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记者卷入官场斗争遭遇牢狱!让你看看官场有多危险!(1)

(2009-03-26 17:51:12) 下一个
上海《第一财经日报》驻北京记者傅桦(南都周刊用的是某某财经日报,本博客主人网上查得知是第一财经日报,转载者注),一个前法官和老记者的自省和人生体验。在人格上,他有过瑕疵的一面,但按潜规则办事非但未给他带来任何荣耀,反而使他在无意中卷入了一场官场争斗,直至身陷囹圄;在面临抉择的十字路口,他摇摆和退缩过,亦自知不能一错再错,最终决定直面事实和真实的自我。

北京记者傅桦的42年人生,2007年6月15日是一道分界线。
此前,这位身为产经新闻部主任的某财经日报中层领导,每天要做的事就是策划选题,分派记者,承担重要采访任务,出席各类报社安排的活动。
此后,因为2年前的两篇报道,他被从该报北京分社的办公楼下带到千里之外的长春市看守所,度过了刻骨铭心的28天,历经侦诉审三次取保候审期限的漫长煎熬,至今仍以待罪之身等待法院随时可能到来的审判。
这个1993年辞掉四川某地中级法院法官职位到京发展的前法官,这个在新闻界打拼了整整13年的老记者,这个无意中卷入了一场官场争斗的中年男人,丢掉了体面的职位和多年累积的业内声誉,在悔恨和恐惧、愤怒和屈辱中,度日如年。

我开始以为是被绑架了
那一天,傅桦一闭上眼睛就会想起。一年来,他始终难以摆脱那种惊恐和屈辱的体验。
2007年6月15日上午10点,傅桦接到一个电话,打电话的是吉林警方。他们没有通过报社,直接在办公室楼下给我打电话,说你今天没有上班啊?我说我在家里写个稿子。他们说上次有些材料我们想请你签个字,请你一定过来一下,如果你来不了的话我们去接你?
此前,吉林警方已到报社和傅桦接触过一次,所以刚到报社楼下,傅就看到有认识的便衣pol.ice跟他打招呼。他说你别上去了,直接跟我们走吧!我说那还是上去坐坐吧,我跟报社领导汇报一下。他说你跟我们走吧,我说到哪里?他说你去了就知道了。我一听就有点犯嘀咕了,这时候就从旁边一辆深色面包车上下来一个人,直接过来说废什么话,赶紧跟我们走,一把抓住我塞进车里。傅桦回忆。
我开始以为是绑架!惊慌的傅桦大叫了一声抢劫!恰是这声呼救,让报社保安看到并记住了面包车的牌照。而这时傅桦已被教育后蹲在汽车里,400度的近视眼镜已经不见,他用眼角余光观察车窗外景色,似乎是往郊区开。
这个时候有个特别感动的细节,从我被抓上去后大概过了5分钟,就听我的手机在响。手机已被他们收走,但那个时候我知道这是报社在发信号,一定是报社在呼唤你,当时我心里边已经觉得没问题了,报社没有放弃。
这个时候听到他们司机接到一个电话,两个pol.ice说北京市局打来的,原来我这一嗓子把110给惊动了。110打电话问查询,发现是公共安全专家办案就放过去了。我心里当时也就踏实了,第一不是绑架,第二报社既然已经报警,肯定知道我出事了。
带走傅桦的四名pol.ice,是吉林省公共安全专家厅直属公共安全专家局的张海涛、李贵胜,吉林民航公共安全专家局的白启、陶立民。吉林民航机场属于首都机场集团旗下公司,pol.ice的面包车于是直接开到了首都机场,办案人员在机场公共安全专家局借了一间办公室,对傅桦进行了一场临时审讯。
审讯结束后,pol.ice给未带身份证的傅桦办了张临时身份证,随后他被办案人员带上飞机,连夜飞往长春。傅桦相信,当时自己脸上的伤痕在这张临时身份证照片上能找到。
到达吉林省公共安全专家厅办公大楼时已是当天晚上。这是傅桦第二次到长春,上一次是在2005年,那时他是某财经日报的记者。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