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然的博客

发表一点心得看法,转贴一些好文章,自利利他。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地藏菩薩本願經》覺林菩薩偈的由來

(2016-01-21 08:30:30) 下一个

覺林菩薩偈的由來

 

這一段很重要,可惜一般人不重視!《地藏菩薩本願經》裡為什麼擺《華嚴經》的內容?

這就是思想觀念的提昇,先要有這樣的思想觀念,再來看《地藏菩薩本願經》才不會走錯路。如果沒有先看「覺林菩薩偈」這一段,有些人會害怕,為人死後好像都沒有任何希望了,就是下地獄而已!

但看了這一段就可以知道「萬法唯心造」,一切都是你意識的表達、表徵。什麼叫意識的表徵?就是你的身、語、意做過那樣的事情,才會到那樣的地方去,但是這也要有一點慧根,才容易理解。

這整個偈的重點,在講相的緣起,都是由於眾生意識的關係,所以要瞭解以後才知道怎樣去修正。意識能帶動我們的行為、語言,所以不要去做那些符合到地獄道的事情,死了以後就不會到地獄道去。「覺林菩薩偈」這一段很重要。

由來故事 :

在宋朝時, 有一位出家人, 名叫釋僧俊, 俗性王氏

王氏出家後 ,並不守戒律 ,也沒有做過什麼善事

不久後他生了一場小病 ,病死了

但是 ,三天後 ,他竟然奇蹟似的甦醒過來 醒來的時候 ,不停的哭 ,不停的根十方大眾懺悔

原來 ,他將要死的時候, 看到了兩位冥官要來追他

追著追著 ,來到了一座大城門前 ,忽然看到了一位僧人

僧人說: 我是地藏菩薩 因為你在京城的時候 ,曾經描摹過我的畫像

我今日特別來救你 ,我教你一段四句偈 ,偈文如下

若人欲了知 ,三世一切佛 應當如是觀, 心造諸如來(晉朝所譯)

(也就是現在的 ,若人欲了知 三世一切佛 ,應觀法界性 一切為心造)

你若能念此偈, 能閉地獄門 ,能開淨土道 ,能通報命

說完 ,地藏菩薩就立刻消失了,於是僧俊就和兩位冥官進入城門中 見閻魔王

閻魔王問 :你在生得時曾經做過什麼功德?

我只有受持一段四句偈 僧俊這麼說 你還記得嗎? 閻魔王問

於是僧俊就將四句偈誦出

沒想到 ,才誦了上兩句 ,地獄裡的受苦眾生已經超渡一大半了。

閻魔王趕緊說 :你別在念了 就放僧俊還陽

僧俊還陽後 ,找出了四句偈的出處 ,才知道此偈原來是出自華嚴經
夜摩天宮無量菩薩雲集時所說的 ,就是現在的覺林菩薩偈

因此 ,後人才會將此偈整段放在地藏菩薩本願經前

 

一、覺林菩薩偈的白話解釋
覺林菩薩偈揭示了世出世間一切萬物法性的秘密。

譬如工畫師.分布諸彩色
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
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
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

白話
1.心是什麼呢?以畫圖為例)
心就像一個畫家,他將各種單色的顏料擠入調色盤內,調出各樣的色彩,
然後在一張白白的畫布上,用筆刷畫上山河大地人物花鳥等等不同的相貌,
其實,就各種單色的顏料來說,是沒有各種美醜好壞等等的差別,
因為各種單色的顏料,原本也沒有山河大地人物花鳥的色相,
畫布上的山河大地人物花鳥看起來也沒帶有紅黃藍白黑等等單色顏料的原色,
但是作為一個畫家,也無法不因使用各種單色的顏料, 而能畫出這樣的一個五彩繽紛的彩色圖.

心中無彩畫.彩畫中無心
然不離於心.有彩畫可得
彼心恒不住.無量難思議
示現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白話:
2.畫家與其作品的關系
畫家的心原本是空空如也的狀態,當然原本是沒有什麼圖畫的樣子,
但是看他所展出的作品時,畫家已經休息去了,畫家的心,已經不在這張作品上了,
然而卻可以知道,畫家當時是很用心的作畫,才能完成這張彩畫作品.
畫家的心總是今天想東明天想西,沒有一個一定的想法,
他能想像的範圍,真是無邊無際,你想都不會想到他哪來的那麼多千奇百怪的靈感,真是不可思議啊!
他作品中的山河大地花鳥人物,各各也不會互相了解各自的造化.

譬如工畫師.不能知自心
而由心故畫. 諸法性如是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
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白話:
3._畫家其實並不太了解自己
我們人就像那個畫家一樣,
並不了解自己的本心,
但是卻憑著自己的心情與想像來做畫.
十方三世一切法的法性就像是畫家作畫一樣.
我們的心就像畫家一樣,
能夠畫出各種人天鬼畜等世間,
五蘊身心就是從這個心意識的造作裏生了出來,
很無柰又無法停止創作.(因為創作是畫家的生命).


 

 


 

如心佛亦爾 如佛眾生然
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
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
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
白話:
4.佛與眾生也是這樣生成的.
你應該知道,佛與心之體性,都是無邊無際無窮盡的,
假使有人知道因為心是這樣的來來去去起起滅滅,
所以才會有遍一切處的各種人天鬼畜等世間的道理.
那麼這個智人就是見到了佛,
他是真的了解什麼才是佛的真實體性.

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
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應觀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
白話:
5.智人不會執著身心,又能作佛的事業
智人知道心裏不要老是執著色身應該要多美多帥多高,
身體也不要老是執著要天天有好心情,
雖然不執著身心,但是卻能做一些零缺點無負面的事業,
而且能收放自如,自由自在的,這種心情是以前所沒有的.
假使有人想要了解三世一切佛,
那麼應該觀察各種法界的體性,
所以會有十法界以及六道輪回,
一切都是因為心所主宰,而創作出來的啊!

 

二、《覺林菩薩偈》奘師的解釋
關於這首覺林菩薩偈,奘師這麽解釋:
有祖師說"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覺林菩薩偈恰恰就告訴我們,人心是怎麽一回事.心的空性無所有,心的本體無所不具.心的緣起而能生成萬法,心的隨緣如幻而無住卻又隨時起用,都在這個偈語裏了.因此可以慢慢玩味這個偈語.來體驗心的諸多特質.
但是要把心用語言完全表述出來也是不大可能的,這個要自己體會.因此又說"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又問為什麽每天的晚課《蒙山施食儀規》都要誦“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並且現在流通的《地藏菩薩本願經》一般也以此偈放在經首?
奘師如是答言:
晚課念頌覺林菩薩偈是從法的究竟意義上來說,具備最大的功力,因為既然請客那就把最好的東西與客人分享,希望聽者一下子就恢復到心的本來的樣子,了知所謂的天堂地獄都在自己的一念之間,從而獲得最大的法益.出離輪回的束縛.
地藏經是屬於有形有為法層面的經典,不是了義經典,所以祖師擔心大家在學習的過程中被事相抓的太牢,所以將此偈語放在經典前面,無非提醒我們不要被地獄給嚇著了,同時又不至於執空廢有,也不至於耽有而不能證的空的智慧.
歸根來說都是為了教化的方便施設,真正明了一心之法,都可以算入黃葉止啼之類了.


http://book.bfnn.org/books/0016.htm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