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令人困惑的央视幽默感:她把做作当喜剧,却成了名副其实的春晚小品钉子户

(2018-02-19 12:19:29) 下一个

大过年的,按理说应该说好话,可是看了今年春晚,看到蔡明又献上一个小品《学车》,就忍不住要说几句不中听的话:搞了这么多年春晚,在蔡明身上,央视的幽默感为什么是这个样子?

 

 

 

说实话,我不喜欢蔡明的表演,主要原因就俩字:做作。

 

特别是近些年,随着年龄增长,蔡明不是变得越来越稳重,而是越来越新潮,少女感越来越强,并不幽默的毒舌感越来越强,让我不仅笑不出来,反而年年有静音和换频道的冲动。

 

春晚小品属于语言类节目,应该在语言上下功夫,可是,看过多年蔡明的春晚小品,觉得她把一多半的精力都放在了服装上:服装艳丽前卫,甚至有几分芭比娃娃的感觉。这种大妈变少女的感觉的确让人在视觉上产生违和感。

 

 

 

服装过分艳丽,必定带来语调上的问题。在春晚小品中,蔡明的突出特点是语气夸张,语调发嗲,这是她的表演让人感到做作的主要原因,而且多年坚持不变,似乎在考验春晚观众的耐受力。

 

从个人经历说,蔡明是文艺界的老将。如今五十岁上下的人,或许都记得当年有一部叫《海霞》的电影,这部拍摄于1973年的电影反映了海防前线女民兵与敌特进行斗争的故事,其中的主人公海霞的童年就是由蔡明扮演的,当时蔡明只有12岁。

 

 

 

如果看过《海霞》,你会发现,当年的蔡明是一个十分自然的女孩,有灵气,有演技,表现出很强的可塑性,具有在银幕上塑造各种人物的潜质。不过,那时的蔡明,根本看不出半点与喜剧有关的特点。

 

小海霞的角色为蔡明的演艺事业打下很好的基础。1976年,15岁的蔡明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成为北影厂年龄最小的演员。不久,蔡明被送到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班学习,两年后回到北影厂。

 

1980年,北影厂拍摄了一部在当时很轰动的电影《戴手铐的旅客》,如今人们在歌厅经常点唱的《驼铃》就是这部电影的插曲。在这部有于洋、葛存壮等多名老戏骨参演的影片中,蔡明扮演刘杰的老战友、公安局长魏子恒的女儿魏小明,表演自然、质朴。这时的蔡明已经19岁,嗓音已略有如今的音色。

 

后来,蔡明拍摄过一些影视作品,比如,在电影《倒蛋部队》中扮演农村女青年岁女,在电影《恋爱角》中扮演大龄女青年黄敏,但是,这些角色并没有给观众留下多少印象,也没有多少人把成年后的蔡明与当年颇有灵气的小海霞联系在一起。

 

真正让蔡明为人们所熟悉的,是央视春晚的舞台。1991年,30岁的蔡明与巩汉林合作,合演了小品《陌生人》,受到观众好评。在那个全国人民看春晚的年代,蔡明渐渐成为人们熟悉的演员,其表演也被贴上喜剧的标签,并且从此与央视春晚小品结下不解之缘。

 

 

蔡明的春晚小品经历是“恐怖”的,虽然我没有细比较,但从感觉上说,就参演次数说,能与蔡明有一拼的大约只有赵本山等极个别小品大腕。从1991年首次亮相春晚,蔡明前后共20多次参演春晚小品。

 

在整个90年代,除了1992年和1998年外,蔡明与郭达合作,参加了其它各年央视春晚小品的演出。进入2000年后,蔡明更是不可思议地霸屏春晚小品,年年把蔡氏风格带进千家万户,从2000年的《爱笑的女孩》,一直演到今年的《学车》,蔡明真的成了春晚小品钉子户。

 

 

 

参演了这么多春晚小品,蔡明最主要的合作伙伴是郭达,后来是潘长江,虽然在后期和郭达合作的小品中,蔡明的做作特点就已经表现出来,后来和潘长江合作后,因为频频演出老年人题材,又节外生枝地在做作之上多了装嫩,让许多观众越来越难以接受。

 

应该说,虽然成年后的蔡明在影视剧中的表演并不出众,但是,在2000年的电视剧《闲人马大姐》中扮演的马大姐,的确给观众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该角色也成为蔡明影视表演中的经典角色。凭借马大姐的角色,蔡明获得当年《中国大众电视》“老百姓最喜爱的影视明星”荣誉称号。

 

 

 

可是,这只是一个片段,在蔡明后来的演艺生涯中,小品,确切说是春晚小品,成了蔡明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标志,而这种标志的特点——做作装嫩,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明显,以至于有些人说出损话:看到蔡明出场就想换台,这么频频亮相春晚,完全不顾全国人民的感受。

 

 

 

不知为什么,蔡明的春晚小品一直跑在这样一条道上:演小姑娘时,就发嗲;演老太太时,就装嫩;说台词时喜欢喊,貌似很幽默,其实是强逼着别人笑。加上蔡明的表演有夸张痕迹,怎么看都有一种做作的成分在里面。

 

在小品中,蔡明还很喜欢发挥她的蔡氏笑法,让人有一种浑身起鸡皮疙瘩的感觉。其实,蔡明的声音并不好听,这样夸张地运用尖笑,很容易起到相反的效果。难怪有人说,听到蔡明笑,脑海中就会出现深夜的郊外荒野,总觉得要出啥事儿。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蔡明有了毒舌的称号,或许是因为她在春晚小品中经常念一些人人皆知的段子,或许是因为她经常拿潘长江的身高开涮。从表情上看,蔡明或许觉得这些很幽默,其实观众并没有那么高的共鸣,反而有一种被胳肢着笑的勉强感。

 

 

 

在与郭达合作其间,特别是前期,蔡明在春晚小品中的表现尚可,可是和潘长江合作后,不知道是蔡明年岁大了缘故,还是潘长江的特点和蔡明的特点碰撞出火花,总之,蔡明表演中的做作成分快速提升,以至于成了其表演中最主要的风格。

 

蔡明的表演之所以显得做作,与她在表演时总是“端着”有很大关系,她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观众:她是在演戏,而且是夸张地在演戏。如果看看宋丹丹的春晚作品,你就会发现,宋丹丹是很自然地在表演,而这种特点,在蔡明的表演中是看不到的。 

 

有些东西并没有那么幽默,结果频频被塞进小品中。有人说,看春晚有三怕,一怕冯巩说“想死你们了”,二怕孙涛说“我骄傲”,第三怕就是怕蔡明拿潘长江的个头找笑点。头一次还凑合,说多了,就难免让人有一种笑不出来的感觉。

 

 

 

蔡明春晚小品中的做作,与其爱在表演中发嗲有很大关系。发嗲这种小姑娘的特点,用一两次还行,可是用多了,特别是总出自蔡明这样一位中年妇女的口中,就让人觉得十分别扭。很多观众在现场“开心地”笑,只能说明他们在现场导演的指挥下,笑得十分勉强。

 

这种发嗲的特点,从1995年春晚的《父亲》 就已经开始,只是在后来的《爱笑的女孩》、《梦幻家园》、《天网恢恢》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可以说,蔡明的年岁越大,其发嗲的程度就越厉害,这让人实在招架不住。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一定也有很多人喜欢蔡明的表演,但是,对我来说,这种喜剧表演还是很难接受的。我也相信,蔡明不是很多人的菜。

 

 

 

每年看到蔡明登上春晚,我脑子里都忍不住跳出这样的疑问:央视春晚每次审查节目都说严格得不得了,为什么到了蔡明这里,就那么容易过关了?蔡明的表演为什么就那么合央视的意?难道那么多有经验的导演看不出蔡明表演中的做作成分?还是,央视的导演们就喜欢这种风格?

 

这个问题让我百思不得其解。我想,不是像我这样的观众“有眼不识金镶玉”,看不出蔡氏风格的精彩之处,就是央视的幽默品位出了问题,这二者必居其一。

 

就像《手机》 里的费老所言,常伴一种东西,总是会出现“审美疲劳”。蔡明是名副其实的春晚小品女王,不要说其表演越来越做作,就算是其表演可圈可点,在春晚小品舞台上霸了这么多年,也该把位置让给年轻人了。

 

蔡明如果明年能不上春晚,对她本人和观众恐怕都是一件好事。不过,就不知道央视到时候给不给全国观众这个面子。作者:枫叶君, 前新华社资深编辑,驻外记者,所著长篇小说《移民》在精致小号(ID: lovejzxh)连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芳草碧连天US 回复 悄悄话 同感。\n不过中国这种让人反感的人和事太多了,国内人都比较麻木了。或者就是习以为常,不觉得不什么不合适吧。\n也只有在国外的人还可能会花时间写这种文章。所以我们这种人是不可能回国内长期生活了。有此想法的人请三思。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