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庄遗事(7)
吕孟申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万庄永远是那么温馨暖人。听我母亲说,我一生下来奶水不够,我是吃百家奶长大的。由于父亲整天在药铺里炮制中药 照方抓药 对农活一窍不通,只能干简单而不需要技术的事,又天生的不善交际,成天不说一句话,所以家里大事小事全由我母亲操持。家里养有牲口,有一盘磨,还有弹花机,可想而知我母亲付出多大的艰辛。很小的时候爹妈顾不上招呼我,我大多时间是有干妈“老蹦婆” 照应的。干妈有一个独子叫保全,干妈很早就死去了丈夫,独自带儿子保全从周口来到漯河谋生,就住在我家偏房。孤儿寡母很可怜,我妈也就没怎么要房钱,为了回报,干妈就担起照应我的责任。后来207厂招工,保全在我妈等人的保举下进场当了工人。没几年结婚生子在厂里分了工房,过自己的小日子去了。我们村东头是207厂的西门,后来在母亲的撺掇下,干娘在路边搭了一间房子开起了卖烟酒的小卖铺吃住都在这里,油盐酱醋茶瓜子糖果小百货,烟酒火柴针头线脑啥都卖。我也就跟着干娘跑,走一步跟一步,整天娘娘不离口。有人逗我你娘掉井里了,我会吓得哭。
小烟酒铺,一天到晚不断人,那时瓶酒还不多,大多是散装酒,有的是酒坛、有的是大粗瓶装酒。 进来买酒的大都是打二两酒坐在柜台边,就着几颗花生米,或一二个变蛋,一仰脖子就喝下肚里抽一支烟走人。遇上雨雪天,小酒铺挤满了人,烟雾腾腾,人们在这里喝闷酒聊闲天打发时光。
童年的小伙伴总是无忧无虑,对任何事都是那么好奇。我们喜欢去沙河里游泳、在河滩上放风筝,在浅坑里捉鱼挖泥鳅,用竹竿拴上铁丝编成圆圈 ,布上蜘蛛网到荷塘去粘蝴蝶、蜻蜓,下雨过后到麻地里去捉一种硬壳的青虫,回到家放到锅里炒熟真香啊。推铁环是我们的最爱,过去的木桶,全靠铁环固定,木桶坏了铁环就成了孩子的玩具,粗铁丝弯成推铁环的工具,看谁推得快推得远就是胜利者,有一个好铁环也足够得意一阵子。
少年时总喜欢听说书,我们村上有一个说书的、是从外地来的先生,姓什么叫什么 现在的我已经记不清楚啦 只知道他无儿无女落户万庄。现在想起来对他还是充满无限的敬意,他是靠说书吃饭的,不仅见多识广博闻强记 ,口吐莲花灿若烟霞。
他是在万庄豫剧团兴盛时投奔而来的 ,剧场建好,除演豫剧之外,就是他的说书专场。说书先生足有二百余斤的体重,身高体健声若洪钟,走路一步能砸一个坑,一个人撑起一台戏,他在台上一把扇子、一方惊堂木,一个油光铮亮宛若美玉的陶壶。他说书最拿手的是《东周列国》、《封神演义》、《隋唐演义》、《三国演义》、《包公全传》。不少爱听说书的不远百里慕名而来,一连好多天住下就是为听他说书。往往是说到高潮处他是手脚口并用,讲得绘声绘色使人如历其境,与书里的主人悲欣与共。至今我还清晰记得他讲到姜子牙最倒霉时,干啥啥不成,卖面 面粉被大风吹走,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抬头仰天长叹,乌鸦从头顶飞过拉屎落在他嘴里,他生气捡起一块石头去砸乌鸦,石头上的蝎子蜇住他的手。后来渭水垂钓,直直的鱼钩不挂鱼饵,还唱着鱼乎鱼乎愿者上钩,文王请姜子牙辅助,姜子牙坐船上喝酒吃肉,文王赤脚拉纤,拉了八百步,再也拉不动了,姜子牙笑着下船说你拉我八百步,我保你八百年江山。
先生说书声情并茂不温不火恰到好处,不靠噱头,不低级下流,听他说书是一种享受,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他说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好人必有好报劝人行善孝顺,人不可作恶任你机关使尽,终难逃脱惩罚的法网。
先生是见过世面、登过大堂的人物。据说一部东周列国他能一天三场连讲一年一部书还没讲完。我和小伙伴吕自新、吕俊海、吕保义、李清郎等人夏天的晚上帮先生抬着躺椅、端着茶壶、点着烟簇拥着先生到我们村上最高像碉堡一样的石灰窑上听说书。
凉风阵阵,一轮明月洒下如银的的清辉,万点繁星闪烁着迷茫的眼睛,大沙河缓缓流淌,多么迷人的夜啊,然而这一切都成了遥远的回亿,先生和自新早已经作古,我已在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只能梦中相逢了。
随着万庄周边有限的耕地越来越少,我们第二生产队只剩下东西菜园两块完整的菜地,所以我少年的记忆更多是在菜园里了。
西菜园是归菜把式主管、并派活的。菜把式那时也就五六十岁,大家都叫他老双。老双矮矮的个儿,脾气倔强,老两口无儿无女,种了一辈子菜,种瓜无论西瓜甜瓜菜瓜都有一手绝活。吃住都在菜园里。种菜容易育苗难,育苗要把握好时节,不能提前也不能靠后,只能正好。啥时入盆,啥时起苗,啥时移栽都需要恰到好处。老双不仅是菜把式又是队里唯一的屠户,谁家杀猪都要请他,杀起猪来那个利落劲比年轻人还棒,每次杀猪,我看他总会在猪肉的一个部位用尖刀割下一条填到嘴里生吃。那时的我觉得不可思议,也是我唯一见到生吃猪肉的人。
东菜园是村上一个姓肖的老头主管。他家在村上不知怎么辈分很高,一般人都叫他爷。肖爷不苟言笑,总是心事重重。他有三个儿子,老大老二一个比一个精,聪明过人,老三是个傻子,一辈子没找个媳妇。我看肖爷,种瓜育苗、第一步育籽,他都会把种子缠到自己腰里用自身的体温暖上几天,才下到盆里,那种呵护种子的情感就如侍候自己的孩子。东西菜园每年都是一场无言的竞赛,两个菜把式暗暗使劲,谁也不愿落后,谁也不服气谁,常常打成平手。在我们眼里,西菜园蔬菜品种长势略好,而东菜园西瓜甜瓜菜瓜真好。西红柿、黄瓜、甜瓜熟的季节,干活的社员一到休息,都不言而喻地钻进地里吃个肚圆。菜把式心知肚明管是管不住的,他们把要留种的瓜,西红柿都做上记号,只要不动住他的种,他一般是睁只眼闭只眼,不多管的。遇上夜里来菜园偷瓜的,可不管他留种不留种,专拣大的偷,菜把式发现都会咆哮,咒爹骂娘不肯善罢甘休。瓜果飘香的时节,那时的我们都喜欢到菜园里干活,只要能生吃的,绝不放过。嫩茄子、嫩冬瓜、嫩玉米,嫩花生,嫩红薯都吃得津津有味。
过去了,永远过去了,那醉人无忧无虑的少年时光真令人难以忘怀。我怀念故乡的亲人,怀念儿时的玩伴,怀念那片热土带给我的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