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到底是善还是恶”,这个问题是孟子提出来的,他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证据就是人都有恻隐之心,看见小孩子要掉到井里,任何人都会不自觉地怵然一惊,赶紧要去救他。但我听一些新闻报道说,恰恰有小孩落水而众多围观者见死不救的现象,他们的恻隐之心都到哪里去了呢?让我分析一下那众多围观者的心理。 要是让一个人单独面对落水者,他一定会产生恻隐之心,但那么多人在一起,恻隐之心就消失了。或者说,刚开始时有恻隐之心,但看到周围的人都无所谓,恻隐之心也就消失了。只要有一个人没有恻隐之心,就会影响周围的人都丧失恻隐之心,而不是周围那么多有恻隐之心的人来影响他。善一旦遇到恶,总是显得非常弱小。 那么,这些围观者中,第一个没有恻隐之心的人是谁呢?其实也说不上是谁。理论上可能存在“第一个”,现实中却没有。其实恻隐之心只能是昙花一现的东西,也许没有别人影响,也会自己丧失。谁又不喜欢恶作剧呢?只要想搞恶作剧,恻隐之心就自动丧失了。 所以说,孟子错了。恻隐之心绝不是人的天性,而是道德教化的结果。只有那个最自私的精子才能产生生命。做过父母的人都知道,儿童是非常自私的,他绝不会自己没吃饱而把好吃的留给父母。儿童也是最喜欢搞恶作剧的,最喜欢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哪怕是自己的亲人。儿童的所谓“善良”只是由于无知,决不是出于本性。倘若善良真是儿童的天性,孔融让梨就不会是典故了。只有接受后天的道德教育,人才会产生恻隐之心。即使有了恻隐之心,要变成真正的行动还要有条件。这样的恻隐之心一定不能损害自己的利益,一旦帮助别人同自身利益发生矛盾,恻隐之心就会消失。有恻隐之心,还要有帮助人的资本,一个乞丐不会对另一个乞丐产生恻隐之心,只有口袋里有了钱才能对乞丐产生恻隐之心。 我的下一个疑问是:那些围观者都没有被道德教化过吗?救救落水者也同他们的自身利益没有什么矛盾呀? 其实现在的中国人还真没受多少道德教化,现代的中国教育好像把德育抛弃了。中国的教育传统其实是以德育为中心的,孔子首先是个道德伦理学家,儒家学说教化了中国人两千多年,本世纪却把它们全都抛弃了。《四书五经》其实全都是道德课本,现在的人还有谁读过?即使都读过了也未必就有道德。教育灌输给人的道德观念,同人的自私本性比起来,总是软弱无力的。只是观看有人落水的好奇心,就足以使围观者丧失恻隐之心。自私是“生物人”的本能,道德是“社会人”的规则,生物人的力量总是比社会人要强大得多。 荀子否定了孟子的“性本善”,提出“性本恶”,他指出“性”就是人的生理本性,是人的肉体本能。个体的人只有求存、生殖、趋利避害的本能,只有利己的倾向,不含利他的因素,与道德理想是恰恰相悖的。但他认为人的本性是能够通过道德教化改造的。与“性”相对的是“伪”,“伪”就是思虑的长期积累,感官的习惯定势,一定的行为规范,这都是后天教化的结果。人间之所以有善行、善举、善人、善事、善心、善意,都是伪的结果,道德教育就是要化性为伪,有了伪才会有人类社会。 道德本来就是虚伪的。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谁能说得清楚?对一个人是善,对另一个人可能就是恶:对奴隶来说,善就是他的自由,对奴隶主来说,奴隶的自由就是恶;对富人来说,善就是要保存他的财产,对穷人来说,善就是劫富济贫──不同的阶级不同的人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来制定善恶的标准,以此形成自己的道德。道德不过是自私的幌子,或者说是集团的自私标准,其实也就没有善恶的标准,没有道德。既然如此,道德还有什么力量,还能感化谁呢? 道德是有悖论的。比方说,偷面包是道德的吗?当然不是。但一个将要饿死的人偷面包,还是不道德的吗?这时反而是不给要饿死的人面包吃,是不道德的。但是如果来了一群饥民,倘若把面包都拿出来给他们吃,那面包师自己也要饿死。这个时候谁道德谁不道德,有谁说得清楚?道德的核心的确也是利益问题,而只顾自己的利益恰恰又是不道德的,这就是道德的悖论,道德永远无法自圆其说。 我又看了《韩非子》,韩非恰好否定了道德,他甚至否定了人性。在他看来,人性没有善恶之分,人性就等于兽性。他认为人生来就是以自我为中心,而且永远只能以自我为中心。一旦利益冲突,人可以把一切至亲至爱者抛开,利益可以使骨肉离散,同室操戈,手足相残。历史上也的确是发生了无数这样的事情。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能是雇佣关系、交易关系、计算关系,对此不应该存在任何幻想。人性是不可改变的,恶可能慑于刑罚,而不可能得到改造,绝对不可能自觉向善。他说,慈母的千般感化,不足以使浪子回头,而官府的一纸布告,却足以使奸人敛迹。人性不仅不可改造,而且无需改造,政治家的一切举措,只是立足于防乱、防奸、防恶、防罪,都是立足于人性不变这个事实。文明的出路在于知其恶而反其恶,即强化人为性的办法,来压抑遏止人性,用兽性的专制来抑制人的兽性。他说,“夫虎所以服狗者,爪牙也”,“夫驯乌者断其下翎焉,断其下翎则必恃人而食,焉得不驯乎”。 他的意思是说,人也是动物,而且也只是动物。的确,人只不过是脑量最大的动物。他挖掘到了人性的最深处──动物本性。他比孟子、荀子要深刻得多。 但我还是不敢相信他的观点,我问自己:如果道德教化真的毫无作用,为什么儒家思想能取得正统地位?人们崇拜的是孔孟而不是韩非呀。 后来我想到,崇拜还不都是统治者炒出来的,外儒内法的实质就是要欺骗别人相信道德,而自己根本就不相信。《四书五经》只是用来愚民呀。编定《孝经》的唐玄宗恰恰干着扒灰的勾当,占了儿子的老婆,却还要儿子孝顺他,这就是他的道德。他们是要别人崇拜孔孟,而自己在内心里偷偷信仰的是韩非. ------------摘自青年文摘,作者:admin |
[打印] |
由大前两米张贴 @ 2008-08-18 19:55:03 (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