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3日(星期六)晴
武汉这个我曾经生活过二十多年的城市,从前是脏乱差名声在外,并被讥讽为全国最大的县城。
但它现在已经甩掉了这些帽子,变得越来越好,成为既有大都市的繁华,也有小老百姓的悠然自得,我个人认为非常宜居的城市。每次回国我都记录它的美好,感受它的变化。
这篇文我暂且不夸它的高大上,只记录我回国的第二天,弟弟和弟媳带我大街小巷转悠,体会武汉大街小巷市井烟火气。
(壹)7:00 过早
清晨,夏日的阳光洒在干净整洁的街巷
武汉美好的一天从过早开始。弟弟和弟媳开车带我到吉庆街买了我爱吃的食物,找回久违的味道。这么一桌才56¥,三个人平均18.66¥,每人不到20¥,真是经济实惠。
蔡林记的热干面6.5¥一碗,醇香浓稠的芝麻将,配上葱花,萝卜丁,简直不要太美味了
谈炎记水饺17¥,皮薄馅嫩,入口柔韧,咬破后汁水四溢,满是鲜香。
老通城三鲜豆皮7¥,外皮金黄,里面内容丰富,有糯米、鲜肉、香菇、笋丁。咬上一口,外皮微脆,内馅松软,糯米的黏糯与馅料的鲜香相得益彰,口感层次丰富。
四季美小笼汤包18¥一笼。
记得第一次吃四季美汤包是我在上小学的时候,我姨带着我和我弟还有我的两个小表妹,我记不得汤包的味道,就知道它特别贵,不是寻常百姓能消费得起的。
和老公谈恋爱时,他曾说过他刚到武汉上大学,第一次吃四季美汤包,一个人一口气吃了两屉,乡下人胃口真好!真大!我听后说:啧,啧,我服了你,我的哥。
话说回来,这四季美汤包的味道真的鲜美,油而不腻,配上酱醋姜丝等调料,食之尤为爽口,我们餐桌旁的墙上写着吃汤包口诀:“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把汤吸。”
住在我姨家,每天早上我还没起床,我姨就在家里把早餐准备好了,燕麦粥,蒸红薯,蒸玉米,买的肉包等。
我告诉我姨不要太辛苦,我可以下楼到小区买过早的,我买这些油炸食品,把我的武汉过早味觉一点一点找回来。
鸡冠饺1.5¥,面窝1¥,欢喜坨1.5¥
油饼1¥,米粑粑1¥,炸糍粑1.5¥
在街上逛累了,进到五芳斋,找一条凳落座,来一碗糊米酒6¥,甜蜜浓稠的糊米酒一碗喝下去,味蕾上充满了幸福的味道。
(贰)9:00-10:00 汉口江滩
汉水江滩大妈广场舞以及各种晨练已经撤了,只有小娃娃们在练轮滑
几个大老爷们在传足球,上次回国看见流行传踢毽子,这次传踢足球,又是一个新板眼(游戏)
(叁)14:00 汉口黎黄陂路
黎黄陂路,武汉新网红点,这里有许多百年建筑,一些租界时代遗存的欧式建筑
街道两旁有好几家咖啡馆
街道两旁有好几家咖啡馆
尤其以这个巴公馆著名,许多俊男美女在这里拍照
街道旁停放的没上牌照的小米电动车,好酷
街上墙壁漫画
星巴克,DQ入驻武汉
这是一家卖零食的连锁店,我只是拍了张照片,都没进去一探究竟
还没到饭点,烧烤套餐60¥起
街道两旁餐馆,酒吧,咖啡厅
基督教协会楼
(肆)17:00 江汉路
墙上的宣传画变得更接地气,不是那些年的”不忘初心“之类
武汉图书馆,每次回武汉我路过这里,都会进去瞧瞧,只是没有吸引我的图书,不像在台湾,我进到任何一家书店都有购买图书的冲动,但在书店里看了一个关于武汉大桥摄影展
武汉江汉路步行街
武汉百年老字号中心百货
这种店名很吸引眼球,“脑子进水”是指大脑有毛病,傻了
九十年代之前,武汉夏天少不了竹床,蒲扇,那时没有空调,人们居住面积狭小,武汉又是全国三大火炉之一,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家庭晚上在户外街上睡觉,那时我走夜路根本不害怕,因为大街小巷都是睡觉的人
立交桥下玩牌的人
看见这路车520,想起每年五月二十日,一些公众号用“我爱你”做文章
(伍)18:00 武昌
武昌黄鹤楼后街
户部巷美食街
来一碗冷饮,普普通通的豆腐脑,加上红豆,米酒,桂花米,我词穷无法描绘它的美味,大家可以自行脑补一下
昙华林由于不好停车,我们只好开车路过
来到东湖凌波门,这里因位于武汉大学临东湖南路的凌波门而得名,是市民们游泳休闲好地方,由于没带泳衣,不能下水,我只能沿栈道走一圈
(陆)19:30晚餐---武汉古田四路刘胖子餐馆
鳝鱼牛蛙
黄焖鸡
松鼠桂鱼
酥炸排骨
油焖虾
水煮牛肉
炒土豆片
蹄花焖藕
珍珠丸子
炸汤圆
十个人点了十份菜,都是湖北家常菜,这家餐馆我每次回国,家里人都会在这里聚餐
出得餐馆,外面街边餐馆坐着食客,七月流火的武汉,男士们不顾斯文,光着膀子,坦诚相见。
以上是我回国第一天马不停蹄的感受。
武汉街头巷尾,
处处藏着最真实的生活节奏,
流露出浓浓的烟火气
忙碌但不失悠闲,
热闹但又自在,
武汉是一座既豪放又温暖的城市。
谢谢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