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120)
2010 (91)
2011 (115)
2012 (56)
2013 (65)
2014 (92)
2019 (1)
2023 (2)
这段时间,治了几个疑难杂症,心里颇有感触。这几个疑难杂症基本上都是老病号,都被自己的老病折磨了几年到十几年不等的时间,幸运的是在这里最终找到解决办法。我想说的是,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事情是太容易的,都需要反复不断的尝试反馈再尝试才能最终取得成功,这过程有点像国人熟悉的爱迪生的故事,“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但是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
治病成功的关键就是医患双方建立信任。这也就是所谓的心诚则灵,但是这心诚则灵并不是说看病就相当于心理安慰剂,而是大家有了信任基础后,病人放手让医生治疗,医生也放手尝试。举个反例,现在美国的西医制度已经完全失去了这种心诚则灵的基础,医生基本上都是在进行防御式治疗,所有的东西都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最怕就是病人兴讼打官司。如果病人医生的精力都放在这些和医疗无关的事情上,怎么可能会治得好病呢?
由于文学影视作品的影响,中国人对中医或多或少产生了不切实际的想法,总以为好医生都能功单凭一个把脉就能把病人的病症说得头头是道,八九不离十。否则的话就不是好医生。此话差矣。真正的好医生具备的是这样一种能力:把病人的症状自述和经典条文成功对照验证,然后得出相应的方剂。
经典是几千年前汉代的古文,而且因为当时没有纸张,要刻在竹简上,所以古人的遣文用字都是精简得不能再精简,所以几千后熟悉了白话文的国人就会有相当大的距离感。而医生要具备把病人的症状描述翻译成经典条文里的症状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古为今用。而这只是其中的一方面。
另一方面就是病人有时候会自己选择说一部分内容,而隐瞒另一部分内容,而恰好这一部分被选择性隐瞒的内容就是最关键的信息。这些被隐瞒的内容有时候是病人的隐私,而有时候病人其实也并不是刻意想隐瞒,只是他们认为这些内容不重要,不值得说。又或者有些病人说,我其他的都很正常,就是头痛,你就给我治头痛就行了,真是令人无语。什么信息都没有,就一个头痛,你当中药是西医里的止痛药么?
另外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就是,当我问病人有没有某种症状时,病人常常会说没有,但是当他们离开后,慢慢回想一下时,哎呀,我真的有这种症状啊。但是那时候药方已经开出去了。
有时候,病人和陪同前来的家属会经常打架,我问一个症状,病人说没有,病人家属却在一旁大叫,医生,是的是的,他就是这样子的。这就是旁观者清,病人出现不自知的Denial 的状态。有时候甚至要病人的家属或朋友透露了一下病人的背景后才让人恍然大悟。
这些情况都需要反反复复来回好几次,大家熟悉信任后,靠医生诱发启发,才能最终把全面的关键的信息收集好。有时候甚至要靠和病人聊天,病人突然心血来潮,把自己某个症状说出来,整个治疗过程才能出现关键性的突破。
大家要知道,伤寒论里并没有对每一个方剂都规定好是什么样的脉象,基本上都是对症状的描述,比如说,目眩,咽干,口苦,咳嗽,心下痞,小便不利等等,医生要做的事情就是收集病人症状的描述,把它们归纳整理成伤寒论能够接受的文字,输入到伤寒论这个超级电脑里面,只需要几秒钟时间,治疗方案就会出来了。所以这资料收集是关系到治疗成功的关键,也因为如此,我在网上问诊的治疗往往都比较成功,因为病人因为不能亲自前来面诊的缘故,都倾向于巨细无遗的把所有的症状写出来。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