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夜话(三)
1993年5月16日,华国锋在北京美术馆与王留民握手留念 中间坐着王留民
中间坐着左一王留民
王留民在新疆胡杨林采风
美术学校初期,王留民和画家任七与同学合影
长卷创作之中
在我生命的历程里,结识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人物,他们的音容笑貌时刻浮现在眼前,他们各自人生的轨迹,连同他们追求的事业,他们的修为,都给我留下不灭的记忆。
1944年出生,2018年12月20日病逝的书画家——王留民,每每想起他,心里总是沉甸甸的,为他一生的执着,一生的苦心孤诣上下求索精神所感动,为他淡泊名利只是奉献,不求索取的高风亮节所折服。面对皓月长天,于无人处为之洒一掬怀念同情惋惜的清泪。
王留民先生出生于郑州西南郊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四岁那年母亲去世,五岁就开始捡柴做饭,后来父亲也撒手人寰,他成了孤儿。一直到十八岁,他从来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服、吃过一顿饱饭。过年了,别人家的孩子穿新衣、戴新帽,热热闹闹,而他老是一个人躲在那土窑洞里,学着画别人送的小画书上的风景、人物。
自幼缺少父母疼爱,从小饱尝人间疾苦的他,有泪朝肚里流,有苦默默独自吞咽,把自己的满腹心事,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用手中的笔在地上、在墙上、在纸上描摹出来。路边的野花、撒欢的鸡狗、暮归的牛羊、还有村上男女老少各姿各态的身影,都是他诉诸笔端的素材。
王留民是穿百家衣,吃百家饭长大的。生性要强,从不服输的性格使他养成刻苦好学,不落人后的好胜心。靠村民的帮衬,1968年他从郑州师范毕业,就到当时的邙山区文化馆从事普及群众美术工作,他亲眼目睹农村孩子那种渴求学习文化知识的迫切愿望,他结合自己自身绘画优势,在文化馆美术培训班的基础上,于1983年春季成立了“郑州黄河美术学校”,借用邙山区党校两间教室就正式开学了。
当时是王留民光杆一个人,自任校长,扛起了自负盈亏收支自理的大旗,常言道:“竖下招兵旗,不愁吃粮人。”
郑州黄河美术学校招生的讯息通过电台、广播、报纸,在河南省城乡各个角落传开了,引起不小的反响。那些农村的苦孩子,眼巴巴盼着学习一技之长,由此改变命运;那些城里无权无势求告无门的普通家庭的孩子也抱着学一门特长,曲线就业的想法找上门来了。
对于报名前来学习的孩子们,王留民伸开热情的臂膀,笑脸相迎学生的到来。
对于那些交不起学费,又诚心愿学的学生,他免费接收,身体力行“有教无类”,王留民爱生如子,在这些穷困学生身上倾注无限的爱心和阳光般的温暖。
来自信阳光山的王三友,回忆跟恩师学习,一路走来的过往令人感动、感慨,热泪横流。他如是说——
1983年,在光山农村,因喜欢书画,要当书法家,初中未毕业,我就辍学在家,离开学校一年多了。但学艺受阻,非常迷茫、无助:一是喜欢画画,但在农村没有老师教我。二是一个农村孩子,学画画看不到前途。为了吃饭、成家立业,正准备转行去学修理收音机呢,连师傅都找到了。但内心实在是不舍得离开心爱的书画,放弃自己当书画家的梦想。一个寻常的傍晚,愁闷苦恼的我,突然听到广播里介绍郑州郊区文化馆美术干部王留民老师培养、指导农村青年画画的事迹。当时我想:王老师这么好啊!他专门帮助、指导农村青年学画画,那我正好是农村的孩子,他能教我该多好呀!于是,我激动了,并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斗胆给王老师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想得到他指教的想法。因不知王老师的地址,便脑洞大开,想到:既然电台能播王老师的事迹,也一定知道王老师的地址,或许与王老师还很熟呢!那就可以通过郑州人民广播电台把信转给王老师。也不知王老师的名字怎么写,当时信封上王留民我写成了王流明,三个字错了两个。但没多久,还真收到了王老师的回信,并相约1984年春天到郑州学习,真正是柳暗花明,喜从天降啊!
我也是第一个到校报到的学员。记得是大年初三,我用一根木棍,挑着行李,行李的一头是被子、衣物、画板。一头是画册和送给王老师的土特产——年糕,也叫糍粑。我挑着行李,怀揣着梦想,从农村到县城,又从县城到信阳市,坐汽车,趴火车,一路欢歌,一路笑语,于初五的夜晚11点顺利到达郑州火车站。为了省五毛钱,我没有住干店,而是像其他民工一样,铺开被子,在郑州长途汽车站门口的台阶上露宿了一夜。初六一大早,我就坐上11路公交车的头班车赶到了须水文化馆——一间房子露着天的破房子报到。当天中午,王老师听接待我的学生说,光山的王三友来了,便从市內赶到须水,并把我接到他的家,一个只有一室一厅的房子。当晚,王老师把三个女儿赶到里屋与夫人挤在一个床上,我与他在客厅的两张单人床上头对头趟下聊天,聊人生,聊理想,一聊就是凌晨两点。第二天王老师领着我登上了郑州的标志性建筑——二七纪念塔,并在那儿第一次吃到了郑州的????面。然后又领着我先后拜会了唐玉润、陈天然两位老师,并得到了他们的墨宝。
在培训班里的三个月,我们先后得到了周中孚、史正学等省会名家的授课。在这里,我们这些原先连宣纸都不知为何物的农村娃正式叩响了艺术圣殿的大门。从此,王老师用他温暖的大手,牵引着我们,昂首挺胸,一步步走到今天!
1984年培训班学习结束后,是王老师推荐我到郑州黄河碑林工作的,他还多次到单位看我,鼓励、指导我做人、做事、画画。当时全国流行跳交谊舞,许多人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王老师怕我把持不住,静不下心学习,曾苦口婆心地劝戒我不要涉足,并严厉地对我说:“如果哪天看见你搂着女孩子跳舞,就别来见我了!”现在想想,真是太关键了!
别看王老师是一个一米八几的伟岸挺拔的大男子汉,但心特别细,许多小事都会记在心里,并予以帮助,润物无声。我那时还是零时工,没有城市户口,在单位食堂买饭票还得拿粮票才能买到,我只有在黑市上去买粮票。王老师知道后,就经常把自己省下的粮票给我用。其实,他家的三个孩子正长身体,他还有一些情况与我相似的学生需要帮助,所以,他的粮票也根本不够用,为了我,王老师真可谓紧衣缩食啊!
80年代末,我谈恋爱了,对象是城市户口,有工作,后又在开封上学。她家里人考虑到我还没转正,又没城市户口,学书画也不一定有什么出息,就不赞成我们的事。虽然我对象很喜欢我,但毕竟家里和周围的亲人给的压力太大,就有些犹豫。王老师听说后,就带着我跑到开封,见到我对象时,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夸奖我心,春风化雨,彻底坚定了我对象与我相处的信心和决心,并最终与我走到了一起。
2017年元月,我与王老师另一个学生曹剑丞及好友吴玉萍三人在郑州办联展,王老师当时在外地养病,但收到我的邀请后,专程赶回来参加画展开幕式,并即兴讲话。同以往一样,看到学生在成长,在进步,并取得一些成又是王老师心中最挂念,最引以为骄傲的学生之一。
人的一生,虽然慢长,但关键的几个节点,特别重要,它往往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自己一生的命运!在这几个节点的关键时刻,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和支持,那这个人就是重如山!高山仰止,不忘初心!王留民老师永远是我最敬重、最尊重的再生父母,天高地厚,没齿难忘!
时间过的真快,一转眼,我随王老师学画都34年了。我从当年的毛头小伙,变成了头发半白的老头,王老师也从年富力强,风华正茂的青年変成了须发皆白的耄耋老人。王老师通过自己的影响,帮我结识了许多老师、朋友,为我的成长铺道修路,甘做嫁衣。回想这几十年,可以说,我也是梦想成真的人。但这个梦,是王老师帮我圆的,王老师成就了我的人生!没有王老了,不可能成为一个专业书画工作者。
今天晚上,得知王老师仙逝的噩耗,悲痛欲绝,夜不能寐,回想起老师的教诲、关怀,如在昨天。最让我愧疚的是,今年王老师先后住院三次,但他都不让家里人告诉我们,他不想让学生心里难受,不想让我们看到他被病魔折磨得日惭羸弱不堪的病容而伤心,电话中他说等他恢复好了再见,我也就没有再固执地坚持。但他其实真心想念我们,特别是病重的时候,多次对女儿念叨我们的名字。王老师这次发病很突然,到医院就重度昏迷,未能到床前服侍一天半天,让我感到终身的遗憾和悔恨……怀念恩师,泪如泉涌,泣不成声,恩师一路走好,天堂安息吧!
1987年12月1日,美校首批学员的学习成果,得到了艺术界的高度关注和政府的肯定。从此以后黄河美校就翻开了腾飞的新篇章。
黄全瑜,1970年3月12日出生,河南太康县人,出身于寒门子弟,从师于王留民黄河美校,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香港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国宾礼特供艺术家,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
黄建军,笔名松石,1968年出生,河南省郑州高新区石佛村人,13岁进入郑州黄河美术学校,与恩师王留民结下不解之缘,是跟随恩师时间最长,最靠得着的跟班学子,曾一度黄建军成了恩师王留民的贴身助理。建军是民盟会员,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项目的传承人。从2003年开始和爱人周进霞(周洁)一起开始“四大名著”故事剪纸长卷的探索与创作,经过近十六年的不懈努力于2018年完成了四部剪纸的创作故事情节描绘了人和事物场景。作品西游记剪纸长卷长166米、高0.42米;红楼梦剪纸长卷长100米、高0.42米;三国演义剪纸长卷长100米、高0.42米;水浒传剪纸长卷长100米、高0.42米。
王留民不仅是一位德高望重爱生如子的校长、合格的老师,更是一位热心的社会活动家,与王留民相识于黄河游览区兴建黄河碑林、炎黄二帝巨型塑像兴建之际。为了筹措资金,时任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的王仁民不顾年老身有残疾,四处奔走,到处化缘。为扩大影响,兴建炎黄二帝巨型雕塑,吸引来自海内外的爱国人士,文化精英参与的目的,同时成立了炎黄艺术书画院,聘任王留民为书画院院长。
向世界华人征集书画作品,举办大型书画展,王留民陪同老领导王仁民不辞辛劳鞍前马后奔走呼号,立下汗马功劳。此时与王留民有了正式接触,以文会友,意气相投,惺惺相惜,感觉王留民是一位真诚、正直有实干精神很难得的长兄。通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共事,我们的感情日益加深,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再后来,郑玉昆老先生少林书画研究会面临困境,郑老先生力邀王留民、田占峰、和我等人加入该组织,并担任职务。王留民、田占峰为副会长,由于我的写作强项,郑老师提议我任副秘书长。在郑玉昆会长的带领下,我们在一起参加活动的机会更多了。
2005年10月下旬,,王留民原黄河美校学生来自栾川的李海涛,担任栾川养子沟开发艺术总监,为提高养子沟的文化品位,开发更多的人文景观赋予文化内涵,在山体镌刻诗文、情景交融有机结合,应栾川养子沟风景区之邀,王留民牵头,组织十几名省会书法家,郑玉昆、吕致远、毛旭辉等人,我们一行书法家在养子沟三天采风,找准各自的契入点,后进入创作。我自撰了一首小诗,随即铺下六尺宣,挥笔疾书一幅颇有气势的隶书《咏养子沟》,展现在人们面前——
梨花洁似雪,养子费心血。悠悠千古事,至今传不歇。山幽泉水长,林深灿红叶。江山人辈出,依然旧时月。
此诗,此书法赢来众人的赞誉。2007年,我陪铁路一行朋友重来养子沟故地重游,导游带领我们来到一处摩崖石刻下停住脚步,给人们介绍说,这是河南著名书法家吕孟申先生为养子沟撰并书写的一首诗,她字正腔圆背诵了这首诗,同行的一个朋友笑着对导游说,这位就是书法家吕孟申先生,见到真神了吧!导游顿时了开了花,并力邀我与她在诗文下合影留念,她连连说今天太荣幸了!
2010年,郑州圃田列子故里重修列子墓,向世界华人书画家发出征集列子墓碑碑文的邀请函。
《列子》一书中有许多故事,这些故事对人们影响很深,如愚公移山、女娲补天、朝三暮四、夸父追日、杞人忧天。这些故事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体现,对中国人民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列子》一书中还有大量的哲理故事。
世代务农 ,1962年出生,圃田大孙庄长大的陈国勤,初中毕业,先后干过十多年厨师、干过几年建筑包工头,2008年底,竞选当上了村主任,上任三把火,整建村委会办公楼,改善村小学,整修村里水泥路,他个人出资达20多万元。然而他更牵情的是重修列子墓,列子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历史地位,彪炳万代千秋令人景仰,他为中华民族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早已走出国界,成为全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他觉得作为列子后人,对于自己身边的列子墓,实在太寒酸、太不起眼了,光秃秃不到5米见方的一堆土坟,孤零零一通小得可怜的石碑,就是列子墓的全部,此种情景令陈国勤寝食难安,觉得汗颜,无地自容。他开始筹划,重修列子墓,建造墓碑,他的设想得到村民的拥护,他的倡议得到省市有关部门和有识之士的赞同,得到书画界朋友的鼎力支持,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开始规划,征集名家作品,找石匠刻碑,一切在紧锣密鼓中进行,倒计时赶在清明前,重修列子墓,建20通石碑。
经王留民先生的推荐,作者有幸参与了列子墓碑撰写活动,首先我查阅有关列子的资料,确定碑文内容,发挥自己特长,撰写了稍不合格律《咏列子》诗文:
列子御风游八荒,
泠然善也人景仰。
潜心修道四十载,
淡泊名利日月长。
潮河悠悠留千古,
枣林丛丛送晚香。
沧海桑田君宛在,
喜看圃田尽春光。
随后用6尺宣纸一气呵成,写成碑文,尽管不太合韵律,但我自认为,该诗写出了我的心声,也算对先贤尽的一片虔诚之心吧。
参加撰写碑文的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先生、河南书法家协会主席宋华平先生、河南诗词学会会长林从龙先生、来自宝岛台湾的李星汉先生、河南炎黄书画院院长王留民先生、著名书法家黄居正先生、郑州大学教授吕志远先生、河南中医学院教授朱忠宝、河南炎黄书画院张金山院长,等20余位书法家。
2010年4月3日上午,阳光灿烂翠柳依依,郑州东30里的郑圃大孙庄彩旗飘扬,彩虹门气势雄伟,过街标语格外醒目,一派节日景象。一千多名乡村父老身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锣鼓喧天,燃放鞭炮,,隆重举行声势浩大的列子墓重修揭碑庆典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亲朋、知名书画家的到来,为庆典活动增添不少亮点。参加重修列子墓揭碑庆典的有关领导有;郑州市副市长刘东女士、郑州市政协副主席张民服先生、郑州市文物局长阎先生等人。临时搭建的宽敞舞台,特邀助兴的豫剧名角、曾获全国声乐大赛大奖的青年男女歌手,声情并茂的演出,不时引来暴风雨般的掌声,把庆典活动推向高潮。来自大孙庄小学的学生身着湖蓝色长裙,头着饰带,飘若仙子的装束,表演国风列子颂的歌舞,令全场观众陶醉倾倒,直觉得时光倒流,仿佛列子重回故里执教,古风流韵穿透苍茫历史云烟,,列子笑微微重回难舍难弃的御风台……
一辈子刚正不阿,不会曲意逢迎,全部心血浸洇在书画之中的王留民,教书育人为大家舍小家,对家庭、对妻子、对三个女儿关爱不够,以至于妻子中年病逝,女儿也得不到应有的温暖,对其颇有怨气和不满,他都默默承受。为创作365米的《中华江山揽胜图》,历时八年酝酿准备,他足迹踏遍祖国名山大川写生采风,他八次爬天山、大漠戈壁千年胡杨树下、新疆、西藏雪域高原、宁夏贺兰山巅、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东北原始森林,三山五岳踏遍,搜尽奇峰打腹稿,花了整整三年时间伏案潜心创作,吃了多少苦,度过多少不眠之夜,为了达到最佳效果有时几易其稿,真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从王留民一生的境遇,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感悟:
不是每次起锚,都能望见地平线上新的大陆;不是每匹骆驼,都能忍耐到沙漠里的幽幽绿洲;不是每朵鲜花,都能在春光里怒放。
心里装着山川河流,四季风的王留民走了,走得令人心痛!我知道;王留民还有那么多的不舍,未竟的心愿,他愿所有的人有衣暖身,有人暖心;他像一支风中飘动的幡永远不会停下,昭示着他的学生渡尽劫波,迎来涅槃。这就是他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