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往事并非如烟(五)

(2022-06-23 12:02:18) 下一个

 往事并非如烟(五)
       吕孟申

在车站团委书记的位置上我干了5年,这5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
现在回忆起来真是百感交集,苦辣酸甜啥滋味都有。
那时在共青团干部中有这样的自嘲:团干要具有铜头铁嘴,蛤蟆肚子飞毛腿。意思就是团干没有多少实际权力,要想干好工作就要有铜头,不怕碰钉子,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铁嘴就是多说一次不行再说,不怕磨嘴皮,软磨硬泡;蛤蟆肚子就是能受得住气,肚子鼓了消,消了再鼓了;飞毛腿就是不怕跑路,一次不行再来一次,跑得多了总会办成事。

共青团干部都羡慕胡耀邦作共青团书记的时期,青春有朝气,而无后顾之忧。
在团委书记的岗位上,对我印象最深,影响最大的是时任铁路局团委书记谢峥嵘老书记了。
当年的谢峥嵘也就40来岁,高高的个儿,赤红脸,浓黑的头发,一双剑眉,两眼炯炯有神,嗓门洪亮且富有底气。郑州北郊农村口音很重。讲话时他极力超北京普通话上靠。总是穿一身灰中山装。

记得当时《中国青年》、《中国青年报》发起署名潘晓的文章《人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全国发起大讨论。郑州东站团委作为铁路局团委的一个联系点,谢峥嵘书记亲自挂帅到东站蹲点,深入到青年之中,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

在那些日子里,我亲眼目睹,亲自感受谢峥嵘同志那颗对工作对事业的忘我赤子之心。
无论白天和黑夜,不分星期天和假日,从铁路局机关到郑州东站足有十多里地,谢峥嵘总是骑一辆自行车来来回回风雨无阻。按他的级别完全可以从路局汽车班要车,不必这么辛苦。可他一次也没享受过这份待遇。

来到郑州东站,谢峥嵘有时一头扎进正在作业的装卸队,来不及换衣服就系上一个大帆布围裙,双手带上帆布手套同装卸工同吃同劳动,汗流在一起,心贴在一起,喝着大碗茶,吃着“杠子馍”,那是一幅多么值得怀念温馨的画面啊。

后来局团委来我站蹲点结束,他们人走了,短暂相处结下了深厚友谊。当时局团委副书记彭翠香也来东站蹲点过,彭翠香曾是安李支线列车长,安阳到李诊一段不长的铁路线。在此岗位上彭翠香曾被评选为全国劳动模范。再后来彭任铁路局老干部部副部长。

谢峥嵘任职铁路局局团委书记期间,被铁道部选调到铁道部团委组织部长,在北京工作一段时间,由于他妻子身为主治医,被选派到支援非洲医疗队,家中女儿突遭意外,无人照护,谢峥嵘不得不向组织申请调回郑州。组织上答应了他的请求,回调谢峥嵘任铁路局基建指挥部副指挥长,再后来任铁路局总工会宣教处处长。

晚年的谢峥嵘有点老年痴呆症,感念他的知遇之恩,我多次去他家、医院看望。记得曾送他一把河南西平产的棠溪宝剑,让他舞剑锻炼身体。


当年铁路分局团委书记是缑清信。缑,矮矮胖胖。原是铁路分局组织部部员,曾任过郑州铁路车辆段团委书记。缑的父亲是铁路工程段的一名老炊事员。家中兄弟姊妹多,生活不宽裕,总是紧紧巴巴。缑是家中长子,从小就知道生活艰辛,不奋斗努力是没有出路的。他也是一步一个脚印靠个人吃苦耐劳拼出来的。文革前,铁路机械学校车辆专业毕业。

缑,一副好口才,就像俗话说的死蛤蟆能说出尿来。个子矮能量足,富有煽动性。能说会唱,讲话风趣幽默,四六句、歇后语张口就来。他是活宝级人物,他出现在哪里哪里就不会冷场沉默。缑的最大特点就是富于激情,热情有朝气。

我任团委书记期间,正值青春精力旺盛,从不知道怕。啥都敢朝前冲。
发挥自己的特长,创办了《青锋》小报,寓意青年先锋。开设论坛、动态、文学创作,等多个栏目。此小报坚持数年,是当时郑州铁路局团委基层单位最早,坚持最久的团刊。

我在任期间,每年都要组织青年团员开展春游、到地参观过团日等活动。
80年代初,去少林寺的路还是蜿蜒曲折的山路,上山下山,还要穿越一条大深谷,每次组织青年去少林寺都要担负很大的风险。那时组织几十个人去少林寺,当时车站没有客车,只能乘高帮卡车去了。有一次好不容易把人组织起来发车了,卡车刚出车站大门从货站街到城东路是一个急转弯,恰好有人抢道,汽车司机急打方向盘,站在车厢里的青年猝不及防一下子从车厢摔下几个人,结果造成一人肋骨骨折三根,两人腿部扭伤。出师不利,只好取消去少林寺游玩的行程。责任由我来负,写了一份检查交给党委书记,受伤职工按工伤办理。

再后来凡是通火车的地方组织青年外出,我都提前准备好公用乘车证,公免车票,譬如去洛阳、开封、新乡、兰考等,以免再次发生伤残事故。

那时每年夏天我还总是组织青年团员乘车到郑州尖岗水库游泳,尽管每次都提前准备好救生圈,指定专人人盯人安全防护,但总无法保证安全百分之百,现在想起来仍觉后怕。
郑州车站组织青年到尖岗水库游泳,东站职工子弟、退伍军人陈三立就是淹死在那里的,后事处理起来很是棘手。

我当团委书记不久,就组建了车站文艺宣传队,参加铁路分局文艺汇演,选出优秀节目参加铁路局汇演。

按道理来讲组织宣传队,是工会的事,因为工会有活动经费,花钱好解决。但当时车站工会缺乏组织人才,没人做这个事。在这方面我是强项,党委,工会一直期待由我牵头把宣传队成立起来,明确表态要人给人,要物给物。

老俗话说:“宁领千军万马,不带吹吹打打。”说的就是这些人不好管理事多。
东站人,只是在50年代组织过宣传队,那仅是锣鼓队。这么长时间过去了,车站还真没组织过宣传队。万事开头难。这帮人不好带,管严了不行,松了更是一盘散沙排不出好节目。
我深入到三大车间,摸底看谁有出拉弹唱的天赋。这一摸底,我心里有数了,拉出一支队伍,排演一场节目根本没有问题。
东站有一帮戏迷,以车站小车班何振洲为首的几个人,他们经常在家里、在家属区自拉自唱。何振洲的妻子陈爱荣,曾是开封豫剧团演员,青衣唱功一点不差,就是武功荒废了,身体发胖大的动作做不出来了。何振洲有一帮社会上的小兄弟,锣鼓家伙儿齐全,吹唢呐、捧笙人才都有。

何振洲作为乐队司鼓倍棒,车站成立宣传队,这帮弟兄们欢呼雀跃,早就盼着这一天能够大显身手,在舞台亮相。
我打听到,车站五七连队有个家属女儿叫寇自敏,郑州戏曲学校毕业,科班出身,投过名师,再加上她天资聪慧,旦角唱念作打样样拿得起。
我把该女儿的信息向车站领导汇报,经研究可以以大集体工身份招她进来,工作可安排轻松岗位,至于转正看将来表现再说。
我亲自找到寇自敏的家,动员他来车站参加宣传队。当年的寇自敏正值如花盛开,身材长相无可挑剔,唱功张口就来,入戏快,唱哭戏,立马进入角色,霎时泪光盈盈犹梨花带雨令人垂怜。

寇自敏父亲原是郑州搬运二站职工,父亲身体不好早年去世,母亲带着女儿吃了不少苦,为了女儿强撑在东站五七连队干活。因为东站装卸队伍是由搬运二站转来一大批工人。家里没有背景,寇自敏也自觉得凭自己一己之力在专业剧团也很难出人头地,也就答应来东站上班,加入宣传队。

寇自敏来到东站后,她的豫剧名段很受欢迎,唱出了车站、走向了分局、冲出了路局。那时,东站与解放军电子技术学院开展军民共建,军民联欢,东站宣传队到到电院经常演出,寇自敏的豫剧总是赢得满堂喝彩,欢声如潮。总参军民共建现场会多次在电院和东站召开,盛况空前。

寇自敏来到东站如鱼得水,声名鹊起。后来河南豫剧二团的唢呐独奏艺术家史发祥要与寇自敏恋爱结婚,史发祥已有2次婚史,且有孩子需要抚养。寇自敏的母亲死活不同意这门婚事,因为女儿还是没结过婚的大姑娘。母女矛盾很尖锐,寇自敏以死抗争,有一天吃了大剂量的安眠片,在郑州东站单身宿舍昏睡。后被管理员发现,送往医院抢救了过来。母亲见女儿铁了心要与史发祥结婚,只好默认不再插手此事。

史发祥的唢呐独奏,不比郝玉岐逊色。他的代表作《百鸟朝凤》也是闻名海内外。寇自敏和史发祥相亲相爱过了一段幸福的日子。史发祥曾领着我们到豫剧名家崔兰田家中拜访,我们知道了闫立品一生未婚,年逾九旬的老母一直和她居住在一起,相依为命。

后来郑州铁路局成立文工团,寇自敏和史发祥双双加入,舞台大了,眼界宽了,演艺事业更上层楼。

再后来寇自敏独自到广州、深圳闯荡,发了大财,做美容化妆品生意,听说有自己知识产权的品牌,整个人都洋气了,穿金戴银成了十足的富婆。


东站宣传队人员最旺的时候有二十多人。人多事多,花边新闻不断。有一个叫方某的女孩,铁路机械学校分来的实习生。青春靓丽单纯,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对女儿视若掌上明珠。方某能歌善舞,性格文静像温顺的小羊。
她实习的维修工厂有一工长,彭某民,一米九一的大个儿,车站篮球队主力。已婚,妻子是机械学校讲师,作风干练,快人快语,一副女强人的做派。他们生一男孩,三口之家本应幸福美满。

不知何时是谁主动,未婚的方某和工长彭某民好上了,纸里包不住火,此事被彭某民的妻子知道了,跑到东站大闹一场,并出手扇了方某女孩一个耳光。这一下捅了马蜂窝,方某父母直接将彭某民告向公安局,公安局民警直接将彭某民抓走投入拘留所。拘留一段时间才放了出来。彭某民,工长遭免职,方某离开东站,调市区一图书馆任管理员。

宣传队队员张世勋,其父机务南段维修技师。一位谨小慎微胆小怕事的小老头。为人谦和低调,据说家庭出身成份高,每次运动总受冲击。其母人高马大白白胖胖,天生一副富贵相。原在郑州电焊条厂任副厂级干部。世勋弟兄俩,下面有一个弟弟,在郑州北站干调车员,后通过疏通关系,调车站小车班任司机。

张世勋更多继承了母亲的基因,标准的体型,微胖白净脸,两眼很有神。对音乐很有天赋。能拉大提琴,二胡,简直达到无师自通。会照相,能写一手好美术字。性格又温和。我们开始都在一个装卸队。我对他印象不错,我当了车站团委书记后,就推荐他到站工会助勤,后转为正式干部。张世勋一生勤勤恳恳,是一名称职的工会干部。

只是后来他和另一名东站同事,约了一名不知底细的美女,给人家拍裸体艺术照,后东窗事发,被定为流氓罪劳动教养两年,免去干部身份。再后来张世勋就走向了社会,加入婚庆公司,做专职摄像,钱没少挣,且自由自在。张世勋是我组建宣传队最早的基本队员之一,又是得力干将。但他前几年因患心脏病撒手人寰。

宣传队队员于开元,老铁一中高中生,知青下乡抽调到平顶山东站调车员,1975年调郑州东站运转车间开始还是调车员,随着年龄增长,干调车有点吃力力不从心。他又拉不开脸向领导请求换岗。内向的性格更郁郁寡欢,我同情他的遭遇,关心开导他,他有心里话也乐于告诉我。我知道他对吹黑管、长笛都很在行,组建宣传队我首先想到他,再三向运转车间要人,他知道这一切都是我争取来的,所以在宣传队是我依靠的中坚力量。

1978年,于开元参加了高考,后被南京铁道学院录取,在职带薪学习。车间对于开元带薪上学抵触情绪不小,占用他们的名额,不创造价值,毕业一定不会回到原岗位。我一方面鼓励张开元不要失去与车间领导的联系,放假多到车间走走看看,这条线不要断,力求各方面都能达到心理平衡。于开元大学毕业后,被铁路局总工室录用。

宣传队队员胡志杰,装卸二队装卸工。胡,黑黑的,一脸糟疙瘩,两只眼睛小而有光,瘦小的身板。打小喜欢山东高元钧大师快板书,与郑州铁路高西尧是同门师兄弟,曾拜师高元钧门下。胡父亲是老铁路工人,机务段上煤工。母亲家庭妇女,在铁路家属区当过居委会主任,带个红袖章在家属区巡逻,一则不让孩子高声喧哗,影响大人休息耽误上夜班,二则防止流窜人员小偷小摸。

胡志杰无论是铜板,还是竹板都打得得心应手,出神入化。他的拿手段子武松打虎,武二郎怒打蒋门神声情并茂引人入胜。

我曾在铁路西工房家属区21号楼一单元四楼,胡志杰母亲就在三楼,我们是上下邻居。老太太喜欢晒西瓜酱,做好的酱总送我们一瓶。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我们两家互动很频繁。他家大事小事总喜欢跟我们两口讲。
胡的妻子小芬,家在豫东农村,一个人来到郑州闯荡,很不容易,吃过的苦,受过的累,遭受的白眼和歧视都埋在心里。认识胡志杰的时候她在铁路一家集体小印刷厂跑业务。

小芬中等身材,病黄脸,一副柳叶眉,双眼皮,一双凤眼水汪汪,五官周正,穿任何衣服都显得恰到好处顺溜。说话总是羞答答的,一副柔弱相。后来小芬因为业务关系结识了铁路局印刷厂厂长谢某。

俗话说众口铄金,三人成虎。小芬与谢厂长关系亲密的风言风语传到了胡志杰耳朵里,他无论如何咽不下这口气,非要离婚不可,谁也劝不到他心里。
小芬是个贤惠媳妇,里里外外是把好手,他婆婆都看在眼里,心疼媳妇,又恨儿子不争气,拿屎盆子朝自己头上扣。为了自证清白,小芬割腕自杀,救了回来,胡志杰才算消停。

宣传队队员徐振东,一个直率直肠的人。铁路工人的后代,个头儿帅气适中的身材。知青下乡后抽回城,自许昌站调回东站任吊车司索工,整日在大吊车下车厢里钻上爬下。徐是家中老幺,全家人都担心他的安全。徐天生一副好嗓子,适合唱蒋大为、郭颂、阎维文,李双江的歌,音域宽厚洪亮富有磁性。他还会打架子鼓,敲梆子,是宣传队的多面手,

但徐振东心里不存事,遇事爱发牢骚,领导不待见。他媳妇王爱云,朴实敦厚能干,操持家务是一把好手,把徐振东侍候得服服帖帖,不管袜子脏不脏,不让过夜,连夜洗净弄干。不让他操一点心。
王爱云在铁路局招待所服务员,她非常留心凡是东站来开会的领导她都会主动服务,端茶倒水,送水果拉家常。目的是为徐振东拉关系,给予关照。我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认识王爱云的。被她的诚意所打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予以照顾。

1977年成立宣传队,徐振东作为骨干抽调出来,他也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努力克服爱发牢骚,心里不存事的毛病。宣传队结束,开始到站工会助勤,后来成为宣传干事。

宣传队队员刘平安,中等个儿,稍瘦的身板,稀疏的黄发,肿眼泡。但说话底气足,为人勤勉务实。写得一手好字,他的硬笔书法可以到达作帖的地步。为人特实在,交给他的事绝不会吊底,让你一百个放心。开始在装卸二队装卸工,后开叉车,技术熟练,深得伙计们的好评。
我到团委主持工作后,他是我第一个物色的助手,我的不少设想和规划他都能默默一步步推进,付诸实施。开始是利用业余时间来团委帮忙,不计时间不讲条件,时间长了他的工作态度和实际工作能力得到领导的认可和肯定,就正式调刘平安到团委助勤。
再后来刘平安任东站党办主任,退二线后在黄河科技大任教多年,听说前年突发脑溢血去世。

宣传队队员段锡鹏,曾和我是装卸一队四班老伙计。段的母亲是全国著名的河南坠子表演艺术家刘宗琴,刘宗琴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人。
段锡鹏从小耳濡目染,老一辈曲艺大家的风采,门里出身,说单口、双人相声、群口相声都能临场发挥得淋漓尽致,无懈可击。也真难为他了一直在装卸岗位上坚持多年,后来开叉车,修车,直到工作到退休。
段锡鹏没有辱没母亲良好的家风,没有沾染不良习气,吃喝嫖赌样样不粘,身处最苦最累的装卸一线,虽有怨言,有牢骚,有不平但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实属难能可贵。他自编,改编的相声,无论说学逗唱都能赢得观众掌声。

宣传队员李志强,父亲是铁路局知名的老艺术家,绘画、书法都很出名。李志强属于特瘦的那种,单薄的身子骨仿佛一阵风都会把他吹倒。我们同时期入路进入装卸队伍,由于他身子太弱,没干多长时间就照顾他到维修工厂修理叉车。虽然身单力薄,他却不惜力,工作踏实认真。又肯钻研好学,在修车上很快成为行家里手。他小提琴拉得很棒,乐感好,能够拉出曲子的韵味。在宣传队他伴奏,还是独奏都是最认真的。后来参加电大考试,毕业后分配到铁路局技术部门。

他的弟弟李志伟,遗传了父亲书法、绘画的基因,在东站工会搞一段宣传,绘画。后到美院进修,毕业后到铁六中任美术教师,李志伟思维超前,新颖大胆,敢于创新。据说铁六中的美术誉满全国,成为全国高校美术生源最好的学校,就是李志伟趟出的路子,后来他辞职单干,创办自己的美术学校。


宣传队队员侯卫东,一个强壮威猛总是浑身是劲的棒小伙儿,干活不惜力,他也是下乡知青抽调回城,我们同期入路进入装卸队伍。侯卫东为人豪爽仗义,眼里掺不得沙子,遇见不平事能挺身而出拔刀相助。他看不上的人不屑一顾,他敬佩的人甘愿匍匐在地,俯首称臣。

侯卫东吹得一口好竹笛,肺活量大,运气足,他常笛不离口,把笛子吹得九曲回还气息不绝,实属难得。他的保留曲目《扬鞭催马运粮忙》,真见功底,一支竹笛把农家喜气洋洋运送公粮的场景表现得活灵活现。

他能把笛子十大名曲牢记于心。笛,涤也。在中国古代的文字记录中,笛曾被古人寄予了治国安邦的神圣愿望,涤荡邪气,出扬声。笛声擅长模仿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发音动人、婉转悠扬,并带着丝竹的清新。随风吹笛,吹的是心境,是心情。月夜听笛,听的是怀想,是思恋。
侯卫东后来通过关系调到郑州车站行包车间任领班,一直干到退休。

宣传队队员章金龙,瘦小精干,总带着一副度数很高的近视镜。说实话如此瘦弱的身体干装卸确实是勉为其难了。但他却干活不偷懒,干不动重的,就干轻的,提水、拿拉门绳、背撬杠主动抢着干。章金龙出身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就会拉小提琴、弹钢琴,识五线谱。他也是车站宣传队最早队员之一。

宣传队队员李贵生,装卸三班职工,一位来之开封的老实小伙儿。一只眼睛有点斜视,很明显,但不影响视力。他长号吹得很好。家在开封,休大班总是急着朝家赶。由于眼斜他有点自卑,总是默不作声,在宣传队是事最少的。
他一心二心想调回开封,后来我给他找了个对调的回开封,不用再两头跑了。

宣传队年龄最大的一位是韩普教,他是车站政治处干事,部队转业,在部队当过文艺兵。他能编排舞蹈。宣传队排演藏族舞蹈《北京的金山上》就是韩普教亲自示范领舞的。

宣传队初期,女队员比较缺。王雪冰,个头不高,很文静,一口流利的北京普通话,能歌善舞,自理能力很强。宣传队初始王雪冰兼任报幕员。他来自车站装卸车间充电房操作员。

王春荣是宣传队最早队员之一,高高的个儿,身材匀称,一双大眼明亮有神,是属于有模有样乖乖女的类型,性格温柔可人,与谁相处都合得来。他是货运员,在学校是舞蹈骨干。在宣传队是跳舞的主力。

吴香枝,货运车间货运员,来自河南襄县,接父亲班入路到东站任货运员,在老家农村自小爱唱豫剧,有登台演唱的丰富舞台经验。


车站宣传队成立之后,成为车站一只名片,除参加分局、路局文艺汇演,还不时到车站有关协助单位,譬如解放军电子技术学院、军用机场场站、国家粮食储备库、国家钢材储备库,等地方进行慰问演出。

后来不断补充新的队员,排练新的节目,在路局、分局都有较大的影响。

人生就是一个大舞台,在几十年的人生旅途中,生离死别总在重复上演,我们都是匆匆的过客,都在扮演自己的角色,相识、相逢、聚散两依依,往事并非如烟,曾经爱恨情仇都定格在不老的相册之中,成为瞬间的永恒!





首批东站文艺宣传队队员合影
前排左一王雪冰、左二方某、左三王春荣、右一吴香枝
中排左一章金龙、左二刘平安(已故)、左三徐振东、右一韩普教、右二李志强
后排左一侯卫东、左二张世勋(已故)左三吕孟申、右一李贵生、右二于开元、右三段锡鹏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