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吕孟申
与张红磊的短暂相处,彻底改变了我对这里盲人群体认知的偏见和误解。这里不是被人遗忘的角落,这里的盲人用青春血汗编织着生命的华彩乐章,他们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爱的群体,他们一直默默奉献着,奋斗着......
诚然张红磊他们的人生是不幸的,因为他们看不到五光十色的缤纷世界,然而他们又是幸运的,赶上了新时代,社会没有遗弃他们,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服务社会的舞台,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
1974年出生的张红磊如今长得一表人才潇洒疏朗,白白净净的脸上架着一副眼镜,谈吐温文儒雅,幽默而不乏风趣。张红磊的气质和身形与影视明星孙红雷颇有几分神似。
红磊父亲,河南叶县人,母亲山东济宁人,父亲早年参军入伍,在部队入党,1959年部队转业到河南省水利厅工作,同年底参加援藏建设,一去就是20余年。1980年初,全家6口一起随父亲来到拉萨定居。红磊姊妹4人,他排行老三,上有2个姐姐,下有1个妹妹。
红磊的父亲大半生一直都在漂泊,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祖国,献给了西藏,亲身参与三江源考察、水利建设、制订发展规划、并投身艰苦卓绝的建设之中,吃多少苦,受多少累,从不对人讲,是一个人默默忍受无怨无悔的人。
至今张红磊依然清楚地记得:随同父亲全家第一次进藏的情景,开始从郑州坐火车到西安,再从西安到成都,从成都坐飞机到拉萨。一路西行,开始是满目苍翠青山绿水,越往西越荒凉,真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惆怅失落感。
6岁前的张红磊觉得真是幸福啊,看什么都是那么新鲜充满好奇,他盼望着快快长大,长大能去好多好多地方,能干好多好多事,像爸爸那样飞来飞去自由自在......
他永远忘不了,初来拉萨时,在上小学时有一次在拉萨河边玩,被一个小朋友一下子推到河里,喝了好几口水,被人救了上来,他觉得好怕,又不敢对家里人讲。不久哲蚌寺一位僧人见了红磊,对他父亲说,这孩子6岁前有一大灾,要想消灾,领着孩子到寺院烧香,求佛祖护佑。父亲一笑了之,根本没把僧人的话当回事。
不久,一次在学校课外活动中同学互相打闹,一个信阳女孩抓一把石子朝另一个男孩撒去,恰巧张红磊从此路过,石子正好砸在眼上,左眼红肿睁不开,去医院检查治疗不见起色,80年底父亲只好带红磊回河南,在郑州市人民医院做眼底手术,也没效果,视力越来越差,最后没有一点感光了。1982年,张红磊的右眼也开始出现状况,为了给儿子治眼,1982年父亲就向组织提出申请全家返回内地为孩子治病。组织上答应了,全家又踏上了返家的征程。虽然为治红磊的眼伤,父母想了不少办法,看了好多家医院,最后的结果红磊左眼还是失明。
(二)
英国作家波恩说:“不受痛苦,得不到胜利;不践荆棘,得不到王座;不饮怨毒,得不到光荣;不背负十字架,得不到冠冕。”
真无法想象小小年纪的红磊,跟着父亲的西藏团聚生活,迎接他的竟然先是无端被推河里,后又被同学无端抛撒的石子击中双眼以致造成左目失明,难道这就是宿命吗?
张红磊在郑州上高中最后一年,右眼视力急剧恶化,他清楚自己无法继续读大学了,就强忍疼痛,走向打工之路,决心不依赖别人自己能够养活自己。不久,红磊双目彻底失明,成了父母永远无法弥合的心痛。
正值如火青春年华的张红磊,他有许多许多七彩斑斓的梦,憧憬着自己的未来,却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双目失明的现实,他声嘶力竭地号啕大哭过,绝望过甚至想到过自杀结束这暗无天日的生活,可他的父母何尝不为儿子的未来揪心自责而难过呢?
痛定思痛,还是理智战胜了悲伤,在家人的劝导下,红磊逐渐从消沉中走了出来,他开始明白:从出生到死亡的漫长岁月里,谁也无法预测到未来,能够规划把握的是现在,虽然眼睛看不见了,还有健全的四肢,还有一颗聪明的大脑和善良不屈服命运的心。
1997年,张红磊得知吉林长春大学中医针灸推拿系5年制大学本科面向全国招生,录取残疾学生系统学习中医、康复理疗知识,他和家人一次次和学校联系,积极备考。苍天不负苦心人,红磊最终以河南考生第一名的成绩被学校录取,开始了他在学校整整5年的求学之路。
5年的寒暑交替,5年的坎坷艰辛,5年的春华秋实,5年的沧桑收获点点滴滴
都 沉淀在张红磊的心中。
2002年大学毕业,红磊应聘到郑州第一按摩医院成为一名盲人按摩师。
郑州第一按摩医院的前身是郑州盲人按摩诊所。成立于1959年的盲人按摩诊所,起始
阶段是3个盲人,三张床,一张桌子,三间房。经过近60年的发展,如今在原地已盖起2栋高楼,形成闻名全国的康复理
疗综合医院,及理疗康复培训学校。中医按摩为主,治理肩腰腿痛、软组织疾病及开展中医内科、骨伤科、康复保健、理疗等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十分有效。
2006年被省农业厅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办学至今,该校向社会输送大量按摩师,与数百家用人单位长期保持良好合作关系,学员遍及全国各地及欧美、亚等地,被社会誉为“按摩师的摇篮”。
在这里张红磊找到了他施展才华的用武之地,同时他也收获了爱情的喜悦,找到了生活中的伴侣。
(三)
妻子胡支华,小红磊4岁,来自湖北随州中专毕业的姑娘,在郑州红磊所在医院社区服务站打工,小胡性格开朗特有爱心是一位阳光帅气泼辣大胆的好姑娘,在与张红磊接触的日子里,她感受到红磊身上具有男子汉的情怀和对生活热爱的激情,在众人的撮合下,他们开始了频繁接触,逐步确立了恋爱关系。
对于女儿的婚事,小胡的父母是深明大义,他们尊重女儿的选择,只要女儿认准了事情他们全力支持。对于岳父母的态度,张红磊一直是感恩在心,他发誓:此生绝不辜负妻子的一片真心,一定会用自己的付出,回报他们的赤诚。2005年这对患难与共的有情人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红磊两个姐姐一个妹妹对待胡支华也是打心眼里感动,他们也都倾其所能帮助他们组建这个小家,把小胡当成亲姊妹对待,生怕委屈了她。
红磊的母亲对于孩子的婚事一直是一块心病,红磊与小胡谈恋爱,他打心眼里高兴啊,她视小胡为自己的亲闺女,就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病床上拉着小胡的手,喃喃地说:“姑娘啊,这辈子你能嫁给俺红磊是儿的福气,可委屈你了,俺全家人感谢你,由你照应红磊就是我走了,也放心了。”没等到他们结婚成家,这位历经磨难艰辛的母亲终于再也支撑不下去了,2003年62岁那年撒手离开了人间。
张红磊在按摩医院上班,他热爱这来之不易的上班机会,在他心里这里不仅仅是他挣钱养家糊口的地方,更是他实现人生价值,服务社会的舞台。他珍惜生活的每一天,他在长春大学5年的求学生涯中就犹如一只小蜜蜂拼命汲取知识,以便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明确地学习目的,刻苦的学习态度,奠定了他踏实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
一分汗水,一份收获。参加工作不久,张红磊就以自己的出色表现赢得领导同事病人的一致好评,年年被评为系统先进工作者。
2010年他争取到了赴瑞士健康中心2年工作的机会。对于一个盲人,面对陌生的国度,陌生的生活环境,不仅要生存,更要展现中国盲人的精神风貌,中华医
术中医按摩推拿的神奇功效。
在瑞士2年中,他时刻告诫自己我是中国人,一举一动一言一笑都要得体,绝不能给中国人脸上抹灰。眼睛虽然看不见,但他凭感觉衣服穿得整整齐齐,皮鞋擦得纤尘不染,走路挺起腰杆,面带微笑,总是以最好的精神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
2013年,张红磊和妻子胡支华在郑州市区买了属于自己的三室一厅的商品房,2015年女儿出生,聪明伶俐的女儿成了他们的开心果。
老话说,只要心诚,石头也会开出花来。
张红磊靠一颗赤诚的心,不甘屈服命运,虽然看不到外面的世界,但他心中永远有一轮太阳照耀着他、鼓舞着他、温暖着他,他始终抱着一颗感恩的心拥抱生活的每一天。他感恩遇上了好时代,能够读大学学一项技能,能够在按摩医院有一份安稳的职业,感谢妻子的信任和托付,有了一个温暖的家,感谢女儿的到来,让这个家有了欢乐和笑声。感谢姐姐妹妹的关爱和扶持,帮助这个小家默默的付出。
张红磊常把美国作家梭罗的一句话当作座右铭:所有的不幸,都是走向未来的垫脚石。
现为副主任医师的红张磊心里有一团火,他自觉自己这一生能够堂堂正正活着,有一份职业,有一个温暖的家,离不开社会,离不开众人的帮扶。他打心眼里感到无以回报,就把这份感恩的心用在工作上,能够用自己的付出,换来病人的康复,就是最大的满足和生命动力。
从事临床推拿工作20多年来,他始终坚持每天早来晚走,中午几乎没有时间休息,常常让别人捎来一点饭菜,匆匆扒拉几口,就又投入工作之中。微笑始终挂在他的脸上,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生活里没有爱,生命中哪来力量。”
张红磊心中有仁,眼里有爱。曾经的风雨,曾经的苦涩,早在他心里谱成一首欢乐的歌。几多日出,几多月落,生命在斑斓中淡泊,在淡泊中思索,在思索中更执着。
他在用心,用情面对每一个前来就诊的人们,善于和患者沟通交流,在实践中总结,在学习中提高。他擅长使用按动脉疗法,颈肩腰腿痛,脊柱相关疾病及肩、肘、髋、膝、踝等关节的错位,整复,擅长使用原始点疗法治疗内科、妇科、刀伤科等多种病症,多次在医学刊物上发表论文。他的箴言:用心继承中医传统,用手解除患者病症。
张红磊以平和笃实的心态,走着自己的路,无怨无悔。他非常欣赏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的一句话:“一个人的真正幸福在于完成神的意志,神的意志是:要一些人爱他的同类,永远为他们服务。”
烟雨红尘,流年似水。张红磊和他的伙伴们依然坚守着他们的阵地,默默奉献着忠诚,他们虽然看不到外面斑斓的世界,他们的心和着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他们同样是最可爱的人,让我们为他们祝福,未来的日子我们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