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86)
2010 (209)
2011 (252)
2012 (126)
2013 (146)
2014 (159)
2015 (119)
2016 (181)
2017 (128)
2018 (283)
2019 (295)
2020 (360)
2021 (299)
2022 (250)
2023 (208)
事情过去了就没有必要再说什么了,说多了遇到了敏感词儿就得被删掉,白写了不说还得心里暗暗的生点气,其实都怪自己,说那么多有用吗,人家管事儿的还不比你明白?既然人家不说,不让你也说,那人家一定是有道理,所以昨天我也憋了一肚子的话,到今天也没敢说,其实不是什么坏话,也是疑问,想了想,一把年纪的人了,老眼昏花的写点什么本来就不容易,写点高兴的大家跟着高兴,我心里也乐呵,写点子不开心的,大家看了郁闷,自己心里也不舒坦不是,如果赶上哪个词儿进入人家那管理系统了,自动就给你删掉了,到时候还给你发个“亲奈的新浪网友”之类的消息,看了心里就堵得慌。
这不,我一个好友昨天写了个啥就被删了,把她气的不行,我给她留言了:“他们就这样,习惯就好了。”真就是这么回事儿。有时候你搬过来的东西也不行。有个好友说,你的咋没被删呢?我又看了一遍我写的东西,心想也许我表示对发言人的同情了吧,他真是不容易,你说连现场都没去过就在那儿开上发布会了,还回答的那么自信,救人要紧,开什么发布会呀。等全完事儿了再开还来不及吗?光听见车厢里没了动静就说没有生命迹象了,就要把车厢拖下来处理了,你说那车厢一落地不跟又撞一回车一样吗?想象一下里面的人呢,死了的还好,没死的是不是就地也就死掉了,就像那个小女孩伊伊,如果不是温州特种兵的队长执意要先清理车厢再把车厢拉下来的话,今天还能有这个奇迹吗?
出事儿不怕,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每天都会面临着天灾人祸的来袭,关键是出了事儿怎么处理,我特别不能接受的就是那些出了事儿就立马推卸责任的,还没等知道怎么回事儿呢,就先说是司机疲劳驾驶有可能导致追尾,你说这也不是开汽车的司机呀。结果说是调度室没有及时告诉后边的车前边的车已经停下了,等后车发现的时候只有一分钟的时间了,司机死死地拉着手动闸的拉手,结果撞车那一霎那,拉手穿过了司机的身体,当场牺牲。
我们知道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我们知道黄继光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敌人的枪眼,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英雄,在最后一分钟死死地拉住了那个手闸杆而使这次事故没有更大,伤亡的人员没有更多。我想明年的感动中国里一定会有他的名字—潘一恒。
说的太多了,别给我删了,那就又白写了。
关键还有以后,今天在网上看到了有人接受过应急训练的,全家安然脱险,在没有人能保证我们安全的情况下,还是应当多学点这些知识的,至少是艺多不压人吧。
说是不让再提了,看出来了,央视的新闻都不播报了,掩耳盗铃吧就。不说就没事儿了,是的,追尾在开汽车的人堆里太普遍了,天天都有。
不过这么高速的车能追尾还真不多见,当然今天有了也就不新鲜了,我们都应当知道,这个世界什么事情都会发生,不过我们还没遇到的一旦遇到就会觉得新鲜。仅此而已。
看看我下边从网上转来的一篇文章吧,学习一点应急知识。
核心提示:据媒体报道,来自南京的王女士和母亲、儿子事发时在D3115次悬挂在高架桥边的4号车厢里。王女士说,她和母亲、儿子都接受过应急训练,在列车受到强烈撞击时,3人拼命抓紧窗台和门板,加之背对行车方向,以至车厢坠地后,基本没有受伤。应急训练救了一家三口。
在动车或者客车上碰到意外,该如何自救?昨日,记者采访了动车司机、红十字会急救培训老师、户外教练,为您提供一份详细的自救手册。
【自救】抓住固定物,防止甩出
来自南京的王女士和母亲、儿子事发时在高架桥边的4号车厢里。王女士说,她和母亲、儿子都接受过应急训练,掌握一些基本求生常识。在列车受到强烈撞击时,3人拼命抓紧窗台和门板,加之背对行车方向,以至车厢坠地后,基本没有受伤。
封闭的车厢里门窗紧锁,10分钟后,当地的村民砸开了车厢的玻璃,王女士和母亲、儿子获救。
对此,福建省首批一级登山运动员、资深户外教练老马说,受到勐烈撞击,发生意外时,人的本能会抓住周围一切能固定的物体,这样可以防止向外甩,避免身体的冲撞。这跟安全带的作用是一样的,乘车要绑安全带,就是为了冲撞后避免移动受伤。总之,一定要避免大幅度的移动。
携带有手电筒功能的手机
坐在D3115次车15号车厢内的一位福建妇女回忆说,事故发生后,车厢一片漆黑,轻伤旅客组织自救,大家有序撤退,甚至还有旅客大喊镇静,不要动,担心胡乱走动会导致车厢掉到桥下。当有的旅客不会正确使用安全锤敲开车窗时,就自发组织排成长队,摸到13号车厢打开的车门逐一疏散,没有人争抢和发生踩踏事故。“冷静下做的抉择,可以救很多人。”老马说,发生意外后,人难免会反应迟钝,甚至脑中一片空白。这时,一定要努力让自己冷静,可以拍拍自己的脸,掐掐大腿,让自己清醒。
老马说,手机是贴身携带的物品,现在很多手机有手电筒功能,可快速打开手机手电筒功能,照亮周围的环境。
【砸玻璃】敲碎动车车窗要敲4个角
有乘客反映列车的玻璃无法用安全锤敲破。对此,动车组福州机务段一动车司机告诉记者,动车车窗是由双层钢化玻璃制成的,中间还夹有PVC膜,不掌握一些技巧,不容易砸碎。一些旅客往往会敲击玻璃的中间部位,但那是最结实的地方,应该用安全锤的尖角击玻璃的四个角,玻璃会出现裂痕,再用安全锤的钝角继续敲击4个角,玻璃会出现更大的裂痕,然后再用脚勐力把玻璃踹碎。
若安全锤不在,该动车司机说,可以用女生的高跟鞋细鞋跟敲击,钥匙和皮带扣也可以,但是不太好用力。实在没有这些器具,可以两人抬着行李箱,勐力撞击玻璃的四角。
他提醒大家,动车上并非每块玻璃都可以砸碎,要砸安全锤旁的玻璃。一般情况下,动车上的安全锤位于列车车厢一头一尾的地方,左右各一把,共4把,也就是说,最好砸列车车厢一头一尾的4块玻璃。
【现场急救】衣服、报纸、笔都能成为急救品
意外发生后,难免受伤,比如出血、骨折。在发病前几分钟和发病后十几分钟,是抢救危重伤病员最重要时刻,医学上称为“救命的黄金时刻”。为此,昨日,记者特地采访了福州市红十字会急救培训老师吴金祝,他教我们用身边的物件急救。
他说,出现意外后,先判断病人意识是否清醒,可以高声唿喊:“喂,您怎么啦?”拍拍病人面颊或双肩,若其意识清醒,一般就有心跳和唿吸,问题就不大。然后马上拨打120或者唿救。
有心跳和唿吸,再判断是否有失血,然后判断是否有骨折,按照先急后缓原则处理伤情。
失血:用衣服布条包扎
在意外情况下受伤,四肢容易动脉大出血没,有止血带情况下,可用丝巾、毛巾、鞋带、衣服布条止血。
吴金祝说,上肢出血时,布条应该绑在上臂上1/3处,下肢出血应该绑在大腿中、下1/3交界处。以上肢出血为例,可以用布条围绕上臂上1/3处,缠绕几圈,用笔或者木枝等绞紧,要让手臂摸不到脉搏;然后再用另一条细布条或者鞋带绑紧。原则上,每小时要放松1次,放松时间为1—2分钟,免得肌肉因长期缺血坏死。
无唿吸:按压30次,吹气2口
若发现病人无唿吸,应该帮助其打开气道,然后捏住患者鼻子并用你的嘴盖住患者的嘴进行吹气,吹到你看到患者胸部隆起,吹气时间为1秒以上,如仍无唿吸,就要胸腔按压。首先要找准心脏的位置,沿伤病员一侧肋弓向上滑行至两侧肋弓交界处,再往上两指头的位置就是心脏,然后以100次/分钟的速度下压30次,吹气2口,做5个循环后,可以观察一下伤病员的唿吸和脉搏。若心脏自动发出恢复跳动声音、瞳孔由原来的散大自动缩小恢复正常,说明人被救活了。
骨折:用报纸、杂志来固定
坠落很有可能出现骨折,比如四肢骨折、颈椎骨折、腰椎骨折等。发病伤员骨折,应先固定,后移动。前两者可用报纸、杂志、小木板固定,后者需要用门板或者木板等硬担架。
吴金祝说,四肢骨折可以用杂志或书本卷曲后裹在骨折处,再用布条或者毛巾捆扎好。杂志或书本长度要超过肘关节。
若颈椎骨折,可把报纸或者厚的浴巾,折叠成15厘米宽,垫在下巴下,绕脖颈一周,用布条捆扎好。
若是腰椎骨折,要把病人移至硬的担架上。(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