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书念到最后一年,除了写论文,实验室里杂七麻八的事难免搀乎着搭把手。我的导师学问极好,只是看人不准。所以聘人时经常拽着我垫底。
话说回来,看人不准不能全怪导师。当时美国刚刚开始全球化,来美国的人多了,进实验室的目的也五花八门的多了起来。我的导师是老学校出来的,虽然理论上明白不一定每个人都想做学问,但面谈时免不了要眉飞色舞的讲他的课题。应聘的人一听,顺着竿就爬上去了。
而且,应聘人中,亚洲人最少有90%,语言交流的特点之一是含蓄。导师听不出应聘人的“是”是“是”,还是“不是”。面谈时说得好好的,进了实验室却做不出事来,最后只有请人家开路。伤感情不说,费了半天劲,还是没人干活。
后来导师发现我会听话听音,他谈完便让我和应聘人聊聊。和应聘人聊天时,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是:“咱们都是中国人,说说看,你的老板是好老板还是坏老板。”这个问题不是一个恰当的问题,因为:
1.老板不会让背后说他坏的人来和应聘人面谈。 2.即使心里对老板不满,很少有人会对来应聘的人说自己的老板是“坏”老板。
3.一个人的好老板,可能是另一个人的坏老板。
美国职场有个常用的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将性格类型分为四维八极:
•心理走向:外向与內向(Extrovert/Introvert)
•感知信息:感觉与直觉(Sensing/INtuition)
•決定方式:理性与感性(Thinking/Feeling)
•处人为事:判断与知觉(Judging/Perceiving)
参照MBTI四维八极的性格分类,换汤不换药地把“老板是好老板还是坏老板。”改成:
•主管的沟通方式是直截了当还是委婉含蓄?(Is Mr. A’s management style direct or diplomatic?)
•主管在工作上注重细节还是注重全局?(Does Mr. A ten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details or he like to look at the big picture?)
•主管处理问题时是以理服人还是以情动人?(Does Mr. A convince people by the logic or the need of company? )
•主管是按计划办事还是灵活多变?(Does Mr. A plan ahead or follow the flow of the work?)
这样问的好处是根据回答,应聘人把判断好坏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每个性格类型都有许多不同的特点,不同的人可挑选对自己最重要的特点自由发挥提问。另外,自从政治正确的教条席卷美国后,职场用语也变的双关起来。直接,可能是暴君的委婉说法,灵活多变,可能是没头苍蝇的别称。至于注重细节,则可能是控制狂。有疑问时可让对方讲个具体实例来确定。
面谈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发现主管是不是好主管,同事是不是好同事,工作环境是不是好环境。除了极端的个例,好与坏都是相对的,合适自己的就是好,不合适自己的就是坏。性格类型相同的人容易和谐相处,性格类型不同的人可以取长补短。面谈是一个了解主管和同事的性格类型的大好时机,可为以后共事奠定基础。
注:【MBTI】性格类型参考
|
哈哈!
圆圆可是过谦了。
严重怀疑咱俩是不是抬头不见低头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