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8月14日晚上,时任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在国庆群众大会上发表了出人意表的讲话。李光耀在讲话中指出,新加坡的男性大学毕业生若要他们的下一代像他们一样有所作为,就不应该愚昧地坚持选择教育程度和天资较低的女性为妻。这次讲话引起了很大反响。后来,人们称那次讲话为李光耀的“婚嫁大辩论”。促使李光耀决定发表那次“婚嫁大辩论”演讲的原因,是放在他桌上的那份新加坡1980年人口普查的分析报告。
生育“逆淘汰”
在李光耀看来,新加坡1980年人口普查的分析报告显示了两个令人堪忧的问题:首先,随着政府推行的“两个刚好”的计划生育政策,新加坡虽然已经把生育率降低了,却很不均等。教育程度越高的妇女,孩子越少;教育程度低的妇女,孩子越多。40岁以下没有教育资格的妇女,每人平均生育大约三个孩子,小学程度的妇女平均生育大约两个孩子,中学和高中程度的妇女平均大约生育一又三分之一个孩子,大学程度的妇女大约生育一又四分之一个孩子。一句话,新加坡的生育状态属于“逆淘汰”。
其次,新加坡的大学生一半左右是女性,其中将近三分之二“小姑独处”,未能嫁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新加坡的女性都选择与学历比她们高的男性结婚,这叫上嫁;男性则愿意娶比自己学历低的女性,这叫下娶。最后,高学历的女性往往嫁不出去。
对于这种失去平衡的婚姻与生育趋势,李光耀认为再也不能不闻不问,而应该迅速加以干预。他大声呼吁他们娶教育程度相等的女性为妻,也鼓励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生育两个或更多的子女。李光耀告诉那些只想找漂亮女人却不看女方能力的男士,如果按照这种标准找对象,难免所生小孩外貌像父亲,智商像母亲。相反,如果找一个与自己智商、能力相当的女士结婚,就可能生养出和自己一样优秀的小孩。李光耀的两个儿子听从了李光耀的劝告,所娶太太都与自己的智力相当,其子女的智商都在140分以上。
人非生而平等
李光耀相信有关科学研究得出的如下结论,人的智商和能力80%是天赋决定的。研究者曾到处寻找同卵双生的孪生子,不论年龄多大——20岁、30多岁或40多岁。他们检测这些孪生子的词汇、习惯和对颜色、食物、朋友等的好恶爱憎后得出如下结论:80%与天赋、遗传有关,另外20%与不同的环境、教养有关。这就是说,决定智商高低的主要因素不是后天环境,而是先天遗传。李光耀说,所有的宗教、道德、法律书籍都告诉人们,人人生而平等。但其实,人非生而平等,永远不可能。李光耀的上述观点无疑被批评为“政治上不正确”。李光耀回答说,他不关心政治上是否正确,他只关心实际上是否正确。
李光耀认为,不论是教人打高尔夫球,或是训练狗用鼻子嗅毒品,必须弄清楚的第一件事,就是那个人或那只狗是不是可造之材。曾有新加坡人把几条宠物狗送给训犬大队,希望把这些狗训练成会嗅毒品的狗。几天后,训犬大队把狗退了回来,说这些狗再训练三年也不行,因为它们不是那个种。李光耀说,人也是一样,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
日本会有好前途
1983年,新加坡曾派代表团到日本考察,研究他们在生育方面是否存在着与新加坡相同的问题。考察发现,现代日本根本就没有允许同类问题出现。
日本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受挫之后,通过自行彻底检讨,改变了许多东西:为什么自己体型过去那么矮小?因为缺少蛋白质。因此,他们吃蛋白质食物、喝鲜奶、吃许多牛肉。于是,他们终于有了更大的体型。为什么自己的双脚过去较短?因为他们常常蹲在地板上。于是,他们现在坐在椅子上,他们的脚终于长长了。考察日本,李光耀得出结论,日本人的智慧得分正越来越高。有人说,日本人会有一个好的前途,李光耀说,我一点儿也不怀疑。为什么李光耀会有这种认识呢?究其原因,有如下两个方面:
首先,日本人保持着优生的趋势。分析日本的人口替代率,会得到发人深省也是令人警醒的启示。在日本,大学毕业生的人口替代率是2.5,其他则是2。在日本,媒妁观念仍然根深蒂固。父母在媒人的帮助之下,并不是为孩子安排婚姻,而是认识他们的伙伴。如果他们都愿意的话,就可以结婚。
其次,日本人保持着优育的传统。这里所谓的优育的传统,就是男主外、女主内。女性在培养后代方面,有其先天的优势和能力。李光耀说,今天,人们仍然难有机会同包括高层女性执行人员在内的日本代表团举行会谈。女性在代表团中担任的是通译员。她们送茶待客,全是临时职员,而不是永久受雇。也许,她们允许永久受雇,但很少人会这么做。当她们结婚的时候,必须离职养育孩子,然后在孩子入学之后才重回岗位。这是一个明确的角色。在日本,只有20%的大学招收女生。其他有志向的女性,或她们有志向的父母,都进入教授现代语文、经济即着重家政的学院攻读,以便可以管理她们的丈夫和家庭。李光耀似乎并不排斥儒家“夫妇有别”的传统,甚至有条件地赞成日本保持儒家这方面传统的做法。因为女性的能力往往表现为“相夫教子”,而这其实也是最为重要的工作。
中国何以能崛起?
李光耀相信,华人比较聪明,例如,国际数学竞赛的金奖往往被中国人、新加坡华人获取。李光耀说,在古老的中国,成功的商人或朝廷命官,可以任意挑富商的女儿或最年轻貌美的村女,娶上六七房、八九房的妻妾,子女成群。贫穷愚昧的劳工等于被阉割,像野生动物群落中居于弱势而遭到放逐的雄师或公鹿,没有配偶,也没有机会传递基因。这样,就出现一个智力较高的人口群。
1978年,邓小平访问新加坡。当邓小平看到新加坡的建设成就的时候,很高兴。宴会中,他拿起酒杯,与当时的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碰杯。邓小平说:“恭喜你!新加坡曾是个很落后的地方,现在,却是个美丽的城市!”听到邓小平的夸赞,李光耀用华人惯有的谦虚回答说:“谢谢你,这是一个非常小的国家,容易管理。”听过回答,邓小平好像是向着对方,又似乎是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是啊,要是我管的是上海这么大地方就好了!”听到邓小平这句话,李光耀似乎不服气了。
李光耀告诉邓小平:“新加坡的华人大多是从中国大陆广东、福建来的那些家无寸土、目不识丁的苦力的后代,而中国大陆有的都是留守中原的达官贵人、文人学士、状元的后代,那样一些人在那儿开枝散叶,所以,没有什么新加坡能够做到的,中国做不到,或者说,不能做得更好!”讲到这里,邓小平沉默了,这个话题也就轻轻带了过去。
不过,李光耀后来回忆说:“邓小平没有忘记我的‘挑战’。他在1992年南巡时说,要借鉴新加坡,而且要比他们管得更好!”仔细分析,李光耀在说明“没有什么新加坡能够做到的,中国做不到,或者说,不能做得更好”的观点的时候,并没有从文化、制度等方面找原因,而仅仅是从人乃至于人的先天禀赋找原因,即中国大陆华人的先天禀赋要比新加坡华人的好。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李光耀之所以重视基因和优生,是因为他认为能否成才既取决于后天环境,更取决于天赋基因,而人才是赢取城市与城市、国家与国家之间竞争最重要的因素。李光耀在一次演讲中一字一句地引述了《管子》一书的如下观点:“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李光耀在解释一些地区和国家成功的原因时,总是把最终的根子落在人才上。例如,为什么中国香港在历经风雨打击之后总能站起来?是由于香港继承了英国留下的制度吗?制度固然重要,但英国的殖民地有55个之多。这些殖民地独立后大都继承了英国的法律制度,最终在经济上赶上甚至超过了西方的地方屈指可数。因此,制度不是决定因素。
李光耀说,自己是想了几十年之后才想明白,成就香港经济腾飞的关键因素还是人。中国20世纪上半叶国内战争的结局,造成大量人才涌入香港,“裹挟着大批来自中国最杰出的企业家、专业人士和知识分子。他们来自上海浙江江苏和广东。这些大陆精英形成了一个厚实的人才基础。”再加上一批敢于背井离乡和“较有创业精神和足智多谋的中国工人,他们携手把香港转变成世界最有活力的城市之一”。
台湾地区为什么能够经济腾飞?李光耀认为也是同样道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失败,原因并非缺乏人才,而是路线方针搞错了。退守台湾之后,国民党改正自己在大陆犯过的错误,“把1949年
以前治理中国多年的顶尖领导人才,都吸纳过去。他们的行政,加上美国的援助,改变了台湾”。李光耀说:“当这一切在1949年发生时,我还不了解人才的重要性,特别是创业人才,也未意识到这些训练有素的人才,正是改变社会、提升社会的酵母。”
有人乐观地预测,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李光耀肯定中国将在21世纪的世界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发挥越来越重大的影响,但是,他毫不犹豫地判断21世纪的领军国家仍然会是美国,理由是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多和最优秀的人才。当人们问到新加坡如何才能继续保持现有繁荣时,李光耀的回答是,这取决于能否一代又一代地找到最好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