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朦的日子

发朦的时候多,清醒的时候少,码点字,防老年痴呆。
个人资料
正文

闲来磨牙--黔之驴考

(2009-02-08 09:13:07) 下一个

唐朝柳公宗元,初追随翰林学士王公叔文,顺宗时官至礼部员外郎。宪宗受禅继位后,王公失势,王氏及门下十人具被贬。柳公左迁永州司马,为“二王八司马”之一。柳公迁居永州后,倍感郁闷,百般无聊,尝寄情山水之间。于走街串巷之际,广罗民间传说,写下寓言小集《三戒》,含《临江之麋》,《黔之驴》和《永某氏之鼠》。其中《黔之驴》一文,广传于世。后人望文生义,以讹传讹,遗害贵州人民一百年有余。

发朦者,黔省筑城人也,原籍四川。忆当年,俺千里负笈,求学金陵,正是年少气盛之时。球场上,牌桌边,棋枰旁,卧谈会上,与同学诸君多有争斗。若俺输之,诸君则谓俺黔驴技穷,若俺赢之,则谓俺黔驴技多。黔驴二字,如影相随,俺深恨之。

痛定思痛,俺遍翻学院藏书,几经考证,终知此黔非彼黔,大喜。逐奔走四方相告,欲为父老乡亲平反昭雪。可叹三人成虎,撼山易,撼成见难。俺无力回天,弗能改之,乃悻然受之。故斗转星移,俺黔驴依旧,又是多少年。

近日闲来无聊,东挖西掘,翻出成年旧事无数,忆及黔驴之考,窃喜。当年之残章断句,尚能记个大概,所遗部分,放狗网上,皆一一补齐。事毕,俺抚掌大笑三声,作文以记之。

大唐贞观年间,于长江以南,设江南道,治苏州。江南道辖四十二州,遍及今天的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及苏南、皖南、鄂南、川东南、黔东北。唐开元二十一年,析江南道为三。江南东道,治苏州,辖浙江、福建和苏南,皖东南。江南西道(或江西道),治洪州(南昌),辖江西、湘东,皖西南,及鄂东南。黔中道,治黔州(重庆彭水),辖及川东南,黔东北,湘西,及鄂西南。

黔州位于乌江下游,乌江水穿其境入长江,因此得名。黔通黑,黑即乌。古时,乌江亦名黑水,黔江。古黔州有所谓盐丹文化,源远流长。盐田丹矿,都在今天的彭水县郁山镇一带。郁山采矿炼丹,可以上溯到商周之时。郁山盐业,则始于春秋战国,竟绵延数千年,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才终结。黔州以盐丹业为本,得乌江水路之便,唐时乃帝国西南边陲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重镇。

柳宗元《黔之驴》中的黔,当然是唐朝的黔。这样看来,指黔中道一带是无疑的。但是到底是泛指的黔中道(含贵州),还是特指的黔州(彭水)?答案在《三戒》诸文中就可以找到。《临江之麋》说的是临江那地方的鹿,《永某氏之鼠》说的是永州某人的鼠。所以按柳公的行文习惯,如泛指黔中,应该取名《黔中之驴》。既然老柳用的是《黔之驴》,当然是黔州。故黔之驴为黔州之驴,当今该叫彭水之驴。

其实宋朝的《方舆胜览•黔中郡》,就提到过黔州的黔驴遗迹。黔州之驴,成了贵州老驴,乃是清人穿戳附会之果。歪批三国,清人传统也。 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都可以砍头,俺被人骂一句黔驴技穷就是毛毛雨啦。

另一方面,细读《黔之驴》,开篇就是“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故彭水之驴并非彭水驴,实为移民。仿佛当今的海华,与番邦老外,虽同居一地,其形其心具异也。所以,拿黔驴技穷骂当地土著,贵州人也好,彭水人也罢,一点道理没有。

那么,黔之驴或彭水之驴,到底是哪儿来的驴?翻地图看看,当年的水路船载以入,应该是由长江到乌江,然后在黔州靠岸。所以那头驴,不是从剑南道,就是山南道来的。一句话,八成是四川驴。不是有句“细雨骑驴入剑门”,可见四川是有驴的。言而总之,黔之驴,乃四川移民也。

各位看官,俺费力考古,是为了洗脱黔驴之号。转了一大圈,还是回到俺这四川移民的身上,可见人算不如天算,还不如不算。前面说的大笑三声,实乃尴尬人之笑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海上云 回复 悄悄话 也大笑三声~~~~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