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哥的文化广场

山哥的见闻和人生感悟,与华语世界的朋友们分享
个人资料
山哥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唐诗《悯农》 新解

(2009-12-08 13:18:28) 下一个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此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绅。李绅(772~846 ),字公垂,无锡(今属江
苏)人,元和进士,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之一,与著
名文人白居易、元稹等交往甚密。《全唐诗》收录李绅的诗,题《古 风二
首》,又称作《悯农二首》,其中之一就是“春种一粒粟”。

山哥小学时的语文课文里就有这首诗。老师的解释是该诗揭露了封建时代
中国农民的悲惨生活,证明唐代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当然作者能
够同情劳动人民,表明他是一个开明的绅士。阶级斗争学说在中国已经不
再是金科玉律。但是,对这首著名唐诗还是没有人提出不同的解释。山哥
不揣冒昧,提点初浅看法,欢迎博友们指正。

我认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描述了当时帝国农业生产的情形。看
来农夫使用的是良种粟米,产量相当令人满意。“四海无闲田”,继续描写
了唐帝国当时的农业开发的广度,在前面所述农作物产量丰收的精度的基
础上,令读者对当时唐帝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留下深刻印象。帝国有如
此壮观的丰收,国民应该是丰衣足食吧。结果实在令人意外:“农夫犹饿
死。”真的只是因为分配不公,贫富悬殊,导致农夫饿死吗?难道官府,
豪绅情愿让粟米在仓库里变腐烂,来造成粮食短缺,饥荒发生?不是很合
情理,对不对?

那么有不有可能,尽管唐帝国的农业开发已经有相当大深度和广度,可是
由于人口增长过快,粮食短缺因此发生了?我看这种推理比较合理。尽管
当时人口最多不过5000多万,但唐代世界人口总共不过2亿。由于技术水
平的限制,唐帝国人口的相对过剩已经出现。

英国18世纪人口比现在少得多,可是却有大量过剩人口去开拓全球殖民
地。站在中国5000年农业文明的顶峰的大唐帝国,没有继续大力开疆拓土,
特别是开发海外殖民地,而是眼睛向内,内争,内斗,内战,文明能不衰
落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