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幽默的谐音字

(2009-07-29 16:56:44) 下一个
 自从有了网络以后,谐音别字史无前例被广泛使用起来。电脑的超强纠错能力也无法阻止“错别”字的泛滥了。

  谐音别字被广大网友刻意使用着,并且作为一种正规语言的补充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网络中越来越灵动。它令无声的文字透出了语气和感情。

  前几天我接到一文友通过某论坛发给我的信息:“亲耐滴嘟嘟,感谢你给我报喜……”看到这两个明晃晃的错别字了吧?可是我看到后却觉得舒服,因为它把对方的感情表达得很恰当。首先:我和对方并不很熟悉,只是相互通过各自的文章有浅浅的了解,这是第一次正式对话。她称呼我“亲耐滴嘟嘟”有点戏谑,却又表达了她对我的好感。如果她直接称呼“亲爱的嘟嘟”,对于我们这第一次接触来说又似乎有点听起来过分的亲昵。“亲耐滴”透着好感,透着亲近,透着随和,却不虚假,不过分。表达恰到好处。

  谐音别字能准确表达出发言者调侃、戏谑的语气。比如,网友们经常用“滴”字来代替“地、的、得”等字。“你那样做是不好滴”、“这个问题是这样滴”等话语里面。一个“滴”字表达了一种温柔的语气,透过文字就可以看出对方出此言是以半玩笑半认真的态度来说的。如果直述“你那样做是不好的”“这个问题是这样的”就使人感觉到语气很生硬。“哈”是相声词。经常用做:哈哈笑,笑哈哈。在网络里常被用做语气词,两个人在网上聊天,一人问:“怎么半天不说话?和别人说话去了哈?”比“吗”字表达的委婉,调侃语气。

  还有一些被网友们用出灵气和幽默的谐音别字,可爱之极。英语“OH,MY GOD!” (哦,我的上帝!)被写成汉字“哦,买疙瘩”。Thank you 被写成汉字“三克油”。看到这几个调皮的错别字要表达的意思,是不是令人喷饭?这几年流行的小品语“你太有才了”被写成“你太有柴了”,比“你太有才了”还搞笑吧?“没有”也可以被表达得不那么僵硬无情,用“木有”来说就好了,笑着就把“没有”解决了。

  有一些人,平时在家没事喜欢写写小文,发发博客。被称为“坐家”。特贴切吧?通过一个谐音别字,还能表达出不同的人文特征。同样是“我”字。喜欢用“偶”来表达的多半是南方人吧?细腻纤巧。“俺”应该是中原人,厚道率直。“饿”是西北人,憨厚淳朴。

  文字是无声的,交流却需要各种语气。网络里用文字的交流成就了一大批谐音别字,它们让单纯使用文字交流的网民们享受着形象、幽默、生动的表达,文字的交流更加灵动而多姿多彩了。网络里的谐音别字还挺可爱。

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T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