼓就可把枪弹倒出来。因此81式快装弹鼓在国外也很受欣赏,并出口到美国,被民间市场上用于各种AK步枪的供弹具。


  81式有空仓挂机机构,当弹匣内枪弹打光时,枪机自行停在后边,便于射手及时更换弹匣并装填上膛。轻机枪上设有同样的挂机机构,当使用弹匣射击时,能起空仓挂机作用;当用弹鼓射击时,不起挂机作用,但机枪持续火力强,枪管升温高,因此81式轻机枪可利用战斗间隙时手动挂机,加速枪管冷却,以弥补不能快速更换枪管的缺陷。射击时,需向后拉一下枪机,即可装填上膛继续射击。


  

81式的枪托、握把、上下护盖仍用楸木,这是由于当时掌握的工程塑料技术未能生产出合适的材料,所以仍用木材。折叠式枪托是用钢板冲压成型,两侧装塑料护板,便于贴腮、握持,托内装附件盒。折叠枪托没有木托手感好,但枪托可伸折,使枪短小,更为方便。所以大量装备的以折叠枪为主。81式折叠枪托伸开后,能自动补偿间隙,消除松动,便于提高射击精度。枪托尺寸符合一般战士的体形,上刺刀刺杀时也能牢固的握持。但不足之处是在枪托展开后,如果用力向右打击枪托就能自行折下,这个问题尚待调整结构尺寸予以解决。


  81式膛口装置有降噪、消焰和制退防跳作用,还兼作枪榴弹发射器。所以其外观上就是一个外径22mm、长125mm、固定在枪管上的枪榴弹发射器。发射器的导环分布在全长上,有良好的导向和闭气作用。发射榴弹时须关闭导气孔,使全部燃气能量都作用在枪榴弹上。枪榴弹自身带有表尺板。因为枪榴弹发射器的尺寸是国际通用的,所以使用范围比较广泛。由于要兼作榴弹发射器,受结构尺寸限制,前部内腔空间较小,不能完全起到消焰作用,所以81式步枪消除枪口焰要靠调整枪管上的导气孔中心与枪管中心之夹角来逐步实现的。这个夹角由90°、60°、40°、30°直到26°,射击时枪口火焰由大到小,至26°时火焰完全消失。


  56半自动步枪和后期改进的56式冲锋枪装三棱刺刀,不能折卸,只能折叠,而且只有单一刺杀功能,又增加了枪的附加重量。81式在研制初期,对于刺刀是否从枪上拿下来还经过一番争论。主张发扬刺刀见红的勇敢精神的人反对拿下来,但现代战争中拼刺的机会很少,尽管刺刀仍然需要,但要具有多种功能。最后的结论是:刺刀就是杀伤,装到枪上是刺刀,卸下来当匕首。所以81式的刺刀兼作匕首使用,但不具备其他功能。刺刀作一个独立部件,由刺刀、刀鞘、挂带组成。刀刃部分为剑形,长170mm,不开刃口。刺刀的两面有纵向加强突筋,突筋两边呈凹形血槽,表面镀乳白铬。刀柄为褐色塑料柄。刺刀全长300mm,重量0.22kg。刀鞘为军绿色塑料壳,重量0.072kg。该刀的钢度极好,虽说原设计不是多功能刺刀,但作战部队经常把该刺刀用于挖、刨、攀登,撬开罐头等。


  56式半自动步枪,虽然射击精度较好,但只能单发射击,弹仓容弹10发,不能更换弹匣,只能打完之后才可补充,火力不足的缺陷在79年自卫反击战中已经暴露出来。56式冲锋枪虽然火力猛、动作可靠,但单、连发射击精度差。81式自动步枪设计要求是同时代替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冲锋枪,把猛烈火力和射击精度结合起来。据装备了81式枪族的部队反映,该枪射击精度好。作战部队也反映,曾在一百多米的距离上,用两支81式自动步枪压制敌方碉堡的枪眼,使其无法开火。根据最初4年生产中抽枪进行精度验收试验纪录,统计127支枪,每支枪在100m卧姿有依托单发射击三靶,每靶20发,得出每支枪三靶平均R50。127支枪总平均R50=3.942cm。56式半自动步枪,统计10年的抽枪精度试验纪录,R50总平均=4.7cm。而56式冲锋枪生产技术条件规定R50≤6cm,实际上还难以达到。至于81式步枪的点射精度,在以上试验统计中(每季度抽试点射精度),24支枪平均70%密集界20.2×17.44(方向×高低cm)。同样,在最初几年生产81式轻机枪抽枪精度试验统计中,32支枪单发总平均R50=3.59cm,20支枪点射总平均70%密集界16.67×15.84(方向×高低cm)。


总体评价
  

81式枪族设计时,通过了严寒、酷暑、风沙、泅度江河、浸泡海水等严格条件的考验,经过部队装备作战的实践,故障极少。在研制阶段浸水试验就做了26次,早期曾经出现过早发火、发射枪榴弹时机匣盖脱落、表尺自动跳码等问题,但都经过改进得到解决,但防腐性能仍需改善。在大量生产中质量稳定,每次抽枪寿命试验,步枪在15,000发射弹过程中达到了无任何故障、无零部件裂纹、无任何功能失效的状况。


  81式步枪在简化结构方面富有成效,例如自动机、发射机、机匣等都比56式冲锋枪简单。以机匣为例,同样是冲铆机匣,81式机匣的刚度、强度、制造工艺要好得多。机匣体由厚度1.5mm 50钢板冲压而成,盒形断面,形状简单,两侧突出大筋增加了刚度,前部与节套铆接,中部有中衬铁支撑,后部有尾座固定,机匣的刚度、强度得到保证,使用和生产中没有变形。机匣的导轨、创造性的只用一层,在机匣体冲压时形成,取消了一般枪机匣上均具有的下导轨,方便了生产。


  81式步枪忽视了结构的先进性,新材料、新工艺也不多,未要求安装光学瞄准具。连外观造型也没有独自的特点,有时国外就称其为81式AK,甚至影响了外贸出口。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是有其历史背景的,因为在论证时已经给81式枪族定了位,就是一种“过渡性武器”,不需要更多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投入,只要求能够较快的试制投产,要对原有产品有较好的工艺经济性和继承性。经过近10年的生产考核,在当时工艺、技术、设备落后的条件下,能够满足大批量生产并保证稳定的质量要求。设计上固然未能采用更多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但其工艺经济性也是个符合中国国情的优点。


81式自动步枪性能数据
  口径:7.62mm 钢芯子弹


  初速:750m/s


  理论射速:600 - 750发 /分


  枪重:3.4Kg/3.5Kg


  枪长:955mm(81)/730mm(81-1)


  弹匣容量:30


  有效射程:400m (弹头飞行到400M仍可以穿透A3钢板8毫米。松土层40厘米)


  2000m内弹头具有杀伤力

----------
63式7.62毫米自动步枪

 63式自动步枪把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冲锋枪有机地揉合在一起,取长补短,实现了以步枪性能为主兼有冲锋枪性能的要求,达到了提高射击精度,保证可靠性,增强火力、减轻质量的目标。而且结构简单、易于操作训练,适合我军已经非常熟悉的勤务要领。大部分构件相似或相同于56式武器,易于生产。

  63式自动步枪是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支步枪,深受56式武器的影响,它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为我国步枪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在我国步枪发展的历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其特点为:

  (1)提高射击精度

  借用56式半自动步枪枪管,保持其长度和制造精度,相应瞄准基线也较长。

  自动机对射击精度影响极大,为此作了重点设计。要保证枪机运动的平稳性,需加长机框导轨长度并限制与机匣导轨的配合间隙,使机框复进到位有良好的导入性,确保每次闭锁状态一致。同时要尽量使自动机质心与全枪质心接近,以减小运动件前后撞击产生的动力偶。

  另外采用准直枪托,并改善其颈部和前部下面的形状,便于射击时握枪。

  以上主要措施提高了单、点精度,100米单发弹着点散布约4.5厘米,点射70%密集界:方向×高低为20×20厘米,比56式冲锋枪有明显提高。

  (2)保证机构动作可靠性

  自动步枪的射击精度、可靠性、寿命、质量等指标要求都非常严格,为之采取的技术措施往往互相制约,有时甚至发生矛盾。而在63式自动步枪设计中得到了统一、协调。其主要措施就是在国内步枪上首创的采用导气孔调节塞(56式半自动步枪、冲锋枪均未设置)。调节塞上设大(Φ3.8毫米)、小(Φ2.5毫米)两个气孔。在正常条件下射击时用小气孔;在特殊条件下,如严寒、泥沙、泅渡江河等情况射击时则用大气孔。气孔调节也很方便,可在作战现场根据环境条件自行调节变换。

  自动机行程135毫米,较长的行程可使抛壳、压倒击锤、复进、供弹等动作更加协调。

  (3)首创了三棱刮刀式枪刺,提高了枪刺的强度、刚度和刺入深度。

  (4)可用专用弹夹(56式半自动步枪的弹夹)向装在自动步枪上的空弹匣压装20发枪弹,方便了空弹匣补充装。

  20世纪60年代,以美、苏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相继撤换了M14、CKC、FN等半自动步枪,取而代之的是以突击步枪为主的小口径班用枪族,小口径化、枪族化成为步枪发展的新潮流。

  63式自动步枪起步设计时,当时战术思想特别钟情于传统步枪,一再强调要突出步枪性能,着重在中、远距离上命中率高,接近距离上要敢于刺刀见红,再适当加强火力就够了。所以下达的战术要求是以步枪性能为主兼有冲锋枪性能。因而设计定型的63式自动步枪除了可以连发射击,配装20发枪弹的弹匣以外,几乎与半自动步枪完全一样。经过20多年后到70年代末期,世界形势发生了变化,战术思想也发生了变化,认为阵地攻防战的机会不多了,而战争的突然性、近战性、猛烈性、隐蔽性增强了。所以对步兵单人武器的要求是火力猛、命中率高、机动性好、动作可靠。这时,强烈呼唤的是突击步枪。

    爱别离:63式的撤装

  当年63式步枪有可能成为继56式半自动步枪之后全面装备我军的一种新型武器,而且当时在与某大国接壤的边境驻军已经开始换装63式自动步枪,并且获得了好评。但是就在准备大批量生产换装的时候,文革开始了。文革对军工领域的冲击也影响了63式步枪的生产质量,主要是当时要求的产量是实际生产能力的数倍,而工厂为了达到生产数量,则“萝卜快了不洗泥”,简化、改进工艺近百项,使生产出的63式自动步枪在部队使用过程中故障频出,甚至发生了向后喷火、机匣盖崩飞伤人致残事件,更谈不上精度和火力持续性。当时部队中“还我半自动”的呼声日渐高涨。

  63式自动步枪在使用中出现的严重问题引起了工厂和领导机关的高度重视。工厂成立了攻关小组,在部门领导和科技人员的积极参与下,于1971年4月展开了技术攻关大会战。针对当时出现的主要问题,做了一些修改。很快,工厂拿出了改进后的样枪,上级领导表示非常满意,当即下令按该样枪规格生产。可是又由于环境所致,产品图又是被多次任意更改,生产秩序混乱,人心涣散,按原枪进行批量生产谈何容易。在这样的情况下,1978年,63式不得不暂时停产并从部队撤装  70年代末,在我国的自卫反击战中,参战部队普遍反映,当时装备的56式半自动步枪火力持续性不强,56式冲锋枪数量不够,急需应急装备部分高精度自动武器。这时,一些库存的63式和完整的63式生产线再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军工科技、生产人员重新启动生产线,在标准型63式的基础之上对弹匣接口、复进簧材料、枪机进行了改进,具体方法为:

  (1) 改进弹匣接口尺寸、卡笋,使63式能使用“五星”20发弹匣及56/56-1冲锋枪的弹匣。
  (2) 复进簧选用优质线材缠制,增加强度。
  (3) 减小枪机公差,强化击针处理。

  紧急换装参战部队后,部队反映这种改进后的63式精度可以与56式半自动步枪相比,火力持续性与56式冲锋枪没有差异,在搜索扫荡敌人的战斗中,曾经有两支改进后的 63式步枪(使用56式冲锋枪弹匣)在300m距离上采用短点射交替射击,20分钟内击毙击伤敌6个机枪手,封锁住敌军隐蔽洞口火力点,迫敌无法开火,掩护其他战友冲锋并俘获洞内残敌的战例。美中不足的是,枪身显得过长,在丛林地带作战时,容易勾挂树枝等物,而且在使用56冲锋枪弹匣时,弹匣有松动脱落的现象发生。


-------
56式半自动步枪
提起国产1956年式7.62mm半自动步枪(下文简称56式半自动步枪),广大轻兵器爱好者一定不会感到陌生。但对于这个"老朋友",我们对它的了解是否真的透彻了呢?本文试图展示一个立体的"56式半自动步枪",让读者全方位地了解这支仍时常现身的"长青"步枪。

56式半自动步枪的原型是苏联著名枪械设计师谢.加.西蒙诺夫设计的SKS45型半自动步枪(下文简称SKS)。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6月由徐向前总参谋长率军事代表团访问苏联,争取苏方对我国防建设给予援助。经艰苦谈判,苏联同意提供包括SKS在内的8种轻武器技术资料,并在当年9月发往中国。在苏联技术顾问的指导下,SKS于1956年仿制成功,定名为"1956年式7.62mm半自动步枪"。该枪列装部队后,与56式冲锋枪、56式班用轻机枪一起成为当时我军班组武器的支柱。由于这3种枪械均使用56式步枪弹(仿自苏联M1943弹),因此实现了我军班组武器弹药通用,极大地方便了后勤补给和战场作战,装备部队以后受到广大指战员一致好评。



------
56式7.62毫米自动步枪

56式7.62毫米自动步枪是仿制前苏联AK-47型7.62毫米自动步枪的产品,1956年生产定型,1963年改型56-1式,1980年改型56-2式,1991年改型QBZ56C式。是我国生产和装备量最大的自动步枪,至今仍在装备部队。


  该枪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枪机回转式刚性闭锁,击锤回转式击发机构;通过变换快慢机位置可分别实现单发、连发和保险状态。


---------
53式7.62毫米步骑枪

53式7.62毫米步骑枪是仿制前苏联1944年式骑枪,是解放军装备的第一种制式步枪。该枪是枪机直动、回转闭锁的手动单发射击步枪。

中国人一般称呼莫辛-纳甘步枪为水连珠,这种步枪中国的时间很早,最早可以延伸到1900年的义和团时期,后来的日俄战争和十月革命都使中国得到不少水连珠步枪,苏联政府也曾先后向孙中山、冯玉祥、蒋介石等援助过水连珠步枪。这些步枪在国民革命、北伐和抗日战争中都出过力。例如在1939年中国就订购了5万支步枪,连同其他定购的苏联装备,武装了20个国民党军苏械师,其中就有第74军。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