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国三大汽车成濒危动物还有救吗

(2009-04-25 08:50:02) 下一个
根据网站数据显示,美国三大汽车企业通用、福特、克莱斯勒3月份销量大幅下滑,其中通用汽车与同期相比下跌44.7%,其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从20.7%滑落到18.1%;克莱斯勒下降了39.3%,市场份额从12.3%下降到了11.8%;福特下降了40.8%,市场份额继续缩减一个百分点。专家指出,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今日陷入深渊,只能检讨自己,沉积多年的体制弊病不除,再多的纳税人资金流入都无法挽救。

美国时间3月30日,奥巴马召开了记者会,指出他的汽车业特别工作组否决了通用和克莱斯勒两家公司提交的改组计划,认为该计划没有说服力。奥巴马强调汽车业是美国经济的支柱之一,美国不应该让该产业就此消失,但是美国不能通过无止境地注入纳税人的钱来救助汽车业,汽车公司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实现生存。美国政府没有意愿和兴趣直接管理通用,并且暗示了两大汽车巨头破产重组的可能性。

4月,通用汽车的掌门人瓦格纳终于走人了。美国政府是想表明一种态度,那就是接受援助的前提是“三大”彻底洗心革面,彻底地改变现有的美国模式。“三大”必须解决自身的架构问题,包括工资水平高于竞争对手以及付给退休员工的养老金和医疗补助等问题。

赶走一个瓦格纳,当然不能解决这两大问题,更不能改变美国汽车几十年来的痼疾。尽管“三大”纷纷作出承诺,要研发和生产新能源和小排量汽车,但这些承诺,更多是为了获得援助。

病症之一:高能耗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早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美国三大汽车厂商的弊病即已经很明显。只是金融危机的发生,加速拖垮企业。2008年,美国汽车销量为1320万辆,这一数字比2007年整整少了近300万辆。根据2009年1、2月份的销量,预测全年汽车产量将跌破1000万辆。这是1973年石油危机以来,美国汽车行业最为低迷的时刻。

危难至此,美国汽车工业至今有多大程度正视自己的问题,外人还是难以判断。美国汽车工业今天的困境是掌门人的短视所造成的。如果要概括美国汽车厂的“罪”,那就是一味发展皮卡和旅行车,忽视小型车市场的潮流、做工品质缺乏精细化、新能源技术开发滞后。

三大汽车企业面临的困境还有一个大背景,即全球性能源紧张,而汽车公司多年来对能源战略的研究不够。 美系汽车最大的特点是设计宽敞、大方,尤其以SUV和皮卡为特征,属于中高端市场的产品。可通用汽车这次面临的困难,恰恰同公司长年坚持高端市场不变的思路有关。

上世纪90年代,当原油价格低廉的时候,美国车企无不热衷于生产大功率的越野车、SUV和卡车,以获取高利润,把经济型和混合动力型节油汽车的市场拱手让给了日本人。后来由于石油供应紧张,通用汽车没有中低端、油耗小的产品,市场占有量下降。目前,美国混合动力型汽车的市场基本上掌握在日本公司手中。2007年在美国市场销售的各类新型节能汽车中92%是日本丰田和本田公司的产品。现在油价飞涨,消费者愈来愈倾向购买小型节油汽车。三大汽车企业的反应为时已晚了。

病症之二:高成本

美国整车业之所以陷入目前的困境,除了由于生产出来的车型不符合市场的要求,根本还在于美国汽车产业工人的劳动成本过高。美国规定大的垄断性企业主要由企业自身来负担职工的福利待遇。通用汽车员工众多,拥有美国最完善的员工退休制度、医疗保险计划。在这种情况下,通用汽车劳动力成本较高,公司要为雇员支付巨额的医疗保险、养老金。因此,在汽车产销量下滑的情况下,消化巨大的劳动力成本就比较困难。

据报道,美国汽车产业工人的每小时薪酬成本在75美元左右,这一数字几乎是中国汽车产业工人一周的报酬,美国车的生产成本比在美国生产的日本车成本要多出2500美元左右,在美国本土市场,美国车被日本车打败也就不难理解了。

病症之三:大恐龙

过去6年来,在瓦格纳的领导下,通用汽车已经把宝越来越多地押在了中国、印度和其它新兴市场上,并试图慢慢精简其无利可图的北美业务。

然而,当去年通用的新汽车和卡车的销售量降到了2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后,美国政府要求,通用必须大幅削减其小汽车公司所提供的最广泛的系列产品。美国政府特别工作小组在报告中指出:“通用汽车公司保留了太多无利可图的名牌,这不仅损害了它的品牌声誉,还使其管理团队力量分散,动用更多日益不足的市场资金,并严重拖累了消费观念、市场份额和利润。”

通用汽车一度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公司,年产量在800万辆以上,曾一度超过1000万辆。通用汽车与汽车企业一样患上了“跨国公司病”。通用汽车为了加快对市场垄断的步伐,规模扩张太快,连续多年亏损。作为跨国公司巨头,通用汽车每年为股东支付的红利一直较高,因此税后利润积累就少一些。在连续亏损情况下,通用汽车自我积累还要进行研发投入,无力弥补亏损,制约了企业摆脱困境的能力。

从通用汽车现在遭遇的危机来看,全球企业架构也是问题丛生。当初盲目扩大规模而买进的品牌,在金融危机的阵痛时又不得不低价变卖。品牌和平台不断扩张,随之而设立的各种部门数量也在增加。即便高级管理层也很难对其他平台和品牌的产品进行管理,由此产生的问题是,任何一个决策,除非各部门的最高头头都在,否则都难以解决。对于瞬息万变的市场,这一管理模式显然不合时宜了。

在美国业界,有一种声音一直在回响,这就是要求美国总统对整个美国汽车行业做一个大手术,把臃肿的部分全部切掉,或者打包出售。必要的时候,甚至要求通用、克莱斯勒拆分成许多个小公司,舍弃没有前途的品牌。这次金融危机证明大公司弊端更多,小公司灵活,更容易因应市场变化作出调整,当然,前提是这些小公司要有核心竞争力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