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9f的博客

气候峰会:美国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自私和不负责任的国家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文章分类
正文

马英九终于用中文接受美国记者采访

(2011-02-21 06:50:01) 下一个
曾三度引爆“英文误解门”,马英九终于用中文接受美国记者采访
九峰

2010年10月19日,马英九接受美联社专访,一句“马英九将在2012年连任后和对岸进行政治谈判”的引述再次引发解读之争。短短十个月内,马英九连续接受美国三大重要媒体专访,却全因使用英文造成误解。“英文误解门”已不是一个翻译技术问题,这折射出马英九乃至整个台湾的政治心态问题。

2009年底,《亚洲华尔街日报》专访马英九,对于该报记者提出的“两岸能否如大陆期待达成统一”的问题,只因一个用字的单数复数,导致“decades”(数十年)和“decade”的语意出现天壤之别,外界以为马英九提出了十年的两岸统一时间表。在台引起轩然大波。

2010年五月,美国有线电视网(CNN)播出马英九专访,画面中马英九口气强硬说,台湾是“主权国家”,“不会(never)要求美国人为台湾打仗”,遭绿营大作文章后,马英九赶忙利用国民党中常会澄清,“这话是讲给美国人听的!”更解释美国出不出兵,不是他去要就要得来的。

马英九英文程度好,相信没有人怀疑。连对手谢长廷也说「也许是外国人的英文太差才会误会」。不夸张地说,马英九的英文足够精准,难怪有人说仅这一点就远比陈水扁自称是美占领区行政长官,美军代理人称职多了。

马英九是大家公认的好人,工作十分努力,但是总统做的却不太称职,追根寻缘是他自己身陷台湾社会这种哈洋,崇洋,媚洋,比谁骨子更洋的政治生态而不自知,并且带头挟洋自重,以炫耀自己的洋本事而得意洋洋。

这种过分华丽包装但缺少政治家应有的最起码的政治人格本身就是一种政治智障。这也就是为什么马英九到目前为止还不十分明白,他的豪华团队在百姓眼里却领导着一个无能的政府。马政府是一帮不食人间烟火,完全脱离老百姓土壤的精英组成,这些人除了会炫耀卖弄,并不知道老百姓真的需要什么。

台湾政界,文化界崇洋之风盛行,言谈话语间无不夹杂几个英文单词有意炫耀卖弄,好像不如此已经不能完整表达意思。这就难怪一个地地道道台湾民选总统必须用英文回答采访才能算是正式政策宣誓。

上行下效,马行政当局的所作所为似乎把英语法定成台湾官方语言了,即便是两岸洽谈经贸协议,事关两岸同文同种中国人之间的议题,却非要造个英文名词:ECFA。弄得台湾媒体街头调查时尴尬地发现,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绝大多数受访者不知道ECFA代表什么,甚至有些人脱口而出是外国名牌吧?真不知马当局是在为台湾百姓谋福祉,还是给美国老板打工。

2010新年101大楼烟火秀,大楼上打出Taiwan Up。且不说其英语用词恰当性,单从用英文而不用中文就折射出主办人员的文化上的自卑感,和蔑视台湾草根民众的心态。不错,台北是国际大都会,但是人们到台北是要看看台湾的台北,而不是要看台湾的纽约,台湾的伦敦。烟火秀主要是给辛苦一年老百姓看的,塔上秀出的是老百姓看不懂的文字,不知马英九知不知道台湾百姓有何感想。

一而再,再二三的“英文误解门”,马英九一个堂堂正正民选的总统,在自己的土地上,在正式的官方场合不用自己的官方语言回答提问,除了殖民地(长官)潜意识外,恐怕马长官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对本国人民特别是草根民众的极不尊重,对本民族语言文化的歧视。

其实马英九如果用中文回答问题,既不会产生不必要的歧义,而且还可以利用翻译时间多一些思考的空间。更重要的是普通百姓当下就知道马英九在说什么,而不需要出口转内销。更何况一个到台湾采访的记者为何不能用中文采访呢?就不能尊重一下台湾呢?试想有台湾记者在美国用中文采访美国政要吗?当人自我矮化的时候,如何让别人(记者)尊重你!马英九实实在在缺少的是独立的政治人格。

众所周知,过去几十年东亚冒出不少世界级品牌企业,韩国有三星,现代;日本有丰田,索尼,任天堂等等;台湾和韩国同时起步,但搞了几十年,除了代工(给别人打工),基本上还是什么都没有。

台湾在弥漫的殖民地心态中彻底失去了自我,当官的除了选票和向美国效忠保住选票,哪里真正考虑过国计民生的长远大计;民众在政治人物和媒体的示范作用下,哈日,哈美,哈韩,就是看不起自己。一个否认过去,看不见未来,自己看不起自己的群体还能指望对自己,对人类社会有什么贡献吗?

俗话说,有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经过一年的闭门思过,马总统终于开始用中文回答外媒记者问题了。马英九带了个好头,然而,台湾社会需要重新树立自己的民族尊严,只有真正找到民族的自我而不是仅为个人一点私立互相之间斗来斗去,台湾整体社会才可能有一个大提升。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