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核动力的应用

(2009-10-12 12:40:46) 下一个

1.核动力的应用

自从地球上第一次出现人类以来,人类为了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一直在为扩大能源,提高自己驾驭大自然的能力而斗争。为此,人们曾经利用过大自然所给予的各种动力资源,从最初依*自己的体力,发展到利用畜力、水力、风力和木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等。

  然而,所有这一切能源,它们都离不开太阳能。太阳能是由于太阳上的大量氢核在极高的温度下,聚变为氦核时所释放的巨大的聚变能,并在其周围形成一圈强烈的热扰动,并以热辐射能照射到各个星球上,其中的很小一部分照射到地球表面,仅此已足以使地球上的各种生物繁殖生长。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空气中的碳、氢、氧、氮合成为有机物,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在植物中。而牛马等家畜吃了青草,身体内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变成为人类可以利用的畜力;同样,人食用了蔬菜、水果和肉类等食物后,就可形成能劳动的体力。

  另外,太阳光的热能使海洋里的水蒸发,形成天空中的云。云在大自然的作用下,以降雨的形式在高山上形成瀑布或在水库中把能量储存起来,经开发后由水轮发电机组转变为电能输送出去加以利用。还有,因大自然的变迁可把大量有机物质和森林等深埋在地层内,天长日久后形成石油和煤炭,及天然气等有用的动力资源。

  多少年来,人类就是利用太阳能所形成的动力资源,推动着生产力向前发展,并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使得人们对动力资源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大。特别是一切现代化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国防和科技等都需要大量的能源,才能维持其高速度发展。

  人口的增长和能源的消耗量基本上是正比关系,而随着人口的增长,能源的消耗量飞快地增加。人口50年翻一番,而能源消耗,从1956~1970年相隔15年就增加了一倍多。当然,各国的消耗量和其工业发达的程度有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一个美国或加拿大公民每年耗能8.4吨石油。而这两国的人口只占世界总人口的6%,耗能却占了31.3%;相反,占世界人口10%的非洲人,耗能只占2%,平均每人只消耗0.31吨石油,远小于世界平均值每人1.6吨。

  由此设想,如果全世界每一个公民都能享受到像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消耗量,那么即使人口的净增长率为“零”,其能源的消耗量也要猛增五倍。如按煤和石油的发热量进行计算,可得每吨石油相当于1.4吨煤的发热量,则每年要消耗450亿吨煤。而地球上已查明的有开采价值的煤炭储藏量为13000亿吨,这样不到 30年就将开采完。另外,加上石油的储藏量也只能增加十年的开采量,也就是说40年左右就要用完。

  当然,人们还可采取其它种种措施,如开发水力、风力、太阳能等。但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大约每秒钟增加一人),生活对能源的需求仍将不断扩大。按保守的估计,即保持原有的耗能水平,那么煤的开采只能维持200年,而石油和天然气则更短,为50年左右。这就好像一个人只从银行取款,而没有新款存进去一样,总有一天要取完。为此,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那些动力资源贫乏的那些国家,都在寻找开发新能源的途径。而1939年巨大的核裂变能的发现,立即引起了各国能源专家的重视。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特定环境,核能末被和平利用,而首先用于军事目的。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苏、英、法等国都成立了利用核能的工业部门,大力发展和推广核能的应用。其实人们早在蒸汽机时代,就知道把热能转换成电能为人类服务。而核裂变能它也是以热能的形式出现的,只要把这些热量传递出来,就能对核能加以利用。

  核能只能在特定的反应堆内释放,首先转换成热能,然后通过蒸汽透平带动发电机组转换成对人类特别有用并能方便传送的电能,这就是核发电站的设想。原子能电站通过铀235核裂变链式反应可释放出巨大的热能,然后由载热剂(如水或二氧化碳气体等)把热量带到热交换器,把热量交换后,由主泵把载热剂送回到堆内。在热交换器内产生的蒸汽被送入了透平车间,推动蒸汽透平转动的同时带动发电机组,最后变成电能输送出去。

  由于美国在核能发展方面的有利条件,使得它早在1950年就曾利用核能进行发电的尝试。那是建造在布鲁克海文实验室的一个实验性核动力堆,电功率为3万千瓦,用天然铀作燃料,石墨作慢化剂,反应堆的芯部通入空气进行冷却,然后将被加热的空气引入热交换器,使水变成蒸汽,最后推动小型透平发电机组发电。另外在1951年12月20日,美国利用它的第一座生产钚的增殖反应堆的剩余热量来发电,电功率为100千瓦。

  虽然美国从五十年代初就开始研究和建造用于发电的各种类型的反应堆,但其真正的目的还是在于军事。1954年,美国建造的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举行了下水典礼,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而世界上第一个使用核燃料把核能用来发电的核动力反应堆是在苏联首先建成的。这个核电站是在1954年6月27日开始正式运转发电的,它的电功率为5000千瓦。所用的核燃料是一种低浓缩铀,铀235占5%。慢化剂和反射层均用纯石墨砌块,反应堆内插有128根铀棒,铀的总装量为550公斤,每昼夜铀235的消耗量为30克。而英国第一座用气体冷却的动力堆的核发电容量为50000千瓦,它是在1956年5月英国的卡德霍尔建成投入运行的,可供30万人口的城市需要。同年美国在希平港建成了一号压水堆型核电站,其发电容量为60000千瓦。

  随着核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核动力被广泛地用于各种舰艇和船只,并出现了许多种堆型,其中主要有,轻水堆、石墨气冷堆和重水堆。到1977年6月底,在已投产的核电站中,压水堆和沸水堆统称为轻水堆,比重约占81%,而在新建的核电站中,轻水堆的比重高达94%。核电站的总容量反从1976年的一亿千瓦到1980年为1.7亿千瓦,而1985年可达4亿千瓦。另外,从世界总能源的消耗量中看出,核能所占的比重从1976年的0.3%到1980年的3%增长了10倍。到1978年12月为止,世界上拥有反应堆的国家,已达几十个国家,而拥有大型核电站的国家也有十几个,功率从30万、40万、60万和90 万千瓦,一直到100万,130万千瓦的核电站都相继投入了运行。

  目前世界上美国所拥有的核发电站最多,其次是苏联,而日本和法国的核发电也发展很快,而西德和英国的核发电容量则达几千万千瓦,就是印度的核发电容量1980年也为270万千瓦。核能源将成为—种普通的常规能源,它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能源之一。


2.核动力技术能用在大型民用船只上吗?
核动力技术通常用在军事上,用在航空母舰和大型潜艇上,其功效和传统的相比有着很大的优越性。为什么不能把它转到民用上,转到大型的货轮、邮轮上?甚至小型化,转到一般交通工具上?
  我们分析一下军转民究竟存在那些障碍:
  1.核扩散的问题
  核动力在技术上是领先的技术,掌握这种技术毕竟只是几个少数国家的专利,可以保持对别国的优势。况且军用船只本身具有防范能力,不易被第三国所劫持。如果民用了,可能导致更多国家掌握这种技术,从而导致核扩散,会导致民用转军用。而且,劫持一艘民用的货轮或邮轮的概率比较高,其安全性就不会得到保证。
  2.政治、军事的价值要大于经济价值
  核动力在大型民用船只上的运用,不存在技术和经济上的问题。从技术上,大型民用船只的空间更大,经济上成本更低,经济价值要大。也就是说,核动力真正的用途是在这大型民用船只。如果所有的船只都使用了核动力,不论是经济价值,还是环保价值,都是不可估量的。如果核动力技术小型化,在所有的交通工具上包括汽车上能采用,在能源上将是多大的价值。
  那为什么不加以利用呢?很显然是军事价值要大于经济价值,军事上保持优势比经济上价值要大得多,军事的优势可以转化为政治的优势,因此经济上的价值要让位于政治和军事。而什么时候经济价值提升,要取决于核动力技术的领先优势能保持多久,一旦核动力技术被广泛的使用或不神秘了,军转民就不成为问题了。此时,劫持船只获得技术也没有意思了。
   军用还是民用,本来不存在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当年的喷气式飞机,雷达等就是军转民的典型事例。在今天看来还是军事机密的问题,在若干年后可能不再是问题,要根据政治和军事的形势而改变,可以说军用转民用也应该只是时间问题。
3.

中国核潜艇研制历程

1958年6月,国防部聂荣臻元帅办公室。一份外军情报汇总和几则外国电讯放在办公桌上。


  聂荣臻元帅认真地读着。美国“ 鹦鹉螺”号核潜艇从1954年初下水,到1957年4月第一次更换燃料棒时为止,总航程达6万多海里,其间大部分是潜航,“鹦鹉螺”号仅消耗了几公斤铀;而常规潜艇航行同样的距离,要消耗大约8000吨燃油。运输这么多燃料需要217节油罐车,所组成的列车长达3.2公里,要耗费197万美元。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美国海军披露,“鹦鹉螺”号在历次演习中遭受了5000余次攻击。据推演,若是常规动力潜艇,它将被“击沉”至少300次以上,而动作迅速的“鹦鹉螺”号仅被“击中”3次。“鹦鹉螺”号展示了核潜艇的作战能力以及令人恐惧的隐蔽性和灵活性。


  核潜艇拥有绝对的报复力,有了绝对的报复力,国家才有绝对的安全。至少美国人是这么认为的。


  聂帅缓缓地把手中的情报放在桌上,久久不语。


  几天后,这些资料和一份聂帅亲自写的更详细的《关于开展研制导弹原子潜艇的报告》,送到了中南海菊香书屋。


  两天后,中共中央批准由海军副司令员罗舜初中将组织领导我国核潜艇研制工作,海军科学研究部部长于笑虹具体负责。审批速度之快,出人意料。


  首批核潜艇研制人员集结了各科专家共29名,这都是全国潜艇和舰船方面的精英。那时,别说核动力潜艇,就是核物理方面的人才也没几个。那时的资料非常少,能见到的国外核潜艇资料,只有公开发行的《简氏防务年鉴》上几张模糊不清的照片,以及一件我外交人员从国外带回来的核潜艇儿童玩具。玩具很逼真,听说这种玩具在市场上很快就不销售了,因为美国中央情报局认为它泄密。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对中国海军建设提供过不少帮助,但在核潜艇研制上,苏联军方始终守口如瓶。


  1959年国庆节,赫鲁晓夫率团访华。毛泽东当面向他客气地提出希望帮助中国研制核潜艇。赫鲁晓夫傲慢地说:“核潜艇技术复杂,价格昂贵,你们搞不了!你们也不用搞,苏联海军有这种武器,同样可以保卫你们。”


  这句话深深地伤害了毛泽东的民族自尊心,当初苏联向中国提出建立“联合舰队”意图控制中国海军时,毛泽东就曾愤怒地对苏联驻华大使尤金说:“连半个指头都不行!”他气呼呼地对这个当时最重要的盟友说:“要是这样,你们把中国所有海岸线都拿去好了,我们总要有自己的舰队。”毛泽东没有再发火,他冷冷地回答了赫鲁晓夫:核潜艇研制,我们自己试!


  不久,一句名言便传遍了部队、院校和全国的相关科研单位——毛泽东事后愤愤地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这是一个响当当的誓言,是一个不可摧毁的信念。它代表了那一代人的雄心壮志!也符合开国第一代领导人的性格特征和思维方式,对他们来说,无论任何时候,民族尊严永远是第一位的,在跪着生和站着死之间,中国共产党只会选择后者。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然而,研制核潜艇的道路上布满荆棘。1960年初,二机部组建反应堆研究室,开始核动力研究;海军和一机部共同组建核潜艇总体研究室,负责总体设计、研制和任务的安排落实。


  老军工专家武杰回忆:我被分配到修造部“造船技术研究室”工作,负责核潜艇总体设计,由修造部薛宗华副部长兼任主任。这在当时海军里是“天字第一号”的绝密工程,连海司直属机关的负责人也不知道。有位负责人在海直机关的一次内部会议上谈工作时,无意中讲出了我国第一艘核潜艇的代号,其实仅仅是个代号,其他的什么也没讲,但这也捅了大娄子,立刻被免职。


  聂荣臻签发“尚方宝剑”


  当时的核潜艇设计完全是“纸上谈兵”,因为就是白纸一张,什么也没有。我们去参观过由苏联援建的我国第一座试验反应堆,可到那儿一看,我才发现,那样的反应堆根本就不能上艇。核潜艇武备也没有,当时我们仿制苏联导弹的工作才刚刚开始。鱼雷更不用说,别看鱼雷是老兵器,但制造难度相当大,现在世界上能独立设计制造鱼雷的国家连十个也超不出去,远比能造导弹的国家少得多。另外潜艇的通讯、导航都是空白。


  由于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再加上苏联撤走专家,使我们没有力量同时支撑原子弹、导弹与核潜艇三个大摊子。严峻形势下,中共中央决定集中力量先搞“两弹”,核潜艇研制工作暂停。核潜艇工程开始进入冬眠期。


  1965年3月20日,周恩来亲自主持召开会议,宣布核潜艇研制重新上马。701所所长陈佑铭奉国防部第七研究院(简称“七院”)院长于笑虹将军之命,从外地赶到北京报到,担任09工程(即核潜艇工程)办公室主任。但谁都没有想到,正当研制工作突破重重难关进入攻坚阶段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967年1月全国性的“夺权”风暴以后,船舶工业各工厂、科研单位普遍陷入瘫痪状态。核燃料工厂发生了严重的武斗,核潜艇反应堆燃料棒的生产被迫中断。1967年6月25日,有关核潜艇的秘密会议在北京民族饭店召开,来自全国各地核潜艇研制单位的 300多位厂长、所长、党委书记及专家、技术人员等,济济一堂。他们中很多人是从批斗会场赶来的。9时多,聂荣臻在国防科委副主任刘华清的陪同下,气宇轩昂地走进会场。很长时间没穿军装的聂荣臻元帅特意穿上一身崭新的军服,显得更加威风凛凛。元帅的话掷地有声:核潜艇工程是关系着国家安危大计的重要工程。这一工程是毛主席亲自批准的,是党中央集体研究决定的。任何人都不准以任何理由冲击研究院、所、生产车间,不准以任何借口停工、停产!这项工程,不能等!不准停!必须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


  聂荣臻会后又签发了一份《特别公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军委发出的第一个“特别公函”,要求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影响核潜艇研制工作。这是一把“尚方宝剑”啊,是中央军委给核潜艇工程第一线的组织者和指挥者的最大支持!


  所有被迫停产的工厂、科研所都逐步恢复了工作。核潜艇技术工艺复杂,一艘核潜艇就是一座浮动的海上科学城。一艘核潜艇的发电量可以满足一座中等城市的照明用电。据统计,建造第一艘核潜艇所需的材料有1300多个规格品种,装艇设备、仪表和附件有 2600多项、4.6万多台件,电缆300多种、总长达90余公里,管材270多种、总长30余公里。参与这些材料设备的研究、设计、试验、试制和生产的计有2000多家工厂,协作规模之大在中国造船和军工史上都是空前的。


  美国人折腾十多年的难题,中国人几年就拿下


  核潜艇工程的核动力装置由核动力研究所负责研制,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是彭湃烈士的儿子彭士禄。


  在核潜艇被迫下马的两年间,彭士禄综合同行们的正确意见,提出核动力研究不能只凭一腔热情蛮干,稳妥第一,最好先搞一个陆地模拟堆,充分研究改进后,再安装到潜艇里去。不久,主持核反应堆总体设计的核动力专家彭士禄与数十名设计人员,被秘密地集中到一个海岛,“全封闭”地向核动力装置设计发起最后“冲刺”。反应堆试验终于如期达到预定要求。共和国核潜艇的龙头工程终于被攻克了。船用核反应堆的神秘面纱被掀开了,美国人折腾了十多年的难题,中国人几年就拿下了。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中国有了船用核反应堆,但如何将它变成潜艇的中枢,却茫然无所知。


  核潜艇总体所所长夏桐与总设计师黄旭华为此事一起商量了很久。有一次,黄旭华突然冒出的一句话提醒了他,“听说国外有一种核潜艇玩具太逼真了,美国都不让卖了”。对啊,夏桐猛地想起,我们闭门造车在这里空想管什么用,难道就不能先造一个“超级玩具”,然后再在实践中逐步修改完善?夏桐的一个奇想引出了做一个1∶1的核潜艇模型的大工程。颇为有趣的是,一时间研制部门中最为忙碌的竟是几个木匠,他们都是通过最严格的政审和技术考核筛选出来的,即便不是鲁班再世,也是诸葛重生。核潜艇的模型完全是按1∶1的比例用木头制作的,它有着逼真的五脏六腑,甚至连里面的电话也是木头造的,宛如一个超级大玩具。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做法是加快核潜艇研制步伐较为关键的转折。


  1970年7月18日,核潜艇动力装置在“三线”某地进行了陆上模拟堆起堆试验。1970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诞辰纪念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新中国海军装备的“头生宝贝”——攻击型鱼雷核潜艇就在这样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下水了。


  从此,人民海军装备发展的历史又揭开了新的一页。新中国海军的潜艇真正姓“潜”了.



4中国093核潜艇威力无与伦比性能赶上西方

二十一世纪属于海洋的世界,而核潜艇更成了大国战略的重要支柱。潜艇,第一次世界大战初上战场便让人们充分领教了其作战威力,二次世界大战,潜艇作为海战的重要力量,曾直接影响了整个战局的走向。而今,潜艇已成为各国海军争相发展的武器,其中核潜艇则是大国海军的必然装备。我们知道,由于潜艇以隐蔽性见长,所以反潜、反舰、封锁、对地攻击成为潜艇的四大主要任务。攻击型核潜艇由于活动范围大、攻击能力强、隐身性好,历来是美、俄、英、法等国海军潜艇发展的重点。为了在 2l世纪初继续保持水下优势,这些国家已开始了新一代攻击型核潜艇的研制和建造工作。

 

综观美国攻击型核潜艇发展,其海军产量最多(62艘)的“洛杉矶”级核潜艇,已退役10多艘。到2016年,“洛杉矶”级的艇龄将全部超过30年。为使攻击型核潜艇的数量始终保持在50艘到75艘,美军计划到2020年建成30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去年美国通用电气船舶公司正式向美国海军交付“新罕布什尔”号核动力攻击潜艇,该潜艇的交付时间比原计划提前了8个月。据称,在已有的4艘“弗吉尼亚”级核攻击潜艇中,作为同级潜艇的最新型号的“新罕布什尔 ”核动力攻击潜艇是美国乃至世界上最先进的攻击型核潜艇,“十年之内无敌手”让美国海军的战力得到了相当大的提升。

再看俄罗斯,俄罗斯海军经历10多年的大裁军后,可用的攻击型核潜艇已从冷战时期的上百艘锐减到现在的20多艘,其主力--“台风”级仅有6艘。尽快夺回战略核潜艇的优势,已成为俄海军的既定目标,为满足本国拥有一支战力强悍的远洋海军的需求,1993年开始进入了紧张的建造阶段。然而,由于经费方面的原因,第一艘“北德文斯克”级潜艇的建造断断续续进行了整整7年,2000年总算完工下水。该型核潜艇的噪音度比971型“鲨鱼”级核潜艇还低,是世界当今最先进的核潜艇之一。而去年由俄罗斯远东的阿穆尔船厂交付使用的。“阿库拉”II级Nerpa攻击型核潜艇,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安静,攻击性最强核潜艇。与此同时,新一级的多功能潜艇“北德文斯克”级正在Sevmash船厂建造。改核潜艇能搭载机动性高的超音速巡航导弹,“可用于打击对俄罗斯安全构成直接威胁的敌方航空母舰”。

 

对英国和法国来说,战略核潜艇的发展与运用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比美国和俄罗斯逊色多少,只是在数量和某些性能上有较大的差距。众所周知,由于美国和俄罗斯都要建立一支生存能力强、攻防兼备、核常并容、足够有效的战略核力量,因此它们对于“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原则奉若神明。英法则不同,出于战略威慑的不同需要,尤其是从本国综合实力和地理条件因素考虑,英国已把100%的战略核力量放到了水下,也就是所有的弹道导弹都被安置到战略核潜艇上。而法国现今也有 80%为海基核力量,且这一趋势还将加大。到2010年前后,法国海基核力量将承担90%以上的核威慑和核反击任务。

 

英国海军现有4艘“快速”级攻击型核潜艇,且服役期都已超过20年,已全部退役。而现役的7艘“特拉法尔加”级攻击型核潜艇中,有3艘也将于2015年退役。为保持核潜艇部队的规模,英军继续订购了多艘新型的“机敏”级核潜艇。

法国海军目前拥有6艘“红宝石”级攻击型核潜艇,有4艘将在2010年前后退役。为替换它们,法国按计划开始建造6艘“梭鱼”级核潜艇,它们将于2013年~2022年间交付使用,服役到2050年~2060年。

 

法国海军新一代“梭鱼”级攻击型核潜艇将采用法“凯旋”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很多先进技术,战术技术性能与法现役攻击型核潜艇相比有较大提高。艇上武备包括重型鱼雷、新型潜射超声速反舰导弹和对地攻击巡航导弹。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同时拥有和有能力自主开发常规潜艇和核潜艇的五个国家之一,在“空、潜、快”的建军方针指导下,潜艇建设受到海军的特别重视,在我国海军武备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093核攻击潜艇是中国目前服役的核动力攻击潜艇,主要设计任务为:反潜并为弹道导弹核潜艇保驾护航,主要武器为四管 533毫米鱼雷发射装置,可发射各式鱼雷和潜射反舰导弹;次任务为反水面舰艇/地面目标,可搭载发射远程超音速反舰导弹(AShM)和攻地导弹 (SLCM),精准布雷(GPS导航),电子对抗。潜艇中部的16座垂直发射筒可水下发射超音速反舰巡航导弹。093型核潜艇是中国海军第二代核动力攻击潜艇,已取代5艘陈旧过时、噪音巨大的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091型核潜艇(汉级)。应该说:093的服役使我国海军具备了一定的远洋水下攻击能力。

 

众所周知,目前正在发展攻击核潜艇,都普遍装备了巡航导弹垂直发射系统,而巡航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可使潜艇具备对地对舰的远距饱和攻击能力,尤其俄罗斯的奥斯卡级装备了射程达550公里的超音速反舰导弹,可谓航母的克星。与之相比,我国目前服役的093型攻击型核潜艇,仍然没有按装巡航导弹垂直发射系统,但是具备从鱼雷管发射巡航导弹的能力,主要武器包括16枚潜射反舰巡航导弹,目前已配备了红鸟3 (潜射)型(HN-3B),其射程介于2000至3000公里。速度0.9马赫,巡航高度10至8000米。全重1400公斤。制导精度 2M+/-30%,红鸟的性能与美国的战斧相近,但规格比美国的战斧要大一些。

 

许多军迷认为,中国的攻击核潜艇与上述4国比较相差悬殊,其实都有被误导的嫌疑。应该说,作为攻击型核潜艇,中国的093型具备了很多自己的特点, 093型的反应堆、消音瓦、推进机的技术在世界上都是领先的。其中,使用高温气冷核反应堆的至少10年内将只有中国一家,因此可以说,093型动力系统进入世界领先行列。她具有噪音小(100分贝之间),隐蔽性强(隐身),机动性大(连续巡航一万两千公里不用浮出水面),航速快,水下正常航速提高到 35-45节,最大航速突破50节,打破俄罗斯47节的潜艇水下航速记录。而093型排水量在8000吨之间,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093的抗沉性较好,储备浮力远远大于25%。

 

在反潜与防空自卫能力方面,装备了先进的阵列式无源声纳C4ISR系统。093型使用我国自行研制的军用加固型高速率主计算机,可以对全艇的所有分系统传来的信息(既C4ISR)进行快速处理,并作出敌情分析和攻击选择,然后回传给各分系统,有指挥员根据实际情况自由做出攻击选择。主要系统为:艇首中频主动攻击声纳,舷侧阵列被动侦听声纳,艇尾拖曳式被动搜索声纳,围壳内小型警戒雷达,CCD光电一体式侦搜系统等。这些探测设备里面,首推艇尾的拖曳式被动侦听声纳,这是093级核潜艇能胜任水下反潜的主要装备

 

尤其是要说的,093所配备的反舰巡航导弹红鸟3,该巡航导弹应该就是外界传说的中国对应航母舰队的杀手裥,其低空巡航突破隐蔽性好,加上潜射增加了巡航导弹突击的隐蔽性,在双保险的攻击下航母舰队的防御系统恐怕是防不胜防的。所以说,中国海军在目前目前没有航空母舰舰队的情况下,首选就是以水下应对水面,以攻击核潜艇对付航母舰队,这一战略方针的运用真正体现了中国的国情,而中国的攻击核潜艇由不得别人说好坏,只要看看美国对其的重视程度就知道,她的威力是无与伦比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