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彻彻底底否定“上山下乡”运动1-5

(2009-04-21 11:09:05) 下一个
彻彻底底否定“上山下乡”运动(一)
知青博物馆 2008-12-02 10:21:50 作者:sunyus 来源:原创 文字大小:[大][中][小]
“上山下乡”运动,是指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文章,文中引用了毛泽东的12.21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于是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掀起一个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为内容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真正有组织地、大规模地把大批城镇青年送到农村去,“上山下乡”运动从此开始(据说共有一千七百万以上的城镇青年“上山下乡”,约相当于澳大利亚全国总人口。见1998.12.31《人民日报》)。至于以前有一些极个别、很零星的城镇青年去农村显然不属于“上山下乡”运动的范畴,就象现在也有一些极个别、很零星的城镇青年去农村,难道现在还存在什么“上山下乡”运动吗?所以不可混淆。
1968年是个什么年头?
“一九六六年五月至一九七六年十月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明确使用了“十年浩劫”一词。怎么来理解“十年浩劫”?“浩劫”就是大灾难,“浩劫”前面加了个“十年”,说明大灾难的时间长达十年之久。让我们来比较一下最近发生在四川汶川大地震所造成的浩劫吧:四川汶川大地震所造成的浩劫时间上是瞬时的、范围局部的,而“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不但时间上要长达十年之久、而且范围是全国性的!“文化大革命”是怎么一回事?以上的话,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明明白白的告诉了我们事实与真相。您承认这个事实与真相吗?本来这不是问题,但我感觉到,由于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例如腐败等),有些人对“文化大革命”的认识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甚至个别人恨不得再来一次“文化大革命”。我个人理解这种思想的转变,但这种不顾事实与真相的态度的的确确是十分错误的。对腐败等问题的不满,通过“文化大革命”来发泄,既是无知、可悲、可叹的,也是十分危险的;如果用这种可怕的“浩劫”方式来纠正错误,只会造成更可怕的、不堪设想的后果,而决非会是我们所希望的正果!我们必须彻底地、立场坚定地、一丝一毫不动摇地否定“文化大革命”!现在我们明白了,1968年是 “文化大革命”进行的如火如荼的第三个年头,“十年浩劫”之下的、基本上影响城镇家家户户的、规模巨大的“上山下乡”运动,难道是“文化大革命”运动中的一个例外?一个例外不应该被否定的运动吗?难道广大城镇青年、以及他们的家长是“上山下乡”运动的受益者?而非受害者吗?如果那么多城镇青年、以及他们的家长是“上山下乡”运动的受益者,又如何来理解“一九六六年五月至一九七六年十月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又如何来理解“十年浩劫”呢?逻辑上就说不通嘛!
“文化大革命”是因,“上山下乡”运动是果,“上山下乡”运动是“文化大革命”运动孕育产下的“怪胎”,是“十年浩劫”一个确凿的证据!所以否定“文化大革命”,就必须彻彻底底否定“上山下乡”运动;而彻彻底底否定“上山下乡”运动,就是彻底地、立场坚定地、一丝一毫不动摇地否定“文化大革命”!
事实上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广大知青在政府的默认下、在广大家长的无私支持下,义无反顾的、大批的,能返城的均返了城,用实际的行动否定了“上山下乡”运动,对“上山下乡”运动用他们的脚投了一票,宣告 “上山下乡”运动彻底的破产。“上山下乡”运动造成了多少城镇家庭的生离死别,造成了多少城镇家庭的苦难和悲哀,又造成了多少城镇家庭难以磨灭的心灵创伤,以及“上山下乡”运动至今留下的许许多多后遗症……我在这儿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应该重视,应该尽量去帮助他们,共和国不应该忘记他们的!
对于那些不愿意彻彻底底否定“上山下乡”运动、或者抽象否定、具体肯定“上山下乡”运动的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们,我们千万不要上他们的当,我们只要问他们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您送您的孩子去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了吗?随时随地可以送,现在送也可以嘛,有谁还限制了您吗?还是您不但把自己的孩子留在城里,甚至还送自己的孩子出国去了呢!?
2008.12.2
彻彻底底否定“上山下乡”运动(二)
知青博物馆 2008-12-03 14:22:22 作者:sunyus 来源:原创 文字大小:[大][中][小]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十年浩劫”的结束、包括“上山下乡”运动的结束,留下了极其严重的后遗症。其后遗症之一便是“胡说八道”——不敢说真话、不敢说心里话。当然这也情有可原,长期的、广泛的、深入的政治运动搞的人人自危,要生存是人的本能嘛。但是我们要明白,一个民族如果连真话都不敢讲,这样一个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是无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由于长期的压抑,不敢说真话、不敢说心里话,但是可以不说,或者“难得糊涂”一下、“装疯卖傻”嘛,何必去昧着良心去说违心话、假话呢?最令人作呕的是有些人假话都说习惯了,主动地去说假话,有意识地去说假话,真是害国害人啊!
我们常常可以在媒体上看到或者听到某些老知青用很“真诚”的面孔侃侃而谈:什么青春无悔啦、什么什么宝贵的精神财富啦,我不后悔啦、做梦都非常清晰地梦到那个岁月啦、不了情啦,等等、等等豪言壮语,一付仿佛恨不得马上又要再回到农村去插队落户的样子。干吗这样呢?有人逼着您如此表演吗?干吗这样滑头呢?受众的智力真的就那么低吗?为什么要如此地糟蹋自己、作践自己呢?我怎么也想不通!要知道那不符合我们党所倡导的实事求是科学发展观。我想:说这些话的老知青们,你们不因该不了解“文化大革命”的大体情况、你们不因该不了解“十年浩劫”的大体情况、包括“上山下乡”运动的大体情况,你们自己不是也返了城吗?你们自己不是也用你们的脚投了庄重的一票吗?你们自己不是也用你们的实际行动宣告 “上山下乡”运动彻底的破产吗?那又何必要说这些恬不知耻的话呢?良心何在?公理又何在?我真怀疑那些曾经信誓旦旦地说“决心扎根农村一辈子”的人,也就是你们这些人吧?!你们这些人不但侮辱了正义、公理,还侮辱了人性,因为你们侮辱了最最爱你们的父母(要知道你们在“上山下乡”运动的日日夜夜里,你们的父母天天在为你们操碎了心啊)。你们残酷的在广大知青的心头上又狠狠地扎了一刀、在他们的心灵的伤口上又撒了一盆盐,人性的丑恶在你们这些人的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奉劝你们你们赶快忏悔吧,要不然你们必下地狱无疑。可悲、可叹,国之不幸啊!
“上山下乡”不会死;“上山下乡”运动已死,必死无疑!
2008.12.3
彻彻底底否定“上山下乡”运动(三)
知青博物馆 2008-12-11 14:45:26 作者:sunyus 来源:原创 文字大小:[大][中][小]

一滴水固然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但一滴水反映出的毕竟只是太阳表面的光辉而已,靠一滴水是不可能反映出太阳本质性的东西——太阳的生成及活动规律。媒体报道某些知青返城后成著名企业家了、某些知青返城后成著名作家了、某些知青返城后成领导干部了,等等不一而足。这些正面典型报道能够反映出一千多万返城知青的真实生存状况吗?假如有媒体报道某些知青返城后成腐败分子了、某些知青返城后成杀人犯了、某些知青返城后成流氓、小偷了,等等,那么这些负面典型报道能够反映出一千多万返城知青的真实生存状况吗?我看大家会认为不管是知青返城后的正面典型报道、还是知青返城后的负面典型报道都是不能够正确反映出一千多万返城知青的真实生存状况的。要客观地反映出一千多万返城知青的真实生存状况,只有80%以上的返城知青真实生存状况的科学数据,才能客观地反映出返城知青的真实生存状况。
其实返城知青80%以上真实生存状况的科学数据,是对“上山下乡”运动该彻底肯定或该彻底否定还是某些部分肯定、某些部分否定最有说服力的重要依据。返城知青80%以上真实生存状况是好的和比较好的,“上山下乡”运动该彻底肯定;返城知青80%以上真实生存状况是中等的,“上山下乡”运动某些部分该肯定、某些部分该否定;返城知青80%以上真实生存状况是差的和比较差的,“上山下乡”运动该彻底否定。但可惜的是,笔者虽然比较关注,却不得而知这方面的有关数据,特别是目前的真实生存状况的科学数据(不知哪位网友有这方面的数据,若有,能否提供一下呢?)。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由于有关方面比较忙,或者感到没有什么必要,或者从某些我们所不知道的大局考虑,对返城知青的真实生存状况没有作调查。
既然我们没有目前返城知青80%以上真实生存状况的科学数据,那么只能在这儿作一些所谓的“大胆推测、小心求证”了。“上山下乡”运动,从1969开始大规模地运作,一千七百万以上的城镇青年中的绝大多数,是毫无准备地、稀里糊涂地(12.21指示以前,广大城镇青年并不知晓)、不情愿地被迫(广大城镇青年没有其它选择)送到 “广阔天地”去了。当然,不应当否认,有一些知青热血沸腾,是抱着 “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怀着火一样的青春激情、举着迎风招展的鲜艳红旗、高唱着雄壮的最最革命的战歌、写着用自己的鲜血作墨的红色决心书而去的,这部分城镇青年其实对农村也是一无所知的。这时候,他们的年龄一般应在18岁左右。说是知识青年到农村去,青年是不假,要说知识,反正这一千七百万以上的城镇青年的知识是够寒碜的!1966年开始搞“文革”,学校基本上就不能好好上课了,随着“红卫兵”的风起云涌,逐步地停课闹“革命”去了。这一千七百万以上的城镇青年名义上都是初中生(其实初中并未毕业),实际上差不多就是小学毕业的水平吧。随着“文革”的结束,大约在1978—1979年前后,凡是能够离开“广阔天地”的当初知青们,带着身心的无穷疲惫,终于又回到了日思夜想的家乡——城镇,回到了年迈的父母身边。当他们搞定户口,看着自己的名字又出现在户籍手册上,心中不油想到:啊,我终于回来了!真是感慨万千,有恍若隔世之感啊(这儿还有个插曲:就是某些地方知青返城必须走“病退”的形式,于是为了回城,一些知青用各种手段、甚至摧残自己身体的手段来达到“病退”目的,具体人数不详。)!恕笔者孤陋寡闻,没听说有哪位知青是打着迎风招展的鲜艳红旗、高唱着昂扬的胜利之歌、像英雄般地凯旋而归的。这时候,他们的年龄应该一般应在28岁上下。
当时国家由于“文革”刚刚结束不久,经济还比较困难,但考虑到返城知青的实际情况,基本上给安排了工作(有些是父母提前退休,让出岗位,顶替父母工作的)。这样,返城知青的生活基本上稳定了下来——总算能吃上一口“大锅饭”了。
有人说,历史是功绩与罪恶的混合。就在返城知青的生活基本上稳定了下来了不久,迎来了“改革开放”——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旧的经济体制土崩瓦解了。随着许许多多原国有企业的倒闭,返城知青未能幸免,下岗失业了。返城知青基本上稳定了下来的生活,又被无情地打破了——“大锅饭”没得吃了!很显然,这时候的一般企事业单位,谁不愿意招收年龄小一些、学历高一些的人才啊。所以下岗失业对年龄相对比较小、学历比较高的人来讲,并非是坏事,也许反而倒是好事,未必不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但对返城知青中的极大多数来讲,一是年龄相对偏大(都三十出头了),二是学历很低(就是“上山下乡”运动前初中未毕业的学历),竞争力自然就弱,要想找到工作,难;要想找到好工作,更难。返城知青显然是不折不扣的弱势群体。因此可以推断,返城知青80%以上真实生存状况是差的和比较差的。所以“上山下乡”运动应该彻底地否定!
大家都知道,用数据说话是最具有说服力的,希望借12.21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发表四十周年之际,对返城知青目前真实生存状况展开认真地客观、科学调查,并把调查结果公之于众。我想这是广大返城知青翘首以盼的。
2008.12.11
彻彻底底否定“上山下乡”运动(四)
知青博物馆 2008-12-14 13:56:16 作者:sunyus 来源:原创 文字大小:[大][中][小]

这个问题是必须要强调的,就是有些对“上山下乡”运动不太了解的人以为,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去农村锻炼几年、吃些苦有什么不好啊?这样理解“上山下乡”运动可大错特错了!“上山下乡”运动不是什么城镇青年去农村接受一下贫下中农再教育,在农村锻炼几年的问题,而是运动一千七百万以上的城镇青年去农村插队落户、扎根农村一辈子的问题。虽然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后来能返城的城镇青年均返了城,客观上是在农村呆了将近十年以后又回城了,但决不是当时“上山下乡”运动的初衷。如果“文化大革命”不结束,没完没了地折腾下去的话,城镇青年还就真在农村插队落户、扎根农村一辈子了呢!让我们扪心自问一下吧,想当初,城镇青年在农村插队落户的日日夜夜里(随着插队的时间越长,越急),有几个心里不眼巴巴地盼望着能够早日招工、升学、回城的呀,哪个不在千方百计地动脑筋、想办法、通路子、开后门啊!我们还不应该忘记当时的情景吧:在欢送某位“插兄、插妹”或招工、或升学、或回城的告别宴会上,那个既羡慕、又妒忌的复杂感受,那个为自己还留在农村走不了感到前途渺茫——特难受、特可怜的沉痛心情,只能大口、大口地喝土烧酒(“插妹”也放开喝),喝得一塌糊涂,痛哭流涕,最后到一醉方休了事!说是想得死去活来一点儿也不为过!但公开嘴巴上是千万说不得地,因为嘴巴上这样讲的话,说明政治思想很落后,而政治思想很落后,是大大不利于招工、升学、回城的,所以只能违心地说要在农村插队落户、扎根农村一辈子。难道您真心诚意地愿意在农村插队落户、扎根农村一辈子吗?您肯定不愿意,否则您也不会返城了;既然您回城了,又去赞扬“文化大革命”(包括“上山下乡”运动),您不就太虚伪了吗?!其实“上山下乡”运动不是一个纯粹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的问题:您赞成,您就带着你们全家去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插队落户、扎根农村一辈子吧;要么您就是不赞成!如果您赞成“上山下乡”运动,又不带着你们全家去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插队落户、扎根农村一辈子,这不是太自相矛盾了吗?!所以我要说,让那些喜欢在“上山下乡”运动上作秀的人,见他妈的鬼去吧!
喝水不忘掘井人。因此能够返城的知识青年(以及他们的父母、后来的子女们),应当好好感谢“文化大革命”总算结束了,感谢那些促使“文化大革命”尽早结束的人。返城知识青年是“文化大革命”的受害者,是“文化大革命”结束的受益者,千万不要去昧者良心赞扬什么“文化大革命”(包括“上山下乡”运动)。
2008.12.14

彻彻底底否定“上山下乡”运动(五)
知青博物馆 2008-12-19 21:30:57 作者:sunyus 来源:原创 文字大小:[大][中][小]

如果说:人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那么生命中最宝贵的时段就是青春期,青春期属于我们也只有一次!人的青春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青春往事的时候他(她)不至于因为虚度青春年华而痛悔, 也不至于因为青春期的碌碌无为而羞愧;他(她)能够说:我的整个青春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经献给了科学知识的学习(知识才是力量)和真挚的爱情,为我以后的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只有在这个在人生坚实的基础上,临死的时候,他(她)才能够有资格去说: 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生活的更美好而奋斗。
一千七百万以上的城镇青年,用人生最青春(18岁—28岁)、最美好、最宝贵、将近十年金子般的时光,耗在了“上山下乡”运动中,他们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里究竟学到了什么?大有作为了什么?这也是衡量“上山下乡”运动该彻底肯定或该彻底否定还是某些部分肯定、某些部分否定的重要依据。城镇青年在“上山下乡”运动中,如果80%以上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上山下乡”运动该彻底肯定;城镇青年在“上山下乡”运动中,如果80%以上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得到了比较全面的发展,“上山下乡”运动某些部分该肯定、某些部分该否定;城镇青年在“上山下乡”运动中,如果80%以上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没有得到全面的发展,“上山下乡”运动该彻底否定。
首先来谈智、体、美三个方面。为什么先谈智、体、美三个方面呢?因为这三个方面非常清楚,无需讨论,用一句粗俗点的话来说,就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城镇青年在“上山下乡”运动中,80%以上在这三个方面基本上没有得到什么发展。这里写上一句城镇青年在“上山下乡”运动中,80%以上在智、体、美三个方面基本上没有得到什么发展,很简单,只不过是记录了一个事实而已,其实是非常残酷的:一千七百万以上的城镇青年因为被“上山下乡”所运动,失去了上学的权利(把一千七百万以上的城镇青年上学的权利给剥夺了,这不是浩劫是什么?这是天大的浩劫啊!),其中有多少天才被埋没了呢?这一千七百万以上被迫“上山下乡”的城镇青年当中,不知道会产生多少个“诺贝尔”奖得主,不知道会产生多少个航天英雄,不知道会产生多少个奥运健儿,不知道会产生多少个钢琴家,不知道会产生多少个……
事实难道不明摆着吗?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插队落户插得出航天英雄杨利伟吗?航天英雄杨利伟是“插兄”吗?不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插队落户插得出“创造了中国人在短道项目上的奇迹和神话”的刘翔吗?“创造了中国人在短道项目上的奇迹和神话”的刘翔是“插兄”吗?不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插队落户插得出奥运会跳水冠军郭晶晶吗?奥运会跳水冠军郭晶晶是“插妹”吗?不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插队落户插得出“当今世界最年轻的钢琴大师”郎朗吗?“当今世界最年轻的钢琴大师”郎朗是“插兄”吗?也不是!杨利伟、刘翔、郭晶晶、郎朗好在没赶上“上山下乡”运动,他们非常庆幸,否则的话杨利伟是“插兄”,不可能成为航天英雄!刘翔是“插兄”,不可能创造出中国人在短道项目上的奇迹和神话!郭晶晶是“插妹”,不可能成为奥运会跳水冠军!郎朗是“插兄”,不可能成为当今世界最年轻的钢琴大师!由此可见,广阔天地与大有作为并无必然的联系,“诺贝尔”奖得主算得上是大有作为了吧,谁看得出他们与广阔天地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
在谈了智、体、美三个方面后,先谈一下劳,咱们最后再谈德。德、智、体、美、劳,是不是有人一看到“劳”,首先会想:劳,不就是劳动吗,城镇青年在农村那么长时间,劳动关肯定是要过的,劳动一定是没什么问题的,否则怎么生存下去呢?因此城镇青年在“劳”这一方面应该是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其实并不尽然,“劳”里还应该看有没有科技含量,没有科技含量的“劳”,能有什么大有作为可言吗?那时崇尚的是“知识越多越反动”,没有科学知识,那来科技含量?80%以上的城镇青年在“上山下乡”运动中,“面朝黄土背朝天”地“修地球”,这种近似于原始的“劳”、非常落后的“劳”,能说在“劳”这一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吗?不言而喻,答案显然也是否定的。
最后就来谈谈“德”吧。古人云:人无信不立,言必信、诺必诚。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诚实守信被看作“立身之本”、“举政之本”、 “进德修业之本”。 中华民族讲究信用延续不断的精神,在“文化大革命”中是荡然无存,人们互相攻击,从“语录战”到“文攻武卫”,有多少人自以为“死了重于泰山”而“英勇”地去杀人或被杀,人性的丑陋是发挥的凌厉尽致!“文化大革命”经济上的损失,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也许已经弥补;而“文化大革命”精神上的损失,联想到现在那么多的“假”,至今远未偿还,并且还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请问:这种大背景下的城镇青年在“上山下乡”运动中,有敢说自己的“德”得到了正面的、积极的发展吗?有敢拍着自己胸部说我是个例外,做到 “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诚实守信”了吗?
这里我还要纠正一个谬误:有些“上山下乡”返城青年接受某些媒体采访时,老爱提“贫下中农”不怕吃苦之类的话,也许是其它方面无话可多说的缘故吧。所谓“贫下中农”,中国农民中的极大多数,并不是喜欢吃苦,而是穷,不得不吃苦!难道他们不希望吃的好一点?难道他们不希望穿的好一点?人性都是一样的!假如“贫下中农”个个都是腰缠万贯的“大款”,可以不吃苦而去主动吃苦,那提“贫下中农”不怕吃苦之类的话是褒;“贫下中农”因贫穷而不得不吃苦,老爱提“贫下中农”不怕吃苦之类的话,是贬!
综上所述,80%以上的城镇青年在“上山下乡”运动中,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未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上山下乡”运动该彻底地否定。
“上山下乡”运动已有40年了,以前的“知青”,如今已经鬓染白霜,年过半百。为了社会的文明、进步,我们必须认真反思“上山下乡”运动,而不是“玩赏那曾经的苦难,炫耀那曾经的艰辛”就这么一直扭曲下去;这种人类的悲剧、惨剧,不应该让它再发生在我们的子孙后代身上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