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导师80岁生日学术研讨会记

(2025-09-21 17:36:35) 下一个

23年后,重返耶鲁参加庆祝导师里察德80岁生日学术研讨会,看见导师慈祥又俏皮的微笑, 拥抱过去同期的师兄师弟,走过当年熟悉的街道, 经过光顾过的中餐车摊位,兴奋, 温馨,反思,百感交集。记录一下体会和感受。

1.别害怕, 放轻松

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有他从小生活环境的烙印或者局限。作为一个从知识分子家庭走出来的乖乖女, 也承载了听话,守规矩,敬畏权威的特色。记得刚到实验室时,心里装的全是恐惧。害怕从病毒学跳到免疫学, 对免疫学从概念到技术的一窍不通, 害怕永远是实验室的最后一名, 浪费了里察德的信任,在优秀实验室学习的机会, 一事无成。是在里察德实验室的四年经历,让我逐渐变得无所畏惧。里察德实验室的成员都是来自不同的领域, 并非都是做免疫出身。更多共同的特点是做事情全身心投入的热情和对权威无所畏惧的松弛。 在实验室会上激烈讨论中,里察德营造了一个无畏权威的讨论氛围, 把关注点放在数据而非发言人的身份。记得一次在实验室会激辩中,一个博后在争辩中对里察德口无遮拦的说“你不能这样说”。 里察德像孩子一样反唇相讥“自由世界, 我可以随便说。(1.It’s a free world, I can say whatever I want.)。却从不以他的身份压人。学术界鱼龙混杂, 充斥一些重名重利的伪专家,里察德对此嗤之以鼻,曾满脸不屑地对我说“哼, 那些所谓的专家呀。。。Those so called expert!”。做科研的人大概没有人没有过文章被拒,科研基金申请被拒的经历。除了继续努力, 勇往直前, 没有害怕的空间。 里察德更以演唱一首“拒绝 (Rejected)“, 充满激情, 毫无畏惧的回应。真的, 他的无所畏惧, 勇往直前的精神, 又有谁会不被他感染呢?

2.专注

生日学术研讨会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张照片是里察德看鸟照,只见他全神灌注, 紧盯前方, 有一百二十分的专注度。 里察德实验室T-shirt写的是3F, 代表Focus(专注), Finish(完成), Find a job! 在里察德出色门生中, 也都有做事专注的特点。 虽然许多已是业界大佬,在研讨会中,仍专注听讲, 认真记录, 一丝不苟。  这个世界每个人成长环境,生活经历不同,世俗所谓的成功更不会一样。但是如果把不成功都归咎于外因就要谬之千里了。出色的专注力, 该是里察德成功要素之一。 Bill Clinton 总统胜选曾有“It’s the economy, stupid!”感言。 如果要找不成功的原因, 或许该说“It’s the focus, stupid!”. 我也要对自己说:你今天专注吗?

3.会做人, 会识人。 

我参加过两次里察德生日学术研讨会, 60岁 和80岁。 二十年前参会人就很多, 这次亦然。里察德实验室的前成员, 如果没有对他的敬佩和感激, 不会有那么多人千里迢迢赶来参会。里察德说他是一个“happy person”. 于我, 他更是一个温暖的人。在他的实验室做第一个基因敲除小鼠模型, 被别的实验室先做出来了。知道我要回国探亲, 为了让我有个轻松的假期, 他等我度假回来才把消息告诉我。在他的实验室我有了第一个孩子时,我需要用一个可以导致胚胎畸形的药做实验, 他特意关照我做实验要特别小心。实验室一个博士后找了一圈工作后决定留下来做里察德实验室管家, 她说我更愿为里察德工作。60岁生日学术研讨会时,做T细胞分化领域的一个有竞争关系的老板也来参会。她说我希望所有的竞争者都是像里察德一样的好人。是的,里察德让所有和他接触的人感到轻松自在, 又能激励别人加倍为自己的设想努力。里察德实验室非常高产, 这当然不是因为他会逼人, 而是他会激励, 点燃内动力。他会说“It’s your idea, go for it.” 记得当时系里一个教授非常不甘心地说:“里察德大半年都不在实验室, 而我一天到晚待在实验室, 我的博后却还没有里察德的博后用功努力。”  里察德实验室高产另外的因素是他会识人。他的实验室是年轻人的天下, 大多博士毕业做第一轮博后。有野心,有干劲,又在为自己的设想努力, 想要不高产也难。

记得博士毕业找博士后位置时, 我的导师告诉我一定要找好的实验室。 因为好实验室不仅有好的导师, 也有好的同事一起工作。他说的一点没错。 在里察德实验室的四年工作经历以及认识的师兄师弟都让我受益终生。大家在里察德学术研讨会重逢后发自内心的喜悦也都溢于言表。是啊, 我们一起从年轻时期走来, 带着共同的美好记忆, 又能重逢,怎能不让人兴奋感恩呢!继续努力吧, 希望我们在里察德90岁生日学术研讨会再相聚!!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