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云在青天、水在瓶

(2007-09-08 22:35:43) 下一个
云在青天、水在瓶

“证得身形是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话,云在青天水在瓶。”

李翱在听得了药山禅师的点化之后,当即顿悟,挥笔写就。也许,人一生之中的经历,也就缺失了这么一次点化、这么一点的顿悟。生在一草一木、生在一山一谷、生在宇宙间一切事物当中,相对于生存的意义一切都是平等的,无为失去、无为得到;相处的自然,随缘而行、随遇而安。如兰生幽谷,不为无人佩戴而不芬芳;如江水奔腾,不以一去不返而拒东流。

现象的存在是片面的,其所有分别,完全因为自身的起心动念,心静则万物莫不自得,心动则万象差别自现。心静自然凉,心远地自偏。古人求师论道讲究一个缘字,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主要是来自于儒家思想的长期熏陶,能放下身外事,淡薄名利的人毕竟是少数。也许只有曾经沧海游历巫山的人,才会对清水浮云、淡泊明智更深有体会。

在一个安静的夜晚,提一盏心灯寻世间无为之道,来到岁月的门前,时光的印痕已然如此深刻,却叫我只见得智者身后的挽留。

历史真的是很久远了吗?巫山、沧海都经过了,还要到何方去听、去看那一片云和水的诗篇。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若在元稹悼念亡妻的诗句中我来时未晚,似乎能深刻的体会到一段忠贞的爱情故事。而在顿悟他后两句诗的真意之前,我却不愿相信,此句出自曾对贵族小姐始乱终弃的元稹手中,这曾让我怀疑做为一个人,为人与为文是不是一致的。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怕是元稹也是在经过了智者点化之后,悟到这浮世里出出进进的红男绿女,虽逞一时之令人钦羡的风华,到头来还不是都要被世风所淹没,归于尘土。人来人去,过往匆匆,却又是欲留还走,风来尘去,都将相忘于红尘。一条路千山万水、一条路海角天涯,能够相依相伴的终究还是琯心结发。一切潋潋滟滟的红尘经历过后、一切轰轰烈烈的情爱经历过后,生来死去、日月山河,依旧是云在青天、水在瓶。

有个人到庙里去游玩,见菩萨坐在上面,便问道:“菩萨,你在想什么?”
菩萨说:“我什么也没想。”
那您的眼神我为何猜不透?
菩萨安详地笑了笑,“我的心静得像水,可以清澈见底,我什么也没想。像云飘在天上、像水装在瓶子里那样自然。”

的确,不妄自尊大、不自欺欺人、不蜚流长短、不急功近利、得失俱忘,看天上云卷云舒;宠辱不惊,任庭前花开花谢,为人一个静字,这不正是我们人性里所追求的完美么。
提笔将此时的心境描绘成一幅画卷,丹青的天幕正明一轮圆月,些许薄云似纱,照湖面微光粼粼,岸边立一人拜月思亲, 安谧若素、面色沉静。

换心之人既已离去,这半生的缘就让它融于万法,无处寻祭又无处不在;时光流转时光尽,半缘修道半缘君。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