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洋插队

首先我得说,我是一个俗人。有七情六欲。写北美洋插队札记,主要就是想留住自己的一些记忆,免得真到了想记记不住的年龄,后悔莫及。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北美洋插队 教车篇

(2005-04-08 11:30:50) 下一个

人在北美,学习开车是我们中绝大多数人必须面对的。有趣的是,不论你是男是女,大家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相似经历。学习开车,无非有三种途径。一是上汽车驾驶学校,好处是学得比较系统,而且不麻烦旁人。因为使用专门的教练车辆,安全性也好。但这往往要花上几百美元,对我们这些穷学生来说,那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二是自学成才。有人利用空旷的校园或什么地方,没人的时候自己弄辆破车在一边儿练。此法的优点是不求人,少花钱。但我也就是只听过没见过。三是跟朋友或亲戚学。此法的优点是几乎不花钱,但要麻烦人。可能还落下点儿意想不到的念想儿。

 

我是九六年在纽约学会的开车。那里的驾驶学校,就是直接在中国城的马路上教学生。练的时候有些怕,可是等拿了驾照后,心里的底气十足。

 

九七年读书时,我有一辆租赁来的CIVIC。赶上几个没车的同学要学开车,我就理所当然地当起了教练。谁让咱热心哪。

 

我试着把我从教练那学来的驾驶知识,照猫画虎地教给他们。“入座” 、“整座椅前后,高低” 、“整后视镜,反光镜” 、 “启动发动机” 、“挂档前行” 、“后退要回视” 、“换道要礼让,要回头观察等等等等。

 

几位同学都学得很快。每次教他们我也没有发现他们有什么漫不经心,或莽干蛮干的。总之,教与学都在心平气和中进行。

 

不久,妻子也要学开车了。我向她吹嘘道,“怎么样,让老公来教你吧。纽约出来的老司机。不麻烦人,咱还甭花钱儿。你要学,就是我的第三个徒弟了。”

 

“你就吹吧,反正吹死不偿命。怎么吹你也就是个二把刀的水平。”

 

我呢,还是照着前面的样儿如法炮制地教授妻子。但这一次不知是怎么的了,每每妻子启动车辆时,我就感觉她启动得太快。妻子作转弯动作时,我总觉得速度太快,弯转得太大。煞车时,总是煞得太猛了点儿。总之,是哪哪都有毛病,还总也是改进不大。

 

“打指示灯,减速,等道路CLEAR了再转弯” 在作一个右转弯时,我又跟妻子强调着。

 

“哎呀,知道了。你一遍遍的不烦啊。” 妻子没好气地高声冲着我喊。

 

“我要是不说,你就可能碰上边上的车” 我也没好气儿地反击着。

 

“哪碰着了,这不是没有吗。跟你学车真是烦死了。我都后悔死了。”

 

回到家,我十分惊讶我们当时的情绪。我们结婚有十年了,妻子和我还从来没有过如此大烈度的对话。我告诫自己,下次我一定要心平气和地跟她提醒,要多鼓励、多肯定她。

 

“你又开得太快了。非顶上前面车的屁股才踏实是吧。癞蛤蚂上马路,你找死啊。” 我的情绪又无法控制了。

 

“哎呀,你少罗嗦一点好不好,就你行是吧。别人都是阿斗。” 妻子的情绪也不比我强到那儿。

 

我们就是这样一次次地失去控制。事后又一次次地相互忏悔,一次次地暗下决心去克服。妻子每一次练习驾驶,我们都有相同的争执,甚至烈度更大。您说,这在下面挺明白的理儿,就是一到那点儿上,嘴就好像不规我管了。

 

这种周而复始的情绪演变,高分贝的口角一直持续到妻子通过路试。

 

后来,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上,我们聊起了这事。令我们惊奇的是,朋友们和我们也有极其相似的情景。“噢,夫妻间彼此看得更重,也更随便。彼此之间预设的期待值也就比对旁人的高了些。这恐怕就是为什么十对夫妇间教开车,就有十对夫妇要吵架的根本所在吧。”

 

事情过去很多年了。不愉快的经历已经变成了美好的回忆。但每当有朋友向我们咨询学车时,我们还总是以我们的亲身经历,建议他们尽量不要在夫妻之间学开车。到目前为止,我还只听到过一个例外。那是人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一对夫妇。据说他们俩口子的脾气特好,也特恩爱,谁都不忍说重话,加之北卡那地界地广、人希、路阔的特殊环境成就了这么一个特例。如果还有,愿您能跟我们一起分享您的经验。当然了,您要是想用这法儿去测试一下您的那口子如何待荐您,那就是另一个话题儿了。

 

金一

20053月于美国康涅狄格州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