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废话多多】 哈!终于、炒出、不断的米粉了! 三克油!三克油!!三克油!!!梅兰松竹和你的朋友。 南方人食米,北方人食面。到了北方的南方人总想米吃,到了南方的北方人总找面吃。有位山西的朋友到了贵州乡下,主人端上一碗面放在他面前,他噌一下子就给吃光了,在座之人面面相觑。后来才知道,那碗面条是用来下饭的菜。据说,米粉是在南方的北方人没面条吃时发明出来以解乡愁的食物。 还有一种说法:当年秦始皇命監御史碌修运河,以沟通湘江和漓江。运河修好了,皇上去视察,不知那位马屁拍到极限的地方官,想出了用鲤鱼须烧菜给皇上吃。和几千年后看到皇帝新衣的丹麦大臣们一样,有幸沾光吃到一口残羹的人们赞不绝口。于是皇上下令,每餐必有鲤鱼须。龙王知道了十分担忧,这么吃下去鲤鱼还不绝了种。于是用大米磨面搓成粉条,亲自变做白胡子老头去教厨师炒米粉。米粉端上来,不知就里的大臣们依然交口称赞,龙王救了好多鲤鱼的命。只是不明白龙王为什么费这么大功夫,吹口气,翻了秦始皇的船多省事。 最喜欢的传说,是过桥米线的故事:妻子为在田里干活的丈夫送饭,天冷路远,到了地头饭都凉了。妻子心疼丈夫,想出了在米粉上浇一层飘着油的鸡汤,过了长长的桥,米线还是热的。每次吃过桥米线时,总要想象一个清秀的江南女子,挎着篮子走在窄窄的竹桥上,到了田边,捧出一罐热腾腾的米线来。丈夫脸上,定是惊喜交加的表情。夫妻恩爱,尽在一粥一饭中。 传说中的米粉,都是现做现吃,故而洁白细嫩,滑爽可口。美国东方超市里卖的米粉,经过将大米淘洗,浸泡,磨浆,蒸粉,挤丝,复蒸,冷却,干燥,包装等工序,虽是方便易储,却很难烧出新鲜米粉的质感。北方的巧妇有米粉也难成炊,我每次炒出来的米粉都断成一节一节,完全丧失了米粉的定义。黑漆板凳鉴定说:你炒的米饭比这个好吃。 为什么面条不断米粉断?跑到网上一搜,原来米粉的柔韧度与大米里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比例,淀粉颗粒的大小,淀粉的水解速度,及所含蛋白质成分有关。中文英文一大堆,唯独没有如何炒米粉才不断的法子。于是爬梯见到人家带来炒米粉就缠住问做法。问的多了,发现各庄的地道都有一定的高招,只是张三李四的诀窍不仅不同,而且相左。试来试去,结果是那段时间带的午饭,经常是前晚炒的一塌糊涂的米粉。不明真相的同事得出结论:多多最喜欢吃米粉。 前些日子在梅兰松竹的博客中看到一盘桂林米粉时,忍不住的又感叹了一番。梅兰是我在文学城见到的好人之一。对梅兰的好感,起源于原创论坛某位网友有问题,梅兰找专家咨询后回答的清清楚楚。受感动的是网友不过是在泛泛地发问,梅兰却认真地帮了她的忙。后来梅兰的帖子读多了,发现文如其人,每个帖子都是那么温馨平和,读完心里总有一份安宁与恬淡。 看到我的跟贴,梅兰专门找到她的朋友要来米粉的做法。好人的朋友自然是好人,朋友毫无保留的说出了她的诀窍:米粉和菜分别炒熟,然后拌起来。关键是最后一步的“拌”,而不是“炒”。 此时我对炒米粉已彻底放弃,只是因为梅兰和她朋友的热心,不得不买了一包米粉试试。出乎意料的一试既成。因为以前失败的经验,反而难以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成功。不禁怀疑米粉里是不是像网上所说,加了某种胶水。于是将剩下的半包用老法子炒了一下,依旧断的乱七八糟。于是才欢呼雀跃,我终于学会炒米粉了! 后来将原方稍加改良,变成把米粉在开水中泡软而不是煮软,米粉的口感更容易控制。具体步骤如下: 1. 大锅内放半锅水烧开。加入米粉后关火。 2. 米粉浸泡5到10分钟,捞出将水控干。浸泡时间长短依配菜而定。出水多的菜,如肉丝炒菠菜,为5分钟,出水少的菜,如肉丝炒韭菜。为10分钟。 3. 配菜炒熟。 4. 将米粉与配菜拌匀,稍候,菜汤收入米粉中,既成。 |
"江西米粉的确是最好吃的"
客观。
美国中国超市里的江西米粉,有细的,也有粗的,还有一种叫“江西濑粉”,都一样,不用水泡,直接煮,时间长一点就行,煮好后一定要用凉水冲洗。
哈,小孩子摔跤确实是门槛的错。不是我没本事,是米粉不好。
握手。
多多恰如其分地道出了我对梅兰的印象。相信梅兰的众多粉丝们都欣赏梅兰的美好,善良与真诚。
别提了,原创的同学已经提出抗议:米粉不是北方人发明的。
不知明矾和胶水那个好。
不好意思,真的不知道。
有空一定要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