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而发

没有其它想法,只是有感而发时有个去处。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文章分类
归档
正文

我与安吉路 (2005年8月11日)

(2009-01-20 20:04:21) 下一个

    上周末给父母打电话,知道有强力台风登陆。心里惦记着,打开《杭州日报》网页,看看有无关于台风的进一步报道。看完首页,偶尔浏览了一下其它链接,《我与安吉路》有奖征文启事跃入眼前。安吉路!  就是我度过了整个小学时代的那条小路,还有一所以其命名的安吉路小学。

 

         那时我的家在安吉路六号,一扇大门和高高的围墙里是当时浙江省人民出版社的宿舍。一进大门就是两棵高大的石榴树和玉兰树。时值文化大革命,大人们不是下放改造去了,就是去干校进修了。整个大院里剩下一群孩子,平时只有苏奶奶一位老人。苏奶奶就似乎成了所有孩子的奶奶和主心骨了。院子的大门平时都关着,只开一扇小门。而一到天黑,我们一群孩子总是排成队,把整个大院先搜索一遍,看看有没有坏人躲着,然后壮着胆去把小门关上。晚上则今天这几人来我家睡,明天那几人去他家睡,互相壮胆。有时为了预防万一,还把脸盆和扫帚放在床前,有紧急情况可以敲锣报警。当时我在安吉路小学读二年级,父母去干校了,只有周末才能回家,无兄弟姐妹,全靠院里的小朋友作伴和苏奶奶的照应。房门钥匙就像如今的项链一般天天套在脖子上。吃饭去出版社食堂,其实还是有一段路的,穿过整条安吉路,然后左拐走一段武林路。但那时的治安似乎还不错,一个人生活并没有觉得害怕过。暑假几乎天天和小朋友去省府大楼旁的弥陀山游泳池游泳,以至于和游泳池里的救生员叔叔都混熟了,甚至不对外开放时也让我们进去。我的游泳就是那时学会的。学会后的一个周末还非拉上我母亲不可,一定要她去看看我游泳,我父亲是旱鸭子,就没有为难他了。

 

        文革后期,大人们作为工作队曾去武斗较严重的地方工作。为了慰劳大人们,在他们将要回来的这一天,我们一群孩子一大早天还未亮就起床去菜场买菜。那时供给相当紧张,不摸黑起来排队就买不到好东西。我买到了猪肝和活鱼。回到家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生着了煤炉,烧了一大锅水,将猪肝扔进去煮了很久,苏奶奶知道后说我把营养都煮掉了。鱼呢没清洗就被我挂在屋檐下,被太阳晒臭了。

 

            那时的生活今天的孩子一定觉得不可思议,现在我自己想想也觉得有点残酷,但却非常地锻炼人。我们这一群人中恐怕不会有特别娇气的吧。我们虽然现在都无联系了,但我仍会想起他们,我父母有时也会提及其中的名字。可惜的是,在我上大学后曾旧地重游,安吉路六号已不复存在。

 

            安吉路小学几乎就在安吉路六号隔壁,上下课的铃声在家里都能听到。虽然当时的安吉路小学并不似昔日和今日那么荣耀,它是一个典型的修样板(修正主义的样板),可作为其中一员的我心底里还是为自己是安吉路小学的学生而自豪的。当时虽然正值文化大革命但学校并未停课,只是考试方式有点变化。记得有一次数学考试是去校园测量花园,然后分小组讨论并答卷。我心里觉得不公平,这样会的不会的都是一个成绩了。殊不知当时学校能坚持上课就很艰难了。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校长,副校长们曾被迫往糠堆里钻,脸上被胡闹的孩子盖上印章。他们本该是最受人尊敬的师长啊!我也曾为自己戴上了红小兵袖章而无比兴奋,那是怎样的年代啊!

 

            四年级我经历了第一次野营拉练。由于我当时身体不好,父母想让我留在家里,我死活不肯,结果我母亲只好把我送到学校请带队的老师关照一下。结果带队的老师忘了我的姓名,挨个地问,我到底也没有吭声,硬咬着牙参加了长达八天的长途野营拉练。每天自己打背包,背着行李长途跋涉,至今我还能打出方方正正的背包呢。值得感谢的是,当时的组织者还是考得很周全的,有随行医务人员,参观完千人坑吃的忆苦饭是营养丰富的胡萝卜煮白米饭。喜欢吃胡萝卜的孩子高兴得不得了,而我则宁愿吃真正的窝头。有一次半夜吹哨子紧急集合,必须摸黑打背包,结果有反穿裤子的,左右脚穿错鞋的,捧着被子行军的,幸好兜了一大圈天亮发现又回到了原地。

 

            由于那特殊的年代,小学生活中记忆深刻的不是课堂上而是这些与读书无关的事。小学五年级毕业后在杭十二中上了一个星期的学,我就随被下放的父母去了桐乡乌镇。告别了我的童年,离开了安吉路六号,安吉路小学和那条夏天几乎没有遮荫的安吉路。

 

            几年后我考上了杭州大学,父母也随之落实了政策回到了他们的工作岗位。大学毕业后后我曾在浙江医科大学任教数年,有几次路经安吉路和安吉路小学,似无多大变化,只是不见了安吉路六号的大门。之后随先生来到美国,继续读书,拿学位,有了比较理想的工作,儿子们也一个将上高中,一个将上初中。原以为有过一些经历的我再也不会被什么而触动,谁料“我与安吉路”几个字竟撩起我源源的思绪。啊,我童年的小朋友们,你们可好?安吉路六号的地皮上建起了新楼吗?安吉路小学又一度成了样板,下次回国一定要去看看,不知门卫会否把我挡在门外?窄窄的安吉路是否拓宽了?道路两旁有绿荫吗?安吉路,我的童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