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的好贴凑一趣: “天下第一关”匾额题写 ZT
(2009-08-31 09:28:28)
下一个
“天下第一关”,这块挂在山海关城楼的大匾有许多传说。
这匾上的字相传为书圣王羲之的墨迹。据说山海关建好后,想请王书法家题字,不知什么原因,老王耍大牌不肯写。某日一老汉带只白鹅,路过王书圣寓所,而书圣别无所好,偏爱白鹅,不是偏爱用白鹅做下酒菜,而是白鹅体态丰腴与曲颈向天歌之美,由是王书圣与老汉攀谈起养鹅经来。谁知正谈到兴头,一人急趋来称老汉家中小孙子正哭闹,于是老汉求王书圣给写个“一”字让小孙子识字解闷,王书圣信手写下。如是这般,骗得王书圣写下“一、下、天、第”四字,当求写“關”字时,王书圣起了疑心,小儿识字怎能识得如此繁难之字?只写了个“门”字,王书圣猛然想起之前有人求写“天下第一关”,老汉见到王书圣犹豫,顺手把写好的“门”字抢走了。最后这个“關”字是由王献之补写的,但小王的笔力远不及老王,所以从远处看,那匾上的字只能见得“天下第一门”。
但这毕竟只是个传说,山海关是明将徐达所修,如何能请晋代的书圣来题字?除非以前已经有关,徐达只是扩建修缮? 不过关于这匾为何人所题,民间还有很多传说, 比如李斯、朱熹。
但当地人认定为明人萧显所书。据地方志记载,这五字为1472年(明成化八年)进士萧显所书,目前山海关城楼外所悬为1920年摹制品,原来的那块匾现藏于楼下。与王羲之、李斯、朱熹相比,萧显的名字显然令民众陌生,且不再具有传奇色彩,流言的形成传播也自有其本身规律。即便你读过这篇文章,多年后再提起“天下第一关”,你记起的仍不会是萧显。
明朝万历年间,中国北方的女真为患。天子为了要抗御强敌,决心整修万里长城。当时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却早已年久失修,其中“天下第一关”的题字中的“一”字,已经脱落多时。万历天子召募各地书法名家,希看回复山海关的本来面貌。
各地名士闻讯,纷纷前来挥毫,但是依旧没有一人的字能够表达天下第一关的原味。天子于是再下昭告,只要能够雀屏中选的,就能够获得最大的重赏。
经过严格的筛选,最后中选的,竟是山海关旁一家客栈的店小二,真是跌破大家的眼镜。 在题字当天,会场被挤的水泄不通,官家也早就备妥了笔墨纸砚,等后店小二前来挥毫。只见主角抬头看着山海关的牌楼,舍弃了狼豪大笔不用,拿起一块抹布往砚台里一沾,大喝一声:“一”,十分干净爽利,立即出现尽妙的一字。
旁观者莫不给予赞叹的掌声。有人好奇的问他:为何能够如此成功的秘诀。他被问之后,久久无法回答。后来委曲答道:实在,我想不出有什么秘诀,我只是在这里当了三十多年的店小二,每当我在擦桌子时,我就看着牌楼上的“一”字,一挥一擦就这样而已。
原来这位店小二,他的工作地点,正好面对山海关的城门,每当他弯下腰,拿起抹布清理桌上的油污之际,恰好这个视角,正对准“天下第一关”的一字。因此,他不由自主地天天看、天天擦,数十年如一日,久而久之,就熟能生巧、巧而精通,这就是他能够把这个“一”字,能够摹仿到出神进化,微妙微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