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往事重提聂荣臻

(2004-11-06 08:27:34) 下一个
 

往事重提聂荣臻

 

欧阳龙门

 

      聂荣臻的龙门阵不多。这也许和他的个性有关。人们说起他来,总都觉得是个“老实人”。

      红军时期,聂荣臻进入中央苏区,直到抗日战争开始,他一直是林彪的搭档。两人还算处得不错。至少在林彪看来是如此。聂荣臻对林彪,一是“忍让”二是“服气”。所以才有林彪向中央要求要聂荣臻作四野政委,而不要罗荣桓的说法。至於聂荣臻以后在回忆录里提到和林彪的矛盾,要是林彪没有倒,也算不得什么。

      抗日战争时期,聂荣臻的功劳是建立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独当一面。

      解放战争时期,在华北军区是聂正徐副。解放后在总参,是徐正聂副。也没听说过有什么矛盾。

      聂荣臻主持国防科技,成绩也是巨大的。后来,与主持国防工业的贺龙有些矛盾,并非个人矛盾,而是机构与机构的矛盾。

      老毛也说过,聂荣臻是“厚道人”。当然,“厚道人”并不是任何时候与任何人都不会有矛盾。“老实人”有时候还特认死理,特记仇。这就是众人皆知的“粟裕平反案”。

 

 

      刚解放时的总参是徐正聂副,徐病聂代。那么照一般人想像,以后也会是徐走聂正。1951 年,粟裕任副总长,上任伊始,工作是格外起劲。半年以后,老毛就总参的工作批评聂,表扬粟。其由是聂的汇报少,而粟的汇报多。1952年,黄克诚也任副总长。他们之间成为一种什么关系?可以看到的是1954年,老毛不按牌理出牌,搞了个徐走粟正,这就种下了聂粟不和之根,据说后来两人见面都不说话。那时是彭德怀主持军委,不知是听了聂荣臻的一面之词呢,还是为了力挺黄克诚,反正处处给粟裕小鞋穿,以至干不下去。

 

      1958年,反教条主义,彭,聂,黄猛攻刘伯承,粟裕,肖克。也是圣心难测,老毛这回站到了彭聂黄一边。粟裕还被多扣了一顶“反党反领导的极端个人主义者”的帽子,於是粟下黄上。其过程可见梁丞的<<粟裕大将的蒙冤与平反 >>一文,温相的<<毛泽东批判粟裕的经过>>也谈过此事。

      但两文都未曾提到的是: 粟裕以军委委员,国防部副部长身份复出是1970年。其时林彪尚未倒台,老帅正在受压。粟裕在这个时候复出,给老帅们一种什么感觉?

 

 

      到了拨乱反正的1979年,粟裕曾对自己的案子提出申述。以后的几年里,中央也曾几次考虑,胡耀邦,叶剑英,杨尚昆都曾力主平反,主甚至拟好了平反的文件。但直到粟裕去世也未能实现。原因就在於聂荣臻的坚决反对。而且聂荣臻还拉上了徐向前,以及粟裕在三野的那些同侪。粟裕当年在三野是颇遭人忌的。

 

      更重要的是,拍板者邓小平十分买聂荣臻的帐。不知因为同是四川老乡,还是因为都是留法的乡榜同年,反正从邓小平女儿的回忆录看邓聂的关系应该是挺铁的。总之,案子压在了邓小平那里,直到聂徐去世才正式平反。

      这也就是有人诟病聂荣臻“小心眼儿”,“特记仇”的原因吧。是不是孤证?还有另外的例子吗?

 

      聂荣臻对改革开放是很拥护的,而且还帮邓小平说服别的老人。“六四”以后,聂荣臻是主张保留赵紫阳的党籍的。邓小平为进一步改革开放做的最后一次南巡,受到聂荣臻的高度评价。而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的命根子,就象文革之于老毛。

 

      有关邓小平很买聂荣臻的帐,有这么一段龙门阵:

     

      八十年代中,一位离休的四川省委书记病重住院,家人要求到上海治疗。当任的四川省委书记聂荣贵,据说是聂荣臻的弟弟或堂弟,不同意,认为在成都也可以治疗。结果耽误了。那人死后,家属将聂荣贵告到中央,告到邓小平桌上。邓小平也就骂了一句四川粗话完事。且无人称,不知是骂聂荣贵还是骂那家人,抑或只是表达一种情绪。一句粗话可表达的情绪是很多的,可以是痛恨,愤怒,也可以是感慨,惊奇,甚至问候,赞叹。总之此事是不了了之。

      有人问到聂家子弟,聂荣贵是否聂荣臻的弟弟。聂家子弟表示只是本家而已。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