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纵横

介绍加拿大风土人情,典故时事。
正文

说说电影《野蛮的入侵》

(2005-04-19 13:28:36) 下一个

说说电影《野蛮的入侵》
作者:墨菲


加拿大的电影市场完全被好莱坞所垄断,本土出品的电影虽然不乏力作,但向来不受重视。不过加拿大电影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倒经常出风头。比如去年就有Michael Moor的Bowling for Columbine,今年又有Denys Arcand的Barbarian Invasion,各为加拿大捧回一个小金人。

《野蛮的入侵》(Barbarian Invasion)是加拿大本土电影中的一部力作,在奥斯卡奖之前就在去年的加纳电影节上拿过最佳编剧和最佳女主角两项奖。去年多伦多电影节期间,此片也引起过本地评论界的注意。电影的编剧兼导演Denys Arcand虽然不为大众所熟悉,但电影圈子里却久负盛名。他是个法裔,《野蛮的入侵》这部电影也是法语电影配英文字幕。此片能够拿个奥斯卡奖,或许是在语言上占了便宜,因为它参加的是外语片评选。在受奖仪式上电影的女制片人幽默地说:很庆幸《指环王》没有参加外语片奖评选的资格。

《野蛮的入侵》光看名字好像是部动作片,但实际上这是一部生活片,背景就是当代的魁北克。故事围绕着一位身患癌症的历史教授的最后一段时光而展开,虽然内容涉及死亡,但却是一部喜剧片--或者至少,是归在“喜剧”这个类别之下。

故事的主角名叫Remy Girard,是个历史教授,因为癌症晚期而住进了魁北克的某医院。Remy年青时是个活跃分子,思想左倾,很有些叛逆性格,同时又风流成性,艳遇不断,闹得妻子和他离婚,儿子也与他形同陌路。现在他年纪大了,又患癌症住院,不过依然满嘴俏皮话,脑子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思考。

Remy和他的儿子Sebastian之间的性格对立是影片的重点之一。眼看Remy时日不多,离异的前妻念及旧情,千方百计把远在欧洲的儿子叫来陪父亲一段时间。不过儿子Sebastian无处不和父亲唱反调。Remy是个住在魁北克的左翼学者,Sebastian却是个住在伦敦的资本家;电影里的Remy剃个光头,相貌随和,甚至有点滑稽,而Sebastian却长相英俊,注重仪表;Sebastian来魁北克后,嫌父亲的病房拥挤条件差,一再劝他到美国去治病,费用由自己来出,但是Remy却说自己既然投了公共医疗一票,那就住公家的医院。

不过观点的分歧或者过往的嫌隙都抵不过父子之间的亲情。Sebastian眼看Remy坚决不肯换医院,于是干脆对医院领导和工会头头行贿,终于给Remy换了个条件好的私人病房。癌症的治疗相当痛苦,于是Sebastian找到Remy的一位老情人的女儿Nathalie想办法。这个Nathalie是个吸毒成瘾的问题女青年,想办法弄来了毒品(饰演Nathalie的演员Marie Crozee因为这个角色而在加纳电影节获奖)。Remy靠吸毒来减轻痛楚。为了确保毒品供应,Sebastian甚至买通了警察。

Sebastian还想办法叫来了父亲的一帮老朋友--那些年轻时一起为理想奋斗过,也一起胡闹过的知识分子,陪同父亲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老友聚会,回顾人生,是影片的又一场重头戏。虽然影片是喜剧,但最后的临终告别还是能让人涕泪涟涟。

这部电影中迷漫着一股诙谐气息,时有精彩的对白出现。好的作品往往不妄下裁断,却能引起人们的思考,此片无疑属于这一类。

《野蛮的入侵》实际上是另一部电影《美利坚帝国的衰落》(The Decline of the American Empire)的续集。《美》片是Denys Arcand 在1986年的作品,当时他因为这部电影一炮而红。做为法裔,Arcand对美国文化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和诠释。有些美国评论者对此十分敏感,甚至认为《野蛮的入侵》有反美倾向。不过电影获得奥斯卡奖,看来美国电影学院的评委们还是开明大度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